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綦江区提出了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需求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定位,对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建设中也出现了缺乏系统规划、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有力推广的"三缺"问题。该文结合地区实际,深刻剖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系统规划、培训引领、市场运作等推进其建设良性发展的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2.
《合肥科技》2005,(11):9-10
11月21日,合肥市科技局朱明峰副局长一行到市信息办就合肥科技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3.
运用分形理论对合肥市旅游景区系统的研究显示:合肥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呈内紧外松的格局,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景区的密度衰减性在增强,是比较标准的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景区系统空间具有多分形特征,自组织优化功能较弱.合肥市旅游景区系统优化应着力于三点:完善"两核心、四组团"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加强交通体系建设,深化旅游产品规划建设,积极引导旅游流空间流动.  相似文献   

4.
正合肥市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已初具规模,各区域功能规划也基本确定,笔者走访了合肥市瑶海区大兴镇全境,综合其各方面因素分析,提出大兴镇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文化转型为主导,以物流、交通为发展主线,以环境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为依托的合肥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区。建国后,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安徽的经济中心也向合肥转移,根据政策要求,大兴镇成为合肥的"工业重镇"。随着合肥钢铁厂与合肥化工厂的入驻,特别是几个污染较大的企业如造纸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予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但是现阶段城市绿地发展已无先前优势,"园林城市"越来越显得名不副实,与合肥城市园林具有相同性质的城市公园、城市水体空间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研究合肥市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和城市水体空间的面积变化、占城市土地面积比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探究了合肥城市公共休闲绿地建设的促进因素,如政策支持、旅游需求旺盛、自驾车营地的建设和研学旅游的兴起;以及一些限制因素,如合肥旅游资源少,旅游景区知名度低.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5,(12):7-8
12月10日,《合肥科技信息化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举行。与会专家就合肥科技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思想、整体架构、建设目标、网络安全和运营模式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该规划符合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规划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方案合理,符合合肥科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 5月12日,合肥市隆重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大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合肥市将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创建便捷高效的资本聚集和融通环境、构筑人才聚集高地等.5月13日,合肥市政府召开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合肥科技创新"专题座谈会,邀请了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80多名代表,就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推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等工作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正>《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球科创新枢纽和科创名城基本建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合肥市“押宝”京东方、千亿注资长鑫存储、“接盘”蔚来汽车、申请筹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接德国大众集团建立合肥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实现全国旅游信息共享和拓展旅游电子商务成为旅游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在国家"金旅"框架下推进旅游服务信息系统,特别是以"黄金周"直报城市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简称DMS)的建设.以合肥市为例,阐述了该市旅游信息系统(TISS-Hefei)的建设目标、功能结构、解决方案,并重点研究了该系统中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合肥旅游频道.  相似文献   

10.
大事记     
《合肥科技》2006,(10):F0004-F0004
2006年9月30日合肥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承担的合肥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合肥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进行验收,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顺利验收。 2006年10月16日合肥“人造太阳”获国际聚变界肯定。 2006年10月23日市科技局启动申报2006年度合肥市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1.
正国大众创空间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运营主体为合肥国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及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三方合作共建"国大众创空间"。国大众创空间以包河区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科技金融、高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合肥,居皖之中,城市性质定位为:省会城市,全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高科技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全国24个文化、旅游名城之一。截至2001年,合肥城市建设用地130km2,市区人口135万,城市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期。根据合肥市的“千亿规划”,到2010年将建成GDP上千亿、面积280km2、人口300万的大都市。根据“千亿规划”,必须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促进皖中—沿江城市密集区与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耦合和连接。《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穴2001—2005雪》已将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向西南发展,国家级合肥经济开…  相似文献   

13.
《合肥科技》2006,(5):9-9
审批制度手续繁杂、时间长,政府职能部门作风不正,这些都是外商投资最头疼的事。但这些将逐渐远离合肥,因为一条信息化的“一口式”绿色通道正在开通,合肥市正在逐渐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行政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市工业立市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引擎”。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底,合肥西郊大蜀山西麓。 在一片空旷之地上,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 点市揭牌暨示范区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安 徽省委、省政府领导为"合肥国家科技创 新型试点市"揭牌,并和中国科学院、中 国科大等有关负责人一起,为合肥国家科 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奠基。 自此,建设"合肥科学城"的大幕正 式拉开。2004年7月安徽省政府和科技部 在北京签署了一份协定,重点支持合肥市 在全国建立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示范基 地。安徽省和合肥市雄心勃勃,在编制的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经过5-15年努力,把 合肥建设成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  相似文献   

15.
《合肥科技》2006,(12):6-6
合肥市电子政务专网项目政务文化新区园区网于2006年12月15日通过专家组验收。 合肥市电子政务专网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该项目于2005年5月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由合肥电信公司联合中科大讯飞公司中标。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园区网是市电子政务专网的核心,通过双千兆上联合肥市电子政务专网基础网。为园区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委办局等六十多个市直单位提供高速互联互通和宽带接入,园区网采用了严密高效的网络安全技术,确保了数据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陈娟 《安徽科技》2015,(11):17-18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历史潮流,是时代主题,是区域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新途径。在安徽省合肥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紧紧把握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在全市率先掀起"双创"热潮。一、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组织编制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合肥市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17.
《合肥科技》2006,(11):6-7
在构建以合肥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内,实现通信同城,即经济圈内的城市间通信同费,手机、电话不按长途处理……近日,合肥市信息化办公室欲借鉴长三角地区的经验,就积极发挥信息一体化在省会经济圈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合肥科教强市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教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合肥科教强市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合肥市科教资源现状,结合国家、省、市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研究形成合肥科教强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合肥科教强市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合肥科技》2006,(10):11-12
2006年9月30日,合肥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承担的合肥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合肥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进行验收,与会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顺利验收。合肥市科技局局长王崧、副局长王林宪、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李林、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合肥科技》2005,(4):10-11
作为合肥市重大战略举措的合肥科学城建设,自2004年11月27首批开工项目启动后,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规划战略研究顺利结题,建设规划方案基本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初步编制成功,2004年完成投资2.14亿元,首批开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合肥科学城建设正在逐步由图纸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