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世纪回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诺贝尔逝世103周年纪念日———1999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 ,在斯德哥尔摩庄严的音乐厅里 ,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本特·萨姆尔松首先致辞 ,他回顾了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奖在即将结束的整个20世纪里 ,为促进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造福人类所作出的积极贡献。随后 ,瑞典国王向1999年度的获奖者颁发了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1999年的自然科学奖 :物理学奖得主是荷兰的两位科学家———霍夫特和韦尔特曼 ,他师生俩解释了物理学领域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为粒… 相似文献
2.
从宇宙和地球的历史来看,人类的历史只是一瞬间,在这短暂又不平凡的时光中,人类进出海洋、天空和太空,逐渐深入理解生命、宇宙和地球。如今"诺贝尔奖"已经走过116年了,我们有幸目睹了量子力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惊天动地的发展,诺贝尔奖所奖励的原始性创新科技,也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起了重大作用。而在诺贝尔科学奖这百余年的历史中,一直有着中国人的梦想和渴望。尽管已经有多位流淌着华夏民族血液的杰出人士获得了这个荣誉,可他们都有一个限定词——"华人"。 相似文献
3.
4.
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奖制度作了探讨,认为它的评奖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严格的评奖程序贯穿始终,体现了程序正义的基本精神;其二,同行评议贯彻在评奖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实质正义;其三,对评委评审程序严格把关;其四,设立制衡机制与补充机制。本文的探讨,对于我国科技成果的评审与评奖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近代科学的发源地之一,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其地位被法国、德国和美国所取代,但从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情况来看,其科学还是处于世界中心地位的。该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原因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李醒民 《科技导报(北京)》2002,20(24):16-17
从上世纪初科学在中国建制化(民国初年)至今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50余年以来 ,本土的中国人依然与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无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令人多少有点难堪的历史事实。尽管有华人在得奖时属中国国籍 ,但他们整个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却是在异国他乡作出的。尽管在中国本土据说也有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 ,但那毕竟是对个人而言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 ,对科学共同体而言则仅有偶然性而无必然性。探讨这种尴尬状况的缘由 ,不用说是一个耐人寻味、富有魅力的问题。有人说 ,该问题是“李约瑟问题”的现代版。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8.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中国的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醒民 《科技导报(北京)》2002,(4):16-17
从上世纪初科学在中国建制化(民国初年)至今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50余年以来 ,本土的中国人依然与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无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令人多少有点难堪的历史事实。尽管有华人在得奖时属中国国籍 ,但他们整个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却是在异国他乡作出的。尽管在中国本土据说也有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 ,但那毕竟是对个人而言的可能性而非现实性 ,对科学共同体而言则仅有偶然性而无必然性。探讨这种尴尬状况的缘由 ,不用说是一个耐人寻味、富有魅力的问题。有人说 ,该问题是“李约瑟问题”的现代版。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 相似文献
9.
又一届诺贝尔奖落下帷幕。虽然莫言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国人振奋,但含金量更高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却仍与中国无缘。"中国人距离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再一次唤起人们心中的期待……在日前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几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预测,中国人距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但缺乏原创、缺乏认真和执著是中国人尚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慕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0,(1)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结束之际、对1901—1989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比较,进而引出若干推断,这或许是不无有益的工作。笔者提供以下一组数字和一张统计比较表,以飨关心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读者。1901—1989,全世界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399人次,分布在26个国家,其中:美国:157,英国:63,德国:59,法国:23,瑞典:14,瑞士:14,荷兰:12,苏联:10,丹麦:8,意大利:6,日本:5,奥地利:5,比利时:4,加拿大:4,澳大利亚:3,阿根延:2,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捷克、芬兰、爱尔兰、挪威、巴基斯坦、印度、南非等十个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科学上杰出成就的最高象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了1901年至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性成果与其作出获奖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最佳峰值年龄”,阐发了中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思想及其对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民间故事离不开记录文本,什么样的记录文本才能达到学术的要求,如何书写出能够满足学术需要的记录文本,这是现代故事学一直在讨论的问题。讨论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从书写原则的确立到书写如何诉诸实践再到对书写状况的反思,显现出一条不断深入的民间故事书写研究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口述历史是口述史料.推动口述史工作,目的在于推动为科学史研究服务的史料建设,而不是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史学分支.口述史料是记忆类史料的主要品种;研究20世纪中国科学史,应该利用口述史料,但必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参证;亲身经历20世纪科学事业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领导干部,是口述史的重点访谈对象.当前从事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的组织者和采访者都应该加强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整体图景的认识,同时在访谈中挖掘史实细节时必须遵循史学规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之初,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人们称为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彻底改变了经典物理学的世界观,这主要表现在时空结构、刚性概念和因果律三个方面.物理学的规律是人类思想的自由创造;反之,物理学又使人类思想发生了革命. 相似文献
15.
《科技信息》当代科技发展研究小组 《科技信息》2003,(11)
近几年诺贝尔奖冷门不断,2002年在某国内都是默默无闻的日本人田中耕—获得化学奖,今年和平奖授予伊朗女律师希林·伊巴迪,以表彰她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抢了教皇保罗一世的风头,令不少人目瞪口呆。这些冷门充分显示了已有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奖的独立性以及其独特的魅力。诺贝尔奖以其崇尚科学、奖金高昂、授奖严谨而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奖项。全球许多科学家都为能获得诺贝尔奖而光荣。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诺贝尔奖不仅成为了最具权威的科学奖项之一,而且授奖本身也成为了世人所瞩目的举动。当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立下遗嘱时,他的要求是奖励前一年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然而现在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奖者总要等上许多年才能接到那个来自斯德哥尔摩的著名电话。在时间方面,今年的诺贝尔奖还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金茨堡和阿布里科索夫《物理学奖》等待了将近半个世纪才获得了这个荣誉,而获得今年化学奖的两位科学家都是因为几年前的成果而获奖的。 为了更好地解读2003年诺贝尔科学奖,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年的获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的类型和程度--基于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考察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和考察.根据创新的知识载体,可以把科技创新分成概念创新、理论创新、发明创新和实验现象创新.据此将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原因进行分类,并与创新的程度的划分联系起来,形成了创新矩阵,并具体考察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期发生的现代物理学革命,建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完成了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转变.本文通过对物理学革命的回顾,讨论了物理学革命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