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 ,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据测算 ,到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多的高峰值 ,按人均400公斤的温饱型年最低消费水平计算 ,届时全国年需消费谷物将至少达到6400亿公斤 ,以粮食问题为核心的我国农业面临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我国农业科技必须大发展 ,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而农业生物技术就是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与支柱。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农业生物技术的需求1.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需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尤其是单…  相似文献   

2.
邓爱华 《科技潮》2008,(5):32-35
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是一个占世界人口20%的大国,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要粮食6400亿公斤,届时中国将缺水1300~2600亿立方米。随着工农业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耕地越来越少,18亿亩耕地红线的突破难以避免。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将长期成为中国政府关注  相似文献   

3.
增加科技投入,确保下世纪新增人口的基本衣食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粮棉生产面临的任务、挑战和问题1.人口—资源—粮棉生产发展的矛盾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许多长期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如人口持续膨胀、粮食需求迅速扩张、农业资源日益紧张、环境生态日趋恶化等。其中,由资源与人口矛盾派生的食物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到13亿,加上下世纪30年代还将继续新增人口3亿多,预期将达16亿多的人口高峰值。研究表明,我国农业资源承载力的合理值是6—8亿人口,理论警戒线是14亿,理论极限是15.8亿。当对世纪我国人口穿过14亿警戒线后,如何在资源…  相似文献   

4.
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战略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由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1998年4.91亿吨,提高3.35倍,解决了12.6亿人的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眠目的成绩,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生产,供给不容乐观,预计2000年人口达到13亿,2030年达到16亿,粮食需求量分别为5.2亿吨和7.34亿吨,这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根据建国50年来粮食发展的情况,从粮食地位,深度开发,科技兴粮,开源节流,人口控制五个方面作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综合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实现“中国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的宏伟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州的粮食生产已连续12年获得大丰收。1997年,在耕地面积比12年前减少15.6%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到27.98亿公斤,比12年前年均增长5.1%,稻麦相加年亩产达到877.4公斤,其中356.6万亩“当家”晚粳亩产达到581.4公斤,连续7年突破500公斤,为世界所罕见。 回顾苏州粮食连年大丰收的实践,除各级党政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外,是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必然结果。可以这么说,科技是粮食连年大丰收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卢苏  卢胜 《安徽科技》1999,(1):22-25
一、政策依据和背景 国家新的农业科技政策的发布,预示着我国的农业科技将发生一场革命。新的农业革命对于农业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科技工作必须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建立起全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将是搞好农业科技工作的必然选择。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点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工业和现代管理技术。未来的农业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7.
 一、21世纪中国农业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其根源21世纪中国农业面临三大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保障未来人口高峰期的粮食安全。到2030年, 预计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 若按人均粮食400~450kg计算, 粮食总产需达6.4~7.2亿吨, 也即在目前总产水平上再增加约1.5~2.3亿吨, 届时中国能否生产出这么多的粮食养活中国人, 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通关注的问题。二是如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民收入虽有较大的增长, 但近年来却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经济和粮食危机以及国内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我国政府提出了2009—2020年新增粮食500亿公斤潜能计划,艰难攀升的中国粮食安全路在何方?本文从区域粮食新增潜力,粮食单产潜力和农业科技潜力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际农业科技的动向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序 《科技导报(北京)》2000,14(11):46-48,55
在过去的20世纪 ,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 ,是发达国家的农业在世纪中叶相继实现常规(高投入、高产出)现代化 ;加上70年代后部分发展中国家 ,主要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部分地区实施了“绿色革命” ,以及中国在稍后实现了类似绿色革命的农业科技革命 ,使全球人口在由20亿猛增至50亿(1990年)的30余年中 ,粮食生产平均年增率达到2.4 % ,得以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尽管当前全世界还有8亿人不得温饱 ,但其原因不在于粮食总量供给。事实上 ,自1950年以来 ,除极少数年份外 ,国际市场粮价一直在下跌。进入…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20世纪, 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 是发达国家的农业在世纪中叶相继实现常规(高投入、高产出)现代化; 加上70年代后部分发展中国家, 主要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部分地区实施了“绿色革命”, 以及中国在稍后实现了类似绿色革命的农业科技革命, 使全球人口在由20亿猛增至50亿(1990年)的30余年中, 粮食生产平均年增率达到2.4 %, 得以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尽管当前全世界还有8亿人不得温饱, 但其原因不在于粮食总量供给。事实上, 自1950年以来, 除极少数年份外, 国际市场粮价一直在下跌。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技术,从大肠杆菌C83902质粒中扩增出K88ac基因,再从含ST1-LTB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XSLT1中扩增出ST1-LTB融合基因,构建了含K88ac-ST1-LT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28KSL).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KSL含有K88ac-ST1-LTB融合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经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K88ac-ST1-LTB融合蛋白能够被ST1,LTB单抗和K88ac抗体识别,表明已成功构建了K88ac-ST1-LTB融合基因,并实现了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Gene therapeutic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 L Felgner  G Rhodes 《Nature》1991,349(6307):351-352
  相似文献   

