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2010年9月和11月,对济源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22属.其中,鲤形目17种(以鲤科鱼类为主,14种),鲇形目2种,鳗鲡目、合鳃目和鲈形目各1种.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鱼类含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8种,占36.4%;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7种,占31.8%;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各2种,分别占9.1%;海水复合体鱼类1种,占4.5%.生态类型分析可见,保护区鱼类中静水定居性鱼类9种、溪流定居性鱼类11种、海淡水洄游性鱼类和江湖洄游性鱼类各1种.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各8种,植食性鱼类和碎屑食性鱼类各3种.  相似文献   

2.
<正>长江是我国淡水鱼类种类最丰富的河流,也是我国野生鱼类资源和主要淡水养殖对象的优良种质来源。长江流域现有鱼类400余种(亚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50种左右,淡水鱼类之多居全国各水系之首。例如,珠江水系纯淡水性鱼类239种,黄河水系仅150种。长江流域有10种河海洄游性鱼类,中华鲟、鲥鱼等7种为溯河洄游性鱼类,鳗鲡与松江鲈则为降河洄游性鱼类。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具有相对完整的水陆相生态系统.鄱阳湖湖控工程实施后,湖区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18.0m之间,对鄱阳湖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就实施湖控工程对湖区水生生态系统、鱼类、水生植物、水生哺乳动物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认为:实施湖控工程后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将得到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会有所增加,但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苔草类植物的减少将影响鲤科鱼类卵的附着孵化;建闸将季节性阻隔鱼类和江豚的洄游通道.  相似文献   

4.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具有多样的生境,栖息着丰富多彩的鱼类。金沙江上游至河源地区,主要以裂腹鱼类等高原鱼类为主;金沙江中、下游至三峡之间的长江上游地区,有众多的流水性鱼类,特有种也多;长江中、下游分布着许多具有江湖洄游习性的鱼类,种数多,但特有种少。丰富多样的鱼类对维持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和保障其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草鱼、青鱼、鲢和鳙“四大家鱼”为代表的众多物种在我国的淡水养殖渔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拟开展"灌江纳苗"工作的目标湖区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了大冶湖、网湖、海口湖、朱婆湖四个不同通江湖泊受访人群对"灌江纳苗"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四个目标湖泊养殖鱼类年产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四湖受访人群对养殖鱼类品种了解程度.结果显示,在目标湖区开展灌江纳苗工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目标湖区的经济鱼类品种在减少,实施灌江纳苗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成年四大家鱼通常在江河干流的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繁殖季节则结群往上游迁移和产卵,产后的家鱼又陆续洄游到食料丰盛的湖泊中索饵,通过江湖洄游完成生活史.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与河道形态、水流特性、涨水、水温和气体过饱和密切相关.闸坝对河流的阻隔破坏了鱼类产卵和栖息环境,水体污染、过度捕捞和过度采砂等因素也会对其自然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本文以长江为例,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四大家鱼的生活习性,总结归纳了河流水力特性及水文特性对其自然繁殖的影响,为改善江湖洄游性鱼类洄游通道的连通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珠湖是鄱阳湖唯一具有重要饮用水水源供水功能的大型子湖和国家水质良好湖泊,但长期以来对其沉积物中累积性污染缺乏了解.为研究珠湖沉积物污染物积累情况和主要污染物的来源,采集内珠湖、外珠湖7个不同湖区的深层柱状沉积物,研究其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总有机碳(TOC))和重金属(Cr、As、Cu、Zn、Cd和Pb)的水平与垂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TOC和TN含量从底层到表层总体呈增加趋势,而TP和NH4+-N与沉积深度的相关性不显著,TOC和TN的最高含量出现在闸口区(DS1),TP和NH4+-N的最高含量则出现在外珠湖白沙洲湖区(DS2).沉积物中营养盐与6种重金属整体呈现外珠湖高,通道区域次之,内珠湖最低的规律,而在部分湖区表层沉积物Cd、Cr和Pb含量较深层区呈增加的趋势,表明部分湖区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呈现积累风险.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珠湖6种重金属受到外源输入影响明显,内珠湖沉积物中Cu和Cr可能来源于农业种植活动,外珠湖沉积物中Pb、As、Zn和Cu中可能来源于水产养殖活动.珠湖沉积物6种重金属污染水平为外珠湖白沙洲湖区>闸口区>外珠湖大塘村湖区>通道区>外珠湖双港湖区>内珠湖腰里湖区>内珠湖团林湖区.在外珠湖白沙洲湖区Cr、Pb累积效应明显,珠湖沉积物中重金属Cr、Pb潜在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松江鲈鱼降海洄游期间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真骨鱼类消化器官的形态学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涉及洄游性鱼类不多.对降海繁殖的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一生中所经历淡水和海水两种不同生境后消化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国内外尚未见有报导.为此,我们对本课题进行研究,藉以了解松江鲈鱼在洄游过程中消化器官的组织生理特点,为松江鲈鱼的养殖和其他降海繁殖鱼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长江口鳗苗定置网中兼捕的仔稚鱼种类组成,2006年2-6月于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北支渔民已设置鳗苗定置网的站位点中,选取3个站位点采集仔稚鱼样本.共收集22网次,采获仔稚鱼105 933尾,隶属于15科,共31种.其中海洋性鱼类5种,河口性鱼类10种,洄游性鱼类4种,淡水性鱼类12种.最优势种为淡水鱼类似鱎(86.71%),其后依次为纹缟虾虎鱼(3.59%),刀鲚(3.30%).其中经济鱼类出现13种,占出现种数的41.9%,且在各月优势种中均占较高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鳗苗定置网对长江口仔稚鱼的损害率甚大,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控制鳗苗定置网的许可证发放数量、作业时间与设置范围,以确保渔业的补充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区系和资源状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2007年4次调查结果,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共分布25种鱼类.其中土著鱼类16种,由裂腹鱼亚科、条鳅亚科及鮡科3个类群组成,属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高原裸鲤、兰格湖裸鲤和黄斑褶鮡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新纪录种.渔获物主要是由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组成,构成鱼类产量的9...  相似文献   

