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西周岭隧道塌方处理方案的总结,提出以注浆固结松散体,以管棚穿越塌方腔体,配以台阶开挖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快速特点,是适用性较广的塌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冉思荣 《广东科技》2014,(10):120+69-120
以白勉峡隧道YK235+689~YK235+709段初支塌方处理工程为例,阐述了隧道初支塌方处理方案,介绍了隧道初支塌方处理原理、结构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地判定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塌方风险,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塌方风险预警模型。首先,根据隧道塌方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隧道开挖塌方风险预警的三级指标体系,选取年平均降雨量、单轴抗压强度、围岩渗透系数、岩溶直径、隧道埋深、开挖工法等18项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包括9个定量指标和9个定性指标,划分5个预警等级。其次,构建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分级标准,构造各定量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利用信息熵理论计算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塌方风险预警等级判定。最后,选取某岩溶区隧道工程为实例,验证该预警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隧道开挖塌方风险预警等级为Ⅲ级,即为橙色预警等级,该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隧道开挖过程中存在较大坍塌危险,隧道内应配备专职地质灾害安全员,并对地质灾害进行不间断监测。该预警方法能够为提前采取塌方风险防范措施和编制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隧道塌方风险预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某工程在地层开挖后,对开挖面进行土钉网喷联合支护.以确保施工支护后的砂层是稳定及避免塌方事故,节省工程费用和改善施工条件等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⑧施工支洞塌方处理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⑧施工支洞地质条件复杂,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塌方,本文就此次塌方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供交流。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质条件下导流洞围岩塌方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面积隧洞塌方区段,采用复喷混凝土、加强临时支撑、临时混凝土和永久混凝土浇筑相结合等综合措施,先对坍方影响段锁口处理,再利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固结设计隧洞断面外围岩、钢支撑支护、小进尺开挖、混凝土回填塌方空腔等多种方式,治理破碎围岩塌方,处理对策是有效的.上述综合措施处理围岩塌方时间短,效果好,可供条件相似的隧洞塌方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清兵 《科技信息》2012,(35):I0369-I0370
通过对老挝南俄5水电站长距离地下隧洞的施工中,对隧洞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次数的统计,并结合隧洞断面大小、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分析隧洞塌方原因,总结出不良地质条件下隧洞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铁路隧道塌方的分类、表现形式的总结,对隧道塌方的危害、原因及塌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DK354+494塌方处理过程及效果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隧道坍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隧道塌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影响坍方诱因,选取围岩级别、开挖跨度、埋深、偏压角度、地下水状况、施工水平共6个实测指标作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武广(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为例,构造适于隧道塌方风险预测指标的测度函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判定,得出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评价结果。将已建立的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应用到青山岗隧道和马鞍山隧道坍方风险评估中,并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解决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安龙铺隧道为例,分析影响隧道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隧道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地表注浆加固岩体的设计与施工,总结隧道进出口浅埋段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及塌方后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巴基斯坦NJ水电站进厂交通洞砂岩和页岩为主,围岩差、互层多,易塌方和地下水丰富的特点,制定了合理的开挖支护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厂房及引水隧洞开挖支护积累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3.
喻常华 《科技信息》2011,(4):311-311
在隧洞开挖施工中围岩类别相对较差,特别是隧洞涌水较大,经常出现坍塌的现象,致使开挖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隧洞开挖施工中时常遇到断层的开挖,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根据以前隧洞开挖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处理方式,对不良地质条件开挖支护施工制定相关的处理措施,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避免造成更大的塌方和损失。  相似文献   

14.
郭志强 《科技资讯》2009,(16):119-121
本文介绍了在碳质页岩隧道出现塌方时,通过地表加固和隧道内长大管棚注浆,来达到内外兼治的目的,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配合,重新开挖隧道塌体,以求对隧道塌方综合治理,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并着重论述了不同岩体条件下的注浆技术及塌方体内大管棚安装技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靖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126-126
新建某隧道DK38+100~DK38+125为浅埋段,施工至DK38+110里程时发生塌方冒顶,本文从地质和施工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塌方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为出现类似工程问题的隧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明铜 《科技信息》2012,(27):369-369
铁尺梁隧道地处海拔高(3085m左右),地质复杂的岷迭山系地带,地质条件主要为:中厚层状泥岩砂岩夹千枚岩,裂隙水发育,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发生了塌方。通过对塌方体进行临时支护、清渣、重新加强支护、二次衬砌等处理措施,达到了安全、保证质量、经济的目的,现本人就自己的一点施工经验对同类条件围岩隧道的塌方处理浅谈一点意见,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软岩地区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进口段极易塌方施工对策,研究软弱围岩条件下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合理的开挖方法,对于指导隧道施工、提高隧道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费用等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不同围岩级别下浅埋偏压大跨度隧道的开挖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土质隧道围岩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具有明显的弹塑性变形特征.通过运用FLAC3D软件,模拟隧道实际开挖过程,可得到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分布及周边位移变化量,为隧道的施工提供预警信息和优化隧道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在控制地表变形方面,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oss diaphragm-CRD)施工时,地表最大沉降量为20.37 mm,而双侧壁导坑法则为25.8 mm,结果表明CRD法在控制围岩变形方面要优于双侧壁导坑法.因此,为了避免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塌方等事故,应优先采用CRD法开挖.然而,运用FLAC3D软件模拟CRD法开挖过程,得到开挖隧道上部导洞所引起地表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50%以上.因此,对CRD法上部导洞的开挖工序进行优化,能有效地降低塌方等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质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某隧道LK42+384~388处塌方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是由于地层产状与隧道轴线的关系,以及软硬岩互层等原因造成了此次塌方,并总结出一种隧道塌方的地质模型,详细阐述了"天然拱渐进失效型塌方"的机制、特征、预兆等.  相似文献   

20.
高振彪 《甘肃科技纵横》2012,(1):104-105,95
新奥法是以控制爆破为开挖方法,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监控量测控制围岩变形,动态修正设计参数和变动施工方法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隧道在浅埋地段施工时,由于开挖后围岩的自稳时间小于完成支护所需的时间,其围岩难以自成拱,地表易沉陷或产生塌方,所以在隧道进洞前,做好超前支护、监控量测,控制好爆破开挖,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尤其重要,以确保隧道进洞和营运中的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