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省宗教研究所所长马建钊副研究员陈延超马建钊副研究员,回族,1955年生,广东海丰人。198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民族史、民族学和宗教的研究工作,是华南地区从事这些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薈     
关于民族学的术语问题中外对民族学这个术语众说不一,涉及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国内学术界最早采用民族学这个名词并倡导这门科学的是蔡元培,他于1926年写过《说民族学》一文。民族学家杨坤认为民族学一词是从外文翻译来的,最初译为民种学或人种学。他称民族学一般说来是研究民族的科学,即广义的民族而言,除去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民族学家卫惠林教授应邀由美回国到我区讲学.于11月21、23两日在我院以《介绍台湾土著民族概况》为题,举行了两次学术报告会,并与我区民族学工作者进行了半天学术座谈交流.卫教授原籍山西阳城,早年曾留学日本、法国,从事民族研究五十年,造诣很深,著述丰富.他自1949年至1972年均在台湾搞研究工作,1972年由台湾大学退休赴美国定居,仍持中国籍,今年八十二岁.卫教授在其学术报告中介绍了台湾土著民族的名称、分类、聚落的分布、人口与习  相似文献   

4.
1984年10月,中国民族学会在南宁召开第三届学术讨论会时,李宏烈同志代表国家民委讲话时指出:“在社会科学中,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同现实问题的联系比较密切。”积极组织学生从事民族学业余研究,既有利于培养民族学的研究人材,又能使研究成果更直接为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现着重汇报我是怎样组织学生从事民族学业余研究的?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西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历史和社会文化是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富矿地域,对西南地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对理解和梳理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及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极为重要。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杨志强教授就是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较有影响力的成果。杨志强教授1962年6月生于贵州贵阳,苗族,籍贯为贵州省黄平县人。他于1983年获得中央民族学院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至198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师从民族学家陈永龄先生攻读"跨国界民族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由此从历史学转向民族学研究,在获得该方向民族学硕士学位之后,于1989年至1993年间在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开始从事贵州地域的民族文化研究。次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海外求学生涯,依然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民族大调查工作,彝族、藏族、羌族、藏彝走廊等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中国民族学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学科应用诸问题,同时着重分析了藏彝走廊研究在民族学区域综合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封面学者  具有历史学硕士学位和民族学博士学位的杨圣敏教授,是一位在民族史和民族学两方面都有建树的学者。而他研究的重点却始终集中于中国西北和中亚的民族。1990 年以前,他对新疆维吾尔、裕固等民族族源的探讨,古代文化与宗教变迁的阐述,对突厥语族诸民族古代文献的考证、校对与解释,均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其观点常被国内外学者引用,在美国哈佛大学编辑的世界学者名录中,他被收入中亚研究学者名录。1990年以后,他相继在加拿大和美国两所大学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系进修。这样,他的研究角度就从历史学逐渐转向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自觉的民族学的研究发生在世界市场拓展的初期,跨民族和国家地缘的全球性经济交往以急切的进度推动着民族的复合,民族学的研究应该随民族现象的衍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族的复合,复合的民族”的研究应该是民族学研究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民族学界应该和可能为《复合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组织制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规划,积极开展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艺理论、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两年多来,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在制订民族学科研规划、开展民族学教学和科研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对民族学的对象、任务、研究范围、方法,以及创建与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伟大意义认识不一致,也影响民族学的深入研究。最近,我国著名民族学专家杨堃教授在《论民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入选人中有一位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青年人类学家,他就是湖南吉首大学的罗康隆教授。罗康隆教授于1965年出生在贵州天柱县,苗族。他先后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2003年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95年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教授。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建设带头人,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民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首届“百…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国际研讨会在杭州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代表,宗教界代表,国际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从事人类学和宗教研究的知名学者以及文艺界、企业界代表,共计70余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于2014年7月批复中国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本次会议早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批复之际便开始筹备。浙江大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7月8-10日,第二届全国民族生态学大会在贵州凯里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和凯里学院主办,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50余家学术机构的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学会召开的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在南宁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十五个民族的一百四十名民族学工作者,其中有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林耀华、马曜、谷苞、秋浦、陈永龄、杨向奎、林志纯等。会议收到论文145篇。会后,大部分代表还到宁明考察了花山壁画。在开幕式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甘苦同志代表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十月,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全国民族学工作者的代表集中南宁,联系我区民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5,32(4):F0002-F0002
滕星,男,汉族,浙江省绍兴人,1953年12月出生于辽宁鞍山市。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暨民族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兼职教授和《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主编、《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经典著作丛书》编委。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七展厅民族学一级学科自20世纪30年代创建以来,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扎根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沃土,发挥毗邻南亚东南亚区位优势,先后有吴文藻、费孝通、潘光旦、陶云逵、许烺光、杨堃、方国瑜、江应樑等享誉国内外的学术大师在此任教与从事研究工作,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学术共同体的雏形——"魁阁团队"。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大学积极参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逐渐形成了 "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学术研究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活跃"的发展格局。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  相似文献   

16.
对中华民族的研究应该是中国民族学的神圣命命,开展中华民族学的研究开拓着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新篇章。“民族的复合,复合的民族”的研究将因为中华民族族体复合的研究在世界民族学研究中揭开新一页,对中华民族的研究是中国各族人民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昌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院政治系七七、七八级部分同学自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后,对民族学有浓烈兴趣。于两年内先后建立了四个业余研究小组,目前已有组员四十四人。均被广西民族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中的十人还加入了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这些同学在学院、政治系、科研处和民族研究室预导的关怀下,在周光大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民族学的业余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卷首语说起来有点怪,在中国领头倡议召开全国汉民族研讨会的是地处南疆的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7年6月全国首次汉民族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揭开了我国汉民族研究的新篇章。从此后对汉民族进行民族学的审视和研究,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由于这一历史的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跨国民族研究是 2 0世纪末叶兴起的民族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周建新副教授、博士的《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 ,最近由民族出版社 (北京 )出版。全书 2 7万字 ,定价 2 2元。《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月29~3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在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教育人类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教育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