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勇 《科技信息》2009,(33):I0117-I0117
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剖析。提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依据是:政策依据,是指导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现实依据: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存在不相适的问题,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新中国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与教材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原则、内容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旨在提高学生的相应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职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理念,认为大学体育课程整体改革应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系统整合.根据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践经验,从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运动训练、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体育教学俱乐部整体改革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芳芳 《科技信息》2011,(3):I0130-I013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入手,在分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指出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高等教育的重心转移、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理念以及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趋势,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对高等教育改革重心转移的顺应,师范教育专业化的理念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取向,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了直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汪乐飞 《科技信息》2012,(4):283-283
本文以体育课程为切入点,阐述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因,就目前国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提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了体育学习评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琦 《科技信息》2013,(10):359-360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针对传统体育课程的不足,构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体系,对现行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模式,新课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曲靖市中学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曲靖市中学的体育理论课存在着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体育理论价值的认识不足、学校教学课时数安排不足、教材使用较单一和教学形式单调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有着百倍的复杂和艰难.如果人为地把主体行为的体育“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体育“课程”的依附性地位,必然导致新形式的体育“制度课程”。从而导致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健康第一”的目标的失落.因此,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应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其不同的理念下,关注并释放体育教学的张力,引导体育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把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落到体验课程、体验教学上来,走出已经或正在步人的新的体育“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胡涛 《科技信息》2007,21(23):213-214
本文以学生的主体性需求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座谈法、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动因、理念和背景三个方面的分析以及需求与导向之间的关系,并对高校体育课程的需求导向进行了研究,可得出:需求是导向的前提,导向是需求的最终目的,二者之间的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最后,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在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处理好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以及其他形式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把体育课程改革引向极端;(2)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体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