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g2+掺杂对TiO2粉末晶型转变的影响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和硝酸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不同量Mg^2+的TiO2粉末,用XRD、TEM、TGDTA对粉末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了TiO2在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之间的的晶型转变过程.结果表明:粉末的平均粒径为纳米级,当物质的量分数x(Mg^2+/Ti^4+)-1.0%,粉末平均粒径由60nm左右减为40nm左右;Mg^2+。’的掺人延缓了TiO2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且随着Mg^2+掺入量的增加,晶型转变越不容易发生,当物质的量分数x(Mg62+/Ti^4+)-2.0%时,Mg^2+在TiO2中的固溶度已经达到饱和,XRD谱图开始出现MgTi2O5的特征峰,分析了Mg^2+的掺杂阻碍了TiO2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的原因.因此,掺杂适当量Mg^2+有利于制备热稳定性比较高的锐钛矿型粉末.  相似文献   

2.
纳米多晶TiO2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锐钛矿型和纯金红石型TiO2为原料,通过超声分散制备复合晶态的TiO2,研究纳米TiO2的晶相组成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晶相组成与晶粒尺寸;以甲苯为目标降解物,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复合晶态的TiO2对甲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锐钛矿型TiO2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地优于金红石型TiO2,但由于协同作用,一定比例的金红石能提高纳米多晶TiO2的光催化性能;当晶相中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TiO2的质量比为83∶17时,纳米多晶TiO2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TiO_2纳米片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自制TiO2粉体和NaOH为原料,成功制备出TiO2纳米颗粒向纳米管转变的过渡产物TiO2纳米片.用XRD、TEM等分析手段对TiO2纳米片的形貌和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貌上粉体由颗粒状转变为片状,晶相结构由金红石相向锐钛矿相转变, TiO2纳米片的生长机理符合3D-2D的生长模型.光催化实验表明,经650 ℃煅烧的原料制备出金红石相与锐钛矿相物质量比约为32∶68的TiO2纳米片,催化剂加入量0.75 g/L时,90 min后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4.2%;TiO2纳米片光催化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焙烧温度对TiO2纳米晶型转变及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在阴极采用电化学沉淀法制备TiO2·xH2O纳米颗粒,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得到不同晶型和粒度的TiO2.T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在773 K时TiO2微粒呈现出锐钛矿结构,粒径约为30~40 nm;在873 K时TiO2微粒出现以锐钛矿为主含有3.85%金红石相混晶结构,粒径约为50~60 nm;在1 173 K时TiO2微粒已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粒径达到100 nm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有光催化作用的纳米TiO2,采用等离子喷涂设备热喷金属有机物液料,在不同电弧功率条件下,用钛酸丁酯的乙醇溶液作为喷涂原料,制备出了纳米TiO2颗粒.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颗粒的显微组织和晶型结构。计算了颗粒中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质量分数与晶粒尺寸.研究表明,液料等离子喷涂制备的纳米TiO2颗粒平均粒径为10-50nm,其晶型为具有光催化作用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锐钛矿相为主,且随着电弧功率的增大,锐钛矿质量分数减少.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晶相组成TiO2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的TiO2纳米粒子,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及光吸收特性研究,以可见光下TiO2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O2纳米粒子的晶相分别为锐钛矿纯相、锐钛矿/金红石混晶和金红石纯相,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 nm左右,许多纳米粒子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且表面含有活性羟基.制备的三种晶相组成的TiO2对罗丹明B均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活性均高于商品TiO2(P25),且活性按锐钛矿纯相、混晶和金红石纯相的顺序依次降低,可见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与其晶相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异丙醇钛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浓酸条件下低温合成高径向比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研究了酸浓度、聚乙二醇4000(PEG4000)、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产物形貌和大小的影响.首次采用Zeta电位仪测试了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纳米TiO2颗粒对H+的吸附能力,从而揭示了金红石型纳米TiO2颗粒呈针状的原因.经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得到的样品为金红石型,其颗粒为棒状,通过控制条件可以制得不同粒径分散均匀的纳米TiO2颗粒.  相似文献   

