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常见事故,如何超前采取预防隧道塌方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发生塌方的原因及塌方的一般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钢 《科技资讯》2011,(1):24-24
碎裂结构围岩在隧道施工中经常发生塌方及掌子面涌出、坍塌事故。通过对现场隧道围岩塌方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碎裂结构隧道塌方的控制因素是围岩的结构强度,指出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增加围岩的自承能力及其整体性是控制碎裂结构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浅埋土质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锋 《甘肃科技》2009,25(5):107-108
河南济邵高速公路柳庄隧道由于地质条件差,覆盖层薄,围岩松软、节理发育,施工中发生塌方,塌方规模大,塌方量大,通过对该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以后类似地质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铂 《甘肃科技》2014,(3):97-99,83
软弱围岩大变形是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及塌方机理的分析,总结研究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技术措施及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措施,为以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防坍塌以及坍塌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赵朋宪 《山西科技》2011,(2):86-87,93
介绍了神朔、宝中、神延等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并对塌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为避免黄土隧道塌方,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某公路山岭隧道断层大塌方处理为例,结合目前隧道塌方处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种更适合隧道断层大塌方处理的施工技术.通过在该山岭隧道断层大塌方处理的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不但能很好地满足施工速度、经济效益、可操作性及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能保证塌方处理不受塌穴内二次塌方的影响,能有效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隧道在开挖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前方岩体地质变化情况的不确定性,致使在破碎软弱围岩开挖时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处治步骤及方案,对一座公路V级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塌方进行有效的处治,使塌方后的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建规模的不断扩大,铁路、公路及地下轨道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隧道建设期塌方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从隧道塌方的机理入手,通过隧道塌方原因的分析,总结出较为详实的塌方处理方法。为防止塌方的继续恶化及后期塌方的处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邢东泉 《甘肃科技》2007,23(7):147-149
隧道施工中的塌方能否避免是隧道设计及施工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国的隧道施工中频繁发生塌方,给国家和施工人员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塌方病害规模一般较大,具突发性,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的正常进行。结合施工经验,分析了大跨度黄土隧道塌方原因及防治技术,希望本文能对该类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基于突变理论建立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突变理论模型。基于我国近300例隧道塌方资料的分析,结合隧道的地质因素、勘察设计因素以及施工因素,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偏压、埋深、地质勘查、开挖跨度、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这8个主要因素作为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指标,并对这8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定量描述;在对红岩寺隧道孕险环境及风险诱因分析基础之上,运用突变理论模型对红岩寺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但由于施工单位未采取积极的风险规避及控制措施,且连续强降雨,导致发生"关门"式塌方灾害;针对发生的"关门"式塌方采用超前小导管与管棚相结合的注浆法处治方案,施工中遵循了"先加固、防扩展、后处理、稳通过"的处理原则,成功完成塌方段治理,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地质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某隧道LK42+384~388处塌方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是由于地层产状与隧道轴线的关系,以及软硬岩互层等原因造成了此次塌方,并总结出一种隧道塌方的地质模型,详细阐述了"天然拱渐进失效型塌方"的机制、特征、预兆等.  相似文献   

12.
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塌方是山岭隧道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之一,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本文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在综合分析塌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偏压角度、岩体完整情况、地下水影响和施工因素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指标进行定量描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造属性测度函数计算样本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属性测度;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样本的塌方风险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通过属性识别模型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对郑家垭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并且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综合评估法的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有无地质预报数据的样本都能得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有更好的适用性,为山岭隧道塌方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郭志强 《科技资讯》2009,(16):119-121
本文介绍了在碳质页岩隧道出现塌方时,通过地表加固和隧道内长大管棚注浆,来达到内外兼治的目的,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配合,重新开挖隧道塌体,以求对隧道塌方综合治理,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并着重论述了不同岩体条件下的注浆技术及塌方体内大管棚安装技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云南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马家寨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有限元软件迈达斯GTS NX模拟隧道塌方段围岩稳定性,对隧道塌方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塌方段拱顶沉降值最大达到了41.3 mm,仰拱隆起值最大为54.5 mm,围岩结构松散软弱,极易发生塌方事故.围岩最大塑性...  相似文献   

15.
周瑾  李清芾 《科技资讯》2010,(14):34-34,36
对高坡冲隧道塌方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现场塌方的实际情况,塌方处理分2步进行:首先对受塌方影响的初期衬砌裂缝地段进行加固,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其次是对塌方体进行抢险处理。在现场把握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处理塌方对策,认真制定处理坍方的步骤、方法及预防坍方的施工措施。公路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早封闭成环及紧跟二次衬砌,使其与初期衬砌共同参与受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神延铁路羊马河隧道DK437 600~DK437 682长82m、七楞山隧道DK428 550~DK428 471长79m的软塑状黄土、羊马河隧道DK438 349~ 380长31m土质隧道塌方段的施工,总结了小管棚结合管桩快速通过软塑状土质隧道及土质隧道塌方地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冉思荣 《广东科技》2014,(10):120+69-120
以白勉峡隧道YK235+689~YK235+709段初支塌方处理工程为例,阐述了隧道初支塌方处理方案,介绍了隧道初支塌方处理原理、结构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程艳军  焦苍  王娜 《科技信息》2006,(11):214-215
本文介绍了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过程和情况,深入分析了产生隧道塌方的原因,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塌方处理施工技术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进入到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其中隧道工程是公路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溶洞塌方情况,就会给整个工程带来非常大的危险和财产损失,也给整个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因此,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时的溶洞塌方,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并且合理的溶洞塌方的处理方案就是很重要的工作了。本文便对隧道溶洞的简述、隧道施工时溶洞塌方的原因分析以及隧道施工时溶洞塌方的处理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论述了隧道工程施工时溶洞及塌方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南阳山隧道塌方过程,分析了塌方原因,着重对塌方处理方法进行较为详细叙述,并从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教训,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