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分光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一组酸碱指示剂的离解常数,考察影响指示剂pKa值和变色域的因素。研究发现,光度法测定指示剂离解常数准确度高,而且不受指示剂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电位法测定离解常数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本研究工作对普通实验室测定指示剂离解常数和选择酸碱指示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从理论和实验上,解决了指示剂类多元酸离解常数的测定问题,完成了新合成分析用有机试剂的一定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告了2、6、7三羟基-9-(对氯)苯基荧光酮的合成文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出这个试剂共有四级的离解常数:pK1= 2.14,pK2=5.86,pK3=8.79.pK4= 11.68.应用休克分子轨道法.对不同酸度下存在的离子形式进行研究.从中性分子的-电荷密度分布大小,对四级离解常数进行归属,同时通过各离子形式的吸收峰波长的计算值与实测的实验值对照,进一步确认离解常数归属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得出四级离解常数所联系的平衡形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统计热力学原理自行设计了本实验并测定了HI在不同温度下的离解常数,得知HI的离解常数数值主要决定于HT及其高解产物的平动以及HI分子的转动.本法也可用于其他单、双原子分子参与的气相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一新合成的偶氮试剂-1-羟基-2-(2-苯并噻唑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HBAD)作为酸硷指示剂及和某些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该试剂用做酸碱指示剂,其变色域为5.40(紫红)-7.00(纯兰),指示剂离解常数pK_(1n)。为6.70(20℃)。在滴定终点时,变色敏锐。用该试剂作为指示剂对H_2SO_4、NaOH和NH_3H_2O的含量进行丁滴定分析,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该试剂在适当的pH条件下可和Cu ̄(2+)和Ni ̄(2+)等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一新合成的偶氮试剂:1-羟基-2-(6-溴-2-苯并噻唑偶氮)-8-氮基-3.6-荼二磺酸作为酸碱指示剂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试剂作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域为5.20-7.10,指示剂离解常数pK_(1n)为6.75,用碱滴定酸时终点由紫红到纯兰,颜色转变敏锐。该指示剂用于H_2SO_4、NaOH和NH_3·H_2O滴定分析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2-噻唑偶氮苯三酚和2-苯骈噻唑偶氮苯三酚的合成方法及氢离解常数的测定.氢离解常数的数值如下:Ⅰ.2-噻唑偶氮苯三酚 pK1=1.96,pK2=5.75, pK3= 11.28;PK4= 12.16; Ⅱ.2-苯骈噻唑偶氮苯三酚 pK1= 0,72,pK2= 5.32,pK3= 10.45,pK4= 11.85.用休克分子轨道法研究了不同酸度下各种可能的离子形式,借理论计算与实际对照的方法,对各级氢离解常数作了归属.  相似文献   

8.
膦苯二酚紫由Vodak等合成,并由Malat等首先采用为EDTA滴定的指示剂,此后在EDTA滴定中应用很广。Ryba等对膦苯二酚紫的离解进行研究并测定离解常数。Cifka等对某些二价金属离子与膦苯二酚紫的络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Ryba等对某些三价和四价金属离子与膦苯二酚紫的络合物进行研究,但对钍的络合物研究还不深刻。  相似文献   

9.
线性滴定法同时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及表观离解常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性滴定法测定了低、中、高粘度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及表观离解常数,测定结果:它们的平均脱乙酰度分别为15.78%,63.05%与67.73%,平均表观离解常数分别为8.51×10-8,1.96×10-7与1.35×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34和4%。  相似文献   

10.
用代数能量方法得到了Li2分子9个电子态的振动光谱常数,完全振动能谱{Ev}和分子离解能De.结果显示:振动能谱{Ev}不仅能重复有限的已知实验数据,而且能给出一些未知的高阶振动能量.用AEM所得到的离解能很好的符合了已知的实验值De.对一些双原子系统,当无法得到实验离解能时,用AEM方法也能得到合理的近似离解能值.  相似文献   

11.
揭示了酸碱体系酸碱失得质子的物质的量的普遍规律,提出了书写质子守衡式的规则;同时建立一种新的书写质子守衡式的方法——直接法,本法准确、简便、易于掌握。若零水准法,状态法用此规则书写,就显得更易接受。而且解决了两方法书写质子守衡式时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在这篇论文中,测定有色络合物表现稳定常数的一种方法被提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通过样条插值函数的数值拟合,以确定连续反应速率方程中的的未知参数的方法。强酸性溶液中硅酸聚合反应速率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子-中子测井数值模拟中,群常数的计算是提高理论计算精度的重要环节,文章探讨把核能领域的中子热化模型应用到中子测井数值模拟中来,提出了中子测井条件下的热群常数计算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热谱计算软件HGMIC,从理论上研究井温的影响,并制作了井温校正的理论图版曲线。  相似文献   

15.
依照表面可逆反应的循环伏安响应原理,建立了有关的数字模型,给出不同的一级随后反应速度常数k1时的电流-极化曲线,讨论了该常数对循环伏安响应的影响及该常数的测定方法,并通过了对甲氧基偶氮苯吸附体系k1的测定,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用程序升温脱附-红外光谱(TPD-IR)动态方法,研究了铑与载互使用对铑催化剂上的CO孪生,线工和桥式吸附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载体的非强相互作用(NSMSI)能提高铑催化剂上3种CO吸附态的稳定性。其影响可用NSMSI效应的酸-碱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利用反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探针分子与PEO,PVAc,CPE,PMA等均聚物,几种丙烯酸甲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以及南大-43,KH-560等偶联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酸碱作用对凝集态中相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显著贡献,本工作建立了一个较为简便的测算聚合物和偶联剂的Drago参数,定量表征聚合物和偶联剂的酸碱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G·Schwarzenbach等人在他们提出的过量金属离子中和曲线法中引入了表观离解常数(K_t、K_f、K_s)。笔者认为该常数包含着实际并不为常数的游离金属离子浓度项([M]),因而概念不够严密,亦使计算复杂化。本文提出了该实验的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处理结果与文献方法一致而物理意义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五大酸碱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并着重阐述、分析了硬软酸碱HSAB的原理,依据,标度。最后,用图示出各种酸碱理论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在水溶液中,用酸碱电位双点滴定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该方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