8.
纳米TiO_2晶型转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统计物理学方法推导出锐钛矿型TiO_2向金红石型TiO_2转化率关系式为InX_A=-v_0texp(-2U_x/kT),其中X_A为TiO_2中锐钛矿型的含量,v_0和U_x分别锐钛矿型TiO_2原子的振动频率和势函数,t、k和T分别为煅烧时间、玻兹曼常数和煅烧温度.TiO_2为三原子分子,理论上v_0和U_x计算十分复杂,本文通过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煅烧氨水水解TiOSO_4产物的方式制备了锐钛矿型、混晶型及金红石型纳米TiO_2粉末,将XRD分析所测数据及相应温度、时间条件代入转化率关系式,拟合求得:v_0=5.3×10~(10)/s,U_x=2.71×10~(-12)J.实验所测_A-t及X_A-T曲线与计算拟合曲线吻合较好,说明用氨水水解TiOSO_4产物的方式制备的锐钛矿型纳米TiO_2向金红石型纳米TiO_2的转化为扩散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的TiO2纳米粒子,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及光吸收特性研究,以可见光下TiO2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O2纳米粒子的晶相分别为锐钛矿纯相、锐钛矿/金红石混晶和金红石纯相,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 nm左右,许多纳米粒子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且表面含有活性羟基.制备的三种晶相组成的TiO2对罗丹明B均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活性均高于商品TiO2(P25),且活性按锐钛矿纯相、混晶和金红石纯相的顺序依次降低,可见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与其晶相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Ti基上制备了金红石相TiO2纳米棒(A-TiO2 NRs),将其在低浓度的TiO2溶胶中浸泡后退火得到锐钛矿/金红石混合晶相TiO2核壳结构(A/R-TiO2 NRs).采用化学水浴沉积法在该结构表面修饰CdS纳米晶颗粒,得到CdS纳米晶粒修饰的锐钛矿/金红石混合晶相TiO2三元双异质结(CdS-A/R-TiO2 NRs)薄膜.将该纳米复合薄膜用做光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降解目标污染物甲基橙.实验结果表明,A/R-TiO2 NRs薄膜样品的光催化活性优于纯R-TiO2 NRs样品;而CdS-A/R-TiO2 NRs混合晶相双异质结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有更显著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
ZrO2掺杂TiO2纳米粉的共沉淀法制备及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离子掺杂对晶体相变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r^4+掺杂量分别为0,2%,5%,7%,10%和13%(摩尔分数,余同)的纳米TiO2,研究Zr^4+掺杂对TiO2从纳米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所制备的锐钛矿型TiO2的颗粒直径在10~20nm之间,经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少量的Zr^4+掺杂抑制了锐钛矿晶粒的长大,将锐钛矿开始向金红石转变的相变温度从750℃提高到850℃.锆可与TiO2反应生成化合物ZrTiO2,为避免该化合物的生成,Zr^4+掺杂量不宜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TiO2薄膜,研究了环境湿度、基体材料和催化剂酸种类等条件对薄膜质量(如完整性和晶体结构的单一性等)的影响,并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分别制备出了具有单一锐钛矿相和单一金红石相的均匀致密的纳米晶TiO2薄膜,结合表面能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晶体结构的TiO2的表面性能,结果发现锐钛矿型TiO2和金红石型TiO2表面都能捕获 OH基团,锐钛矿型TiO2表面有更多的 OH基团,表面能更高,表面亲水性更好. 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肢-凝肢法制备了纳米晶TiO2粉末.TiO2粉末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制样品的平均晶粒粒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00℃以下焙烧的样品晶粒大小为4.7-1 0.6nm,500℃以上晶粒很快长大,600℃基本完成了从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400℃处理后晶粒尺寸为7-8nm;700℃处理后的晶粒尺寸达150nm.运用相变理论计算了晶粒长大激活能,结合晶界结构弛豫解释了粒径随热处理温度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生成的TiO2晶体的物相组成,并采用无标法与多相组分直接分析法分析了实验结果,两种分析结果一致。在常温及在700℃时保温5小时,TiO2均只有一种晶型——锐钛矿;而在1000℃时保温5小时,有1.3%的TiO2转变为金红石;加热至1090℃,并保温5小时,有80.1%的TiO2由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在酸浸蚀的A l片上制备了纳米级的TiO2薄膜光催化剂,并用XRD、SEM等技术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在紫外光照射下,负载型TiO2/A l催化剂对丙酮的光催化降解行为.表明,将TiO2制备成负载型纳米TiO2/A l薄膜,可有效地抑制TiO2在高温下由锐钛矿相到金红石相的转变,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SiO2掺杂对高温处理后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用SiO2掺杂纳米TiO2.并对高温处理后的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进行研究。XRD和TEM研究结果表明,SiO2掺杂能有效的提高晶相转变温度,阻止TiO2从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和晶粒的长大。实验结果表明,在1050℃高温处理后,SiO2掺杂后的TiO2仍为锐钛矿型纳米晶体。用掺杂纳米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来表征其光降解性能,SiO2掺杂TiO2在高温处理后依然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850℃处理后其甲基橙降解率由未掺SiO2时的11%提高到96.48%,晶粒尺寸则由50nm减小到20 nm.  相似文献   

17.
利用LDH活性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TEM技术研究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纳米TiO2材料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LDH活性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金红石型300μg/mL浓度组对细胞膜的损伤最大.TEM显示,在细胞内或周围发现一些纳米TiO2颗粒,但2种晶型纳米TiO2的存在形式有所不同,并且金红石型实验组中,板层体数量明显增多,部分纳米颗粒缠绕于板层体中.这说明,2种晶型纳米TiO2材料对细胞的细胞膜及其它细胞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纳米TiO2材料的晶体构象不同,引起的毒性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减压法制备TiO2薄膜,并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证明锐钛矿结构的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明显要高于金红石型和无定形的TiO2薄膜,用LPCVD法制备的TiO2薄膜的光催化使用寿命相当长.  相似文献   

19.
掺杂锡离子对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上制备了透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和金属锡离子掺杂的锐钛矿与金红石混晶型纳米TiO2薄膜,并利用 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掺杂锡离子对TiO2薄膜吸收光谱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锡离子使得TiO2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适量掺杂锡离子能够显著的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并探讨了镀膜层数对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对于掺杂不同浓度锡离子的TiO2薄膜均有其对应的最佳膜层数.  相似文献   

20.
功能材料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酸性黑染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末TiO2,运用XRD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中压汞灯为光源, 在圆柱型石英光催化反应器上进行了酸性黑染料光催化反应性能考察.讨论了煅烧温度、空气流量、试液的pH值、光照时间与酸性黑染料光催化降解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煅烧温度使TiO2光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改善.TiO2在400℃煅烧3h,XRD曲线上出现宽化锐钛矿型衍射峰;到500℃,所有晶粒均为锐钛矿型结构,随着煅烧温度升高,晶粒中金红石型含量相应增加;到750℃,粉末中的所有晶粒均为金红石型结构.但是对于同一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不同,晶型不发生变化.煅烧温度为600℃时,TiO2光催化活性最高.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光照140min, 酸性黑染料光催化降解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