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黄河和黄土高原哺育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由此发祥。然而,在历经数千年沉重的过度土地利用、战乱和灾变的摧残后,黄土高原所呈现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破碎与劣化,生产力低下,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渊薮,且成为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制约的地区。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朱基总理提出“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治理的战略措施,将大大促进黄土高原战略定位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黄土高原得以休养生息,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将在2…  相似文献   

2.
石琼 《甘肃科技》2007,23(5):18-19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阐述了黄土高原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生态修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4):512-512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控制水土流失,是该地区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1949-1995年共47年粮食生产的动态分析,并与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黄土高原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进行了比较,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的波动性有了新的认识,并计算出不同区域的粮食生产潜势与粮田现实生产力。根据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4条建议,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指导区域国土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老区实施生态购买工程必要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根据对陕甘宁老区实证调研,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存在问题等,论证了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紧迫性,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购买”可为西部实现5-10年内生态环境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以雨养旱作农业为特征的农业承载能力逐渐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加的需求 ,导致了黄土高原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植被的破坏 ,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繁。这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环境特征。尽管如此 ,该地区仍然承担着供养1亿人口和我国中、东部的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山仑院士曾提出 :“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不仅是黄土高原地区内部的问题 ,而且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根治黄河和振兴黄河流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 ,以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根本出…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4,(11):5-I000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研究,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已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何实时监督、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成为制约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研究成为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同时又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50多年来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污染等种种生态问题,最突出的矛盾是水资源的配置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及开发要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的方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工程院于2001年5月启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咨询项目。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西北水资源”项目组认为,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为此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必须实施适当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为此提出了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退耕还牧还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工矿业,推进城镇化;建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等10项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基本原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粮食连续12年增产,以玉米为主的粮食出产过剩,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放缓。2017年2月5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国的现代农业不断发展,以陕西苹果和宁夏葡萄为代表的经济生态果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典型,紧密结合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优势,建议国家重点发展黄土高原经济生态果业,实现农业经济收入增加和生态环境改善及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语言在馆员与读者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正确运用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的艰巨性和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真正债关系的艰巨性的角度,对国家通过注资的方式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不是简单通过注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媒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行为。时下新闻语言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用语的纯净。为了使新闻语言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了新闻语言弊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希望能给新闻语言的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化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智能化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系统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上海市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为例,对我国各级电子政府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基点,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利真正提高政府的绩效,让公众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