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民居的类型,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材料的差别,民族习惯的因素,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而产生各类的形状和式样,它们不仅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被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探究留存的东北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挖掘其文化特质,为东北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院落民居形式多样,是中国悠久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最具代表性院落民居的设计,试图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元素、影响因素以及其反映的本质哲学观,并提出对现代民居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不仅是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还凝聚着劳动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今天大量存在的传统民居正面临着淘汰和消亡的境地,要使其得到较好的保护,就必须关注传统民居的可居住性问题。为此,在分析浙西传统民居现状的基础上,从气候环境、建筑形态和布局及建筑外围护结构3个影响可居性的因素出发,阐明了各要素对可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柯 《科技资讯》2009,(6):225-226,228
本文从苏州传统民居门窗功能,分类入手,归纳和总结了苏州传统民居门窗装饰的营造工艺和装饰的题材,深入探讨了传统门窗所传达的文化心态,封建礼制和伦理道德,并试图从门窗折射出的空间意义和人文内涵中寻求借鉴,影响和启示中国现代本土建筑营造。研究苏州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有助于理解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并深刻理解建筑装饰对表达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中汲取有益营养,融古今文化于现代建筑中。  相似文献   

6.
王振 《中国西部科技》2012,(4):43-44,22
传统民居采取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策略,通过建筑自身的处理,以较低的能耗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居住环境,对如今的建筑节能仍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东村传统民居的测绘分析研究,分别从传统民居的用材、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与遮阳、以及保温隔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被动节能技术,以期对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与现代居住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河南境内太行山东麓小店河村清代民居建筑群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民居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两大特性总结其生态适应性,其目的是发掘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适应性”特征,把它运用到新时期的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使我们的建筑设计水平在延续传统建筑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振     
传统民居采取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策略,通过建筑自身的处理,以较低的能耗创造出相对适宜的居住环境,对如今的建筑节能仍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东村传统民居的测绘分析研究,分别从传统民居的用材、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与遮阳、以及保温隔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被动节能技术,以期对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妍  张福昌 《科技信息》2009,(3):163-163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它朴素的建筑思想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意义。为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烟台市所城里中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及民居使用现状分析,在尊重传统、保护和延续传统民居精神风貌的基础上,使用和优化传统节能技术,对民居的内部空间形态和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局部改造,使民居获得节能减排的使用效果,实现了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的同时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有效途径.我们发现:传统民居由于层高一般较高,将其局部空间改造成复式空间存在可能性,这为扩展使用空间、解决传统民居中人口密度大造成的生活空间拥挤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建筑南向局部阳光间的加入,不仅解决了传统民居中采光不足、室内环境昏暗的现象,也为室内采暖、通风提供了条件,节约了能源;传统火炕与太阳能结合设计,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现了民居传统的延续和节能减排并重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潮汕独具特色的建筑工艺是地方文化的缩影,是历史留下的鲜活印记.文章分析研究了传统潮汕民居的平面布置构成、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特点,总结出传统民居的改造原则和改造策略,让改造设计既能盘活传统的潮汕民居建筑,又能有效地保护建筑本身的历史肌理和风貌.在楼房林立的新城市规划建设中,找到老建筑存在的位置和价值,让传统建筑重拾生机...  相似文献   

12.
李阳 《工程与建设》2012,26(3):341-342
位于皖中地区的三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也自成体系,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刘同兴隆庄建筑空间分析,对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从特有的建筑空间关系中总结出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鄂西北地区传统民居以十堰、襄阳两处为主要分布地,而地处襄阳南漳县大山之中的板桥镇,由于山体的庇佑,以及与外界交通与交流的不便,使得此地的传统民居遭受现代文明的破坏较轻,留存了较多的传统民居,且遗存的完整性较好,至今仍有居民使用居住。传统民居能历经百年甚至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与其设计建造时朴素的生态设计策略和建造方法是分不开的,科学的选址、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构思精妙的细部设计等,为传统民居长时间地为人类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板桥镇传统民居在建筑选址方法、采光通风设计策略、生态材料的选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发掘其朴素的生态设计思想及建造技艺,为当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传统民居建筑与当代人、当代生活方式及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分别从当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模式及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3个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适应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对传统民居建筑其内部空间改造的重点技术问题以及改造的方向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方向应与可实用性、审美性与传承性相辅相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框架并界定相应的研究范围,而设计方法的发展则表现在4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介入、人文情怀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传承的引入。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和抗震救灾、农房重建、加固改造等工作中缺乏反映农村民居现状基础数据的问题,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68个行政村,对354户村镇民居建筑开展抗震性能的调研。运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调研数据,研究不同结构形式村镇民居建筑的建造习惯与施工工艺,讨论民居建筑在正常使用时和地震后的典型破坏特征,评析中国既有村镇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现状,指出村镇民居在抗震设计、构造、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一些提高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的措施和建议,为村镇民居建筑的建设、加固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徽州民居室内外空间时刻都是以人的行为为尺度,体现着人的本性意志,是自然和社会的人双重意义的物化空间。分析徽州民居传统建筑空间观念,重视空间环境和城市设计,吸取传统建筑空间精华,以人为本,创造现代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其中中国汉族传统民居在建筑文化遗产中又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该文从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庭院、家具艺术元素方面阐述了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19.
缙云县古官道沿线地区至今保留了一些近乎原生态的传统民居,该地区蕴涵着丰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而且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及建筑环境的整体性思索。文章对缙云古官道沿线地区民居的人文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一民居人文资源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统聚落对宁波新农村住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宁波民居聚落在利用环境、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分析现代聚落变迁的原因和传统聚落继承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对民居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发展,给古老民居以新生,必须做到历史与现代兼容,时间和空间关联,建筑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富有宁波地域特色的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