13.
基因病毒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常务主任金奇,除了做与传染病有关的项目研究之外,正在积极与华北制药集团和大庆油田合作,解决用微生物生产Vc和提高石油产量的难题。金奇在“863”计划里承担了两个课题,其中一个就是破译用于生产Vc菌株的基因组。Vc是我国重大战略医药品种之一,中科院早在十几年前,就发明了一种Vc发酵生产法,这种方法没有污染,而且产量高,但是需要特定的生产菌株,因此,国家把生产菌株的功能基因研究列进“863”计划。现在,金奇带领的课题组,与华北制药集团合作,利用基因组、芯片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已经把菌株的基因测序完毕。  相似文献   

14.
即刻早基因ZENK是核基因组内编码转录因子的单拷贝基因,它受多种胞外信号,如血清、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激素的作用在不同类型细胞内迅速、大量表达.ZENK蛋白通过C2H2型锌指识别靶基因启动子中的GC丰富序列并发生作用,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ZENK基因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发育的调控,而且其在大脑的诱导表达与动物的学习、记忆密切关联.另有研究显示,ZENK具有很高的进化保守性,可以作为新的分子标记运用于分子系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突变体Reteplase(r-PA)基因的克隆,并在甲醇毕赤酵母(Pichia methanolica)中实现了胞外表达。以基因工程菌株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306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克隆了r-PA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的基因序列长1.1 kb,与已发表的Reteplase基因同源性达99.91%,其编码的氨基酸顺序一致。文中还构建了甲醇毕赤酵母分泌性表达载体pMETαA-r-PA,用PacⅠ单酶切将pMETαA-r-PA线性化后,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将其导入甲醇毕赤酵母PMAD16中,PCR和表型鉴定表明,筛选到Reteplase基因已经整合到甲醇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的阳性克隆。经摇瓶初步培养及以甲醇为唯一碳源诱导表达,胞外Reteplase表达水平最高达27.93mol/(s.L)。  相似文献   

16.
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随后确立的中心法则使人们对于生命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回顾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的看到,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和其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使得从整体上研究生命过程成为可能,从而使人们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母牦牛的繁殖力及其提高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阐述了母牦牛的繁殖力及营养、季节和遗传等因素对母牦牛初情期、发情率及犊牛成活率的影响,论述了牦牛诱导发情的研究动态及应用前景.最后提出目前能有效地提高牦牛繁殖力的途径是采用冬季补饲(青干草加少量精料)、诱导发情和防止近交等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曾是困扰棉花生产的一大难题,转基因抗虫棉的出现为山东省棉花生产带来了曙光。由此本文谈到,许多国家都认为发展转基因植物是突破增产极限、改善食物品质、防止环境污染、生产生物工程药物的重要手段;转基因技术还突破了物种间基因交流的障碍,动物、微生物的基因也可以转给植物,人类迈出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9.
将thaumatin cDNA和PDI基因的上游分别连上启动子,下游连上终止子,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l302中,构建成一个同时含有thaumatin基因和PD/基因的新的植物二价表达载体pCAMBIAl302-tha-PDI.经测序,该表达载体中的thaumatin基因与PDI基因的编码阅读框序列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的快速方差分析算法进行并行可扩展性改进, 设计一种高效的并行计算模型, 并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模型的基因 基因相互作用识别算法--MRANOVA算法. 该算法有效解决了现有基因 基因相互作用识别算法在海量数据规模下普遍存在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充分利用了云平台的并行计算能力,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 加速比逐渐接近于集群数量, 可高效准确地完成基因 基因相互作用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