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线路巡检工作是企业提高生产运行可靠率、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的巡检系统,利用RFID技术、嵌入式技术、计算机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来实现对巡检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工人及时、可靠巡线,对提高巡检效率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大多采用人工巡线、车辆巡线和直升机巡线。这些巡线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还受地理环境、天气状况、作业人员经验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隐患也不容易被发现,还常常出现漏检和错检。因此,采用巡线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巡检已成为大势所趋。文章在对现有同类产品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种新型的越障行走机构——四轮耦合夹持行走机构,实现快速自动地越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输电网的快速扩张,人工巡线为主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电网日益发展的要求,直升机巡线已成为国内输电线路巡检的主要发展趋势,但目前国内外输电线路直升机巡检普遍存在由于主要依靠人工捕捉与跟踪对象、人工采集和处理信息、人工进行缺陷识别与诊断而造成的直升机巡检效率低、巡检人员劳动强度大、易漏检等问题.本文从专业精益化管理需求出发,提出了一套具有巡检目标自动跟踪及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缺陷自动智能诊断、交跨物距离自动测量等功能的输电线路直升机智能巡检系统,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管道管理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野外管道巡检工作如何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本文结合中国石化中原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管线巡检系统的开发过程,讨论了如何综合利用Oracle数据库、GPS、GPRS、GIS、数据传输等多项技术,对实际管道管理生产中的巡检工作进行可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GPS技术、移动收集技术、WIFI通信技术、RFID标签和嵌入式技术的油田管道线路巡检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巡检现场搭建WIFI网络,将巡检人员通过智能终端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远端服务器,服务器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判断巡检人员是否按着设定的巡检路线完成检查工作,同时生成相应的巡检报告供管理员查询.该系统解决了传统巡检方式人为因素多、反映信息不及时、管理效率低、无法可视化等问题,同时保证了巡检人员的到位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蔚 《广东科技》2013,(12):72-73
目前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的人工巡线方式人员劳动量大、巡检周期长、效率低,部分地区采用的载人直升机巡线虽然单次巡检效率较高,但因成本高昂、出勤率低等因素,致使其年巡检效率不高。探索了无人直升机用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巡检的优势,并提出了自动驾驶、图像传输、目标识别、非接触式检测等关键技术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GPS和RFID双模巡检系统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GPS和RFID双模巡检系统的概况,分析了在长输管道中应用GPS和RFID双模巡检系统的系统需求,并设计出系统结构、运作流程和系统的功能模块,为长输管道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以Google Earth为时空数据可视化部件,结合Web Service、GPS定位、GPRS无线通信等技术,设计并实现天然气管道巡检监控系统,可准实时展示巡线员位置并与之短信互动,另包含任意时段巡检轨迹回放、巡检行为自动报警、违章事件报告与处理等功能,相较于传统和现代常用巡检监控系统,具有动态可视化、遥感影像底图更新快、软件实施成本低等特点,经过现场部署测试,达到了对巡线员有效监控与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雨污排水管道的巡检主要以人工为主,但由于地下管道环境错综复杂并存在有毒可燃气体,人员下井存在很大危险.虽然有部分巡检工作尝试采用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但这些机器人采用的有缆方式,存在巡检距离受限、操作繁琐、能耗高等问题,导致巡检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低.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巡检机器人的任务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更加安全可靠与智能的雨污管道巡检机器人嵌入式系统.该设计基于CCTV巡检方式,采用STM32作为主控芯片,搭载工业摄像头、传感器组等模块采集数据,并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与上位机进行连接,之后通过YOLOV5s自主判断所采集的视频流中是否存在淤积物堵塞问题.通过在广州市番禺区的实地试验,结果表明,嵌入式系统设计合理,管道巡检机器人能够实现各项功能与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配电巡检存在巡检人员到位不及时、多采用纸质记录、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先进、可靠的物联网RFID技术,研发了智能配电巡检系统,实现配电设备管理、人员到位管理和设备状态评估管理等功能,使管理者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科学合理地制定巡检、检修计划,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实现智能化巡检管理.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目前高压输电线路巡检的主要方式,并分析了各种巡检方式的优缺点。针对目前无人机巡检主要依赖人工操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自主导航能力的高压输电线路无人机巡线系统。该系统部署方便灵活、成本低、续航能力长,线路监测实时性好,具有较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业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无人机巡检作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维空间数据采集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不断提高,为电力巡线数据采集和分析带来了极大便利。介绍了机载三维激光雷达技术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四川简阳某地高压线无人机巡检项目为例,通过作业流程与数据处理,分析了机载雷达在电力巡线中的综合应用。机载LIDAR系统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较为密集,每平方米均可达到百个以上,数据采集精度可达0. 1 m。  相似文献   

13.
李凯 《科技资讯》2023,(8):126-129
目前,国内外对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研究不断增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针对无人机在油气管道巡检管理中的应用,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案例。该文将在目前无人机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无人机在油气管道巡检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了传统油气管道巡检模式与无人机巡检模式对比和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系统构成,此外还分析了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实现的可用于油气管道巡检的无人机新兴技术,阐明了无人机在油气管道巡检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3G技术研制而成的智能化油气管道巡检信息系统。该系统由手持移动巡检仪、无线传输网络以及中心平台管理子系统组成。本文结合某天然气输气管道巡检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具体介绍了巡检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主要功能。实践证明,基于3G技术的油气管道巡检信息系统在油气管道巡检管理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在电网巡检中具有安全性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等优点。文章对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中常用的几种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并对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自主规划航迹加以优化,提出了基于航迹规划的电力巡线方案,同时在地面工作站上标定开始和结束位置,借助航迹规划算法获取待飞航点,组成航线,从而实现对线路的跟踪。  相似文献   

16.
潘运丹  林杰 《海峡科学》2023,(2):104-107+118
设计一款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系统,通过远程遥控系统对无人机的实时状况进行调整,机载摄像头系统能够较清晰地检测到线路的故障,对沿途输电线的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并及时反映给地面接收端。同时,可以自动躲避障碍物,满足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出航,实现对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工巡检地区的线路监测和巡检,并及时反映给接收端。经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巡检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入春以来,湘北地区持续强降雨,位于岳阳市的中石化巴陵石化供销部管道运行车间以及临长江和洞庭湖的道仁矶、七里山储运车间,组织员工强化防汛巡检,重点排查和消除长输管线隐患,确保汛期管道储运物流安全。中石化巴陵石化源头治理与加强管理并重,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采用新技术,通过加强巡线、隐患治理、技术检测等"多管齐下",力筑油气长输管线安全屏障,确保生产经营物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8.
巡线机器人障碍物检测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与自主巡检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保证输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检测算法鲁棒性低,不能适应复杂环境下障碍物的检测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AZE算法的巡线机器人障碍物检测方法,该算法在非线性尺度空间中进行特征点提取,利用最近邻匹配准则和RANSC算法对由M-SURF算法生成的特征向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KAZE算法的巡线机器人障碍物检测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实时巡检系统产生的背景及其技术特点,论述了实时巡检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常规的变电站开关柜设备定期静态人工巡检方式,由于其存在固有缺陷,在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等方面,均很难满足现代变电站智能自动化、网络信息化、规范标准化管理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变电站开关柜在线监测巡检系统,该系统采用具有RFID射频识别读写器的PDA巡检终端作为开关柜状态信息采集的巡检器,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LAN总线技术、以及嵌入式数据库技术,不仅可以方便记录开关柜设备巡检到位情况和运行工况状态,解决了常规巡线模式中可能出现漏检、错检、重检、巡检不及时等问题,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开关柜状态信息巡检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