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地下商业建筑防排烟的研究现状,然后主要就其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防火水幕系统、安全岛的设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当地下商业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对其防火防烟分隔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防火隔烟水幕在地下建筑火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下建筑火灾特性出发,提出了地下建筑火灾中的火烟运动模式及其沿地下巷道运动的火烟温度、火风压沿程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火烟与防火隔烟水幕相互作用特性,最后依据我国地下建筑防火规范,提出了防火隔烟水幕在地下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潘涛 《科技资讯》2014,12(24):50-50
防火分隔技术一直都在建筑消防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徽州标志性建筑马头墙就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对于消防工程越来越加以重视,特别是对防火分隔技术的研究.本文首先对防火分隔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给出了传统的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消防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现代建筑消防工程中防火分隔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各地建筑也向高层发展,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大型商业建筑逐渐增多,对建筑的被动防火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防火分隔属于被动防火的一种有效防护措施,传统的防火分隔技术存在较多缺陷,满足不了大型商业建筑或特殊情况下的建筑消防要求,须不断探索新技术并积累新技术经验。该文首先阐述建筑消防防火分隔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提出新防火分隔技术,对钢化玻璃和窗玻璃喷头组合在实际应用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并对防火玻璃及其自动喷水冷却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不仅要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而且要确保城市建筑的安全。但是从当前大多数高层建筑施工来看,在高层城市建筑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消防问题。因此,必须合理使用防火分隔技术,才能提升城市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把火灾险情分隔开来,使城市建筑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文对传统建筑消防中防火分隔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传统防火分隔技术的几种运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火分隔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建筑安全质量问题。防火分隔技术应用作为建筑消防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民众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积极创新应用防火分隔技术,不断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为建筑消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将进一步对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消防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建筑消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建筑火灾发生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董存治 《广东科技》2013,22(8):203-20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楼房建设越来越多,在各种大型楼宇建设中,消防工程至关重要。防火卷帘作为消防中重要的防烟设施,其是由消防控制中心联锁,根据火灾的发展分时间段进行控制,使防火分隔得到了广大的应用。此外,防火卷帘作为建筑内部一种重要的防火分隔设施,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必须合理的设置,在对其施工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各种问题,提高施工质量,达到施工技术标准,从而使其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阐述了建筑消防防火卷帘的施工技术要求,并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建筑消防防火卷帘施工技术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防火卷帘旋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消防的工程中,防火分隔是一项基本的施工技术,随着当前对于建筑消防的安全要求不断提高,不但要防火与防灾,还要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体现出消防的人性化设计,其中,防火分隔便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因此,该文主要探讨在建筑消防的工程当中对防火分隔的施工技术,为建筑消防的工程提出有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韩久春 《科技信息》2010,(22):I0353-I0353
防火卷帘作为一种隐蔽、便捷的防火分隔设置,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得到广泛使用。本文简介了防火卷帘的设置原则,控制方式及使用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0.
张彦杰 《科技资讯》2023,(5):106-109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防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设计师应在设计方案中科学划分火灾区和非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缓火灾的蔓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充分掌握防火分隔的施工技术,迅速在建筑空间内实施隔离。该研究深入分析了防火分隔技术在建筑消防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盾构机水幕阻烟效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狭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盾构机外部配电箱失火的情况下,创建了隧道、火源和通风管道等的网格模型,研究了盾构机水幕系统的阻烟效果.同时,针对原盾构机水幕系统缺陷提出了改进的设计方案,验证了改进后水幕系统的阻烟效果,并分析了水幕系统喷淋头的数目及其水流量对狭长隧道内部烟气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启水幕,可以有效阻止外部烟气向盾构机内侧扩散,保证掘进面附近工作人员的相对安全;合理的喷淋头布局,可以使水滴粒子分布更加均匀,能够更好地阻止烟气的扩散;适度增加水幕系统喷淋头的数目及其水流量,可以提高水幕的阻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玻璃幕墙建筑的火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幕墙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借助FDS模拟软件,建立全尺寸双层玻璃幕墙建筑模型,并对低楼层火灾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发生火灾时,双层幕墙间温度近似"V"字型分布;随着幕墙间距的增加,幕墙侧面高温点增多,玻璃随机炸裂的危险性急剧增大;随着时间的增加,起火房间的高温点向幕墙转移;起火房间内的CO浓度较高,且高层房间的CO浓度高于低层房间。该结果为幕墙建筑火灾防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消防水带在火场内长距离供水时,易受到火场高温的影响,在水带壁面形成气泡核化现象,导致水带内气液两相流动现象的发生,造成水带磨损和水枪的难以掌控,影响灭火救援。针对核化特性对基本方程进行了相应描述,着重阐述了均质核化与非均质核化的特点;并对气泡核化所需过热度进行了推导。分析了成核过程中气泡的受力状况,在进行合理化假设的基础上,求得气泡脱离直径;并提出了通过加权的方法。计算对流换热与汽化潜热在气泡核化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推导了总热流密度的计算式;并将数值解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气泡核化特性与气泡脱离直径和气泡成核频率相关的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层建筑中疏散楼梯、中庭、竖向井道、玻璃幕墙等竖向空间防火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其火灾危害性及相关主要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消防水带压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带的压力损失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部分进行研究,其中局部阻力损失细化为弯曲损失和接扣损失.主要分析沿程阻力损失系数、粗糙度、局部损失系数、水带压力、水带直径和流量对水带压力损失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大量实验,对水带压力损失公式进行简化,得出了水带压力损失的简化公式以及查询图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揭示设置悬挂式止水帷幕条件下基坑的控水规律,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模型试验箱开展了室内地下水渗流模型试验,研究帷幕插入深度对基坑内涌水量、降水影响半径、基坑外水位降深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基坑内涌水量、基坑外水位降深和地面沉降为评价指标,帷幕插入深度在90~100cm之间,悬挂式止水帷幕的控水效果较好;以降水影响半径为评价指标,帷幕插入深度在80~90cm之间,悬挂式止水帷幕的控水效果较好;坑内与坑外水头损失占总水头损失的比值接近1∶1,帷幕底部小范围内的水头损失占比很小,受帷幕插入深度的影响也比较小.试验结果可为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基坑降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消防水带内工质为有压气液两相流状态时,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无规律振动,极易造成水带磨损和水枪的难以掌控,影响灭火救援工作的开展。对气液两相状态下消防水带水动力特性展开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水带内气泡流动、合并、破碎、脱离的过程,分析气相比例、运行压力对水带稳定性的影响。数值计算中考虑重力、表面张力和壁面黏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气相比例是导致水带不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但存在一个极大值;运行压力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水带运行不稳定性的增大,但两者之间未发现定量关系;气液两相的剧烈扰动,是造成气泡的流动、合并、破碎的主要诱因,在气液两相流状态下,应尽量避免水带高压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布置形式的气泡帷幕对水中冲击波的削减特征,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数值模拟试验,并结合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气泡帷幕数量、气泡帷幕间距以及气泡帷幕防护距离三个因素对水击波削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帷幕数量和气泡帷幕防护距离影响较大,多数量且靠近被保护对象的布置形式有利于气泡帷幕对水中冲击波的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就水幕形成的机理和流动规律进行初步探讨,论证了涡流是水流冲击板面产生飞溅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水幕下落时的分离现象和两侧收缩现象的原因,推导出侧边收缩量的半经验公式,并提出减少涡流,避免收缩的有效方法。较系统地提出了水幕装置设计的一般原则,为今后各种水幕装置的研制和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