11.
巢湖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巢湖鱼类85种,对其区系特征、种群数量、区系组成的变化以及数量变动的原因和对策,均进行了阐述,可供开发利用巢湖资源及研究巢湖鱼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裸鲤体腔寄生舌状绦虫和对盲囊线虫的种类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裸鲤体腔寄生舌状绦虫和对盲囊线虫的种类确定杨廷宝廖翔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关键词舌状绦虫,对盲囊线虫,种类确定分类号S852.731,S852.734舌状绦虫Ligulasp.和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sp.的幼虫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湖泊渔业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分析了湖泊中不同养殖鱼类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认为以“四大家鱼”为主体放养鱼种的中国湖泊养殖模式,加强了湖泊的富营养化。根据国情,大型水生植物收获法应是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舟山黄大洋海域春夏季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0年5月、11月对黄大洋进行的2次拖网调查所获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黄大洋春秋两季共出现鱼类48种,隶属于13目、28科,其中春季出现鱼类28种,秋季35种。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龙头鱼、棘头梅童鱼等,秋季龙头鱼和黄鲫在尾数和生物量上都占绝对优势。根据不同季节ABC曲线变化,黄大洋春秋季鱼类的丰度曲线均在生物量曲线之上,说明其鱼类群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秋季鱼类渔获率普遍高于春季,这主要与鱼类的生态习性有关,水平分布上黄大洋东面站位的渔获率两个季节均高于西面站位渔获率,其主要受水文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5.
骆马湖鱼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马湖共有鱼类60种,在世界淡水鱼类区系分布中属古北区,在中国淡水鱼类分布中属华东区,并且由两个复合体组成:一是中国江河平原复合体,一是古代上第三纪复合体。水体中.各水层均有一定数量种类的鱼类分布,大部分是定居的温和性鱼类。骆马湖水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对鱼业生产造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16.
四川邛海鱼类多样性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50-2000年邛海鱼类种类的变化和产量变化,分析了邛海鱼类多样性危机的起凼,提出发展邛海渔业经济的同时保护邛海鱼类多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鱼类调查,结果发现大瑶山有鱼类37种,隶属4目13科31属,鲤科鱼类是最大类群,优势种为瑶山鲤(Yaoshanicus arcus)、横纹南鳅(Schistura fasciolata)和溪吻鰕虎鱼(Rhinogobius duospilus).主要为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以杂食性和底栖鱼类为主,底栖鱼类占总数的64.86%.杂食性占43.24%,植物食性占16.21%,动物食性占21.62%,碎屑食性占18.92%.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是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主要原因,提出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千岛湖枝角类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大型深水湖泊——千岛湖枝角类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及多样性指数等.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26种枝角类,根据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为透明溞(Daphnia,hyalina)、象鼻溞(Bosmina spp.)和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采样站之间群体的密度越大,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增加,种类数也明显增多.通过比较8个湖泊、水库枝角类的种类组成发现,枝角类的种类数并不与湖泊面积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与Dodson通过研究欧洲及北美湖泊中的枝角类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份,两次对湖南大通湖围栏放养鱼类(草鱼、鳙鱼和团头鲂)指环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抽样检查.结果表明:3种放养鱼类指环虫感染率均为100%,草鱼和鳙鱼的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为1~4;团头鲂的感染强度相对较高,为1~5,个别达7;草鱼寄生鲩指环虫Dactylogyrus ctenopharyngodonid,鳙鱼寄生鳙指环虫D.aristichthys和太湖指环虫D.taihuensis,团头鲂寄生斧茎指环虫D.petruschowskyi和北京指环虫D.pekinensis.团头鲂为斧茎指环虫的宿主新记录;太湖指环虫和北京指环虫在大通湖均为首次发现,可能是从其它地方引种带入.  相似文献   

20.
衡水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衡水湖鱼类的种群组成现状进行了调查:有鱼类27种,隶属于7目13科26属.自然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鲫鱼、麦穗鱼为优势种,符合江河平原区、河海亚区的特点.但以小型的杂鱼为主.另外,还包括一部分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针对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需要,对该湿地的鱼类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