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孔性别注意偏向受女性生理周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经典点探测范式分别探索男女被试和不同生理周期女性被试对男女面孔(50ms)的注意偏向,结果显示:男女被试未表现出对男女面孔的注意偏向;黄体期女性对女性面孔存在注意偏向,且对男女面孔的注意脱离困难均大于月经期女性;月经期女性对男性面孔的注意定向大于卵泡期,且对男性面孔存在注意脱离易化.表明面孔性别的注意偏向受女性生理周期影响,也证明了生理周期影响女性"心理-行为"反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 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 考察38名大学生(21名男生和17名女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再认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记忆偏好存在性别差异, 再认任务中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诱发了男性更负的早期ERP成分(N90, N220和N300), 而对女性的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两性在遗传基因、性激素、大脑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有关。进一步对男性的记忆特点进行分析发现, 内隐记忆效应在N80和LPC(300~600 ms)上表现显著, 其最强效应出现在中央区和顶区; 外显记忆效应在P170和LPC(400~600 ms)上表现显著, 其最强效应出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表明男性对有吸引力女性面孔的记忆偏好效应更大, 且内隐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在单一的再认任务中产生了分离。  相似文献   

3.
探讨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对情绪冲突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的情绪注意偏向.研究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词-面孔Stroop任务,分析比较了21名被试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完成情绪判断任务和性别判断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发现:被试在两个任务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在情绪判断任务中,月经周期对情绪冲突Stroop任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黄体期被试的情绪Stroop效应更加明显,对负性和正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性别判断任务中发现,与黄体期相比,女性在卵泡期对男性面孔的识别正确率较高,反应时较短.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黄体期的认知控制能力较卵泡期下降,同时对负性情绪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卵泡期女性对男性面孔的偏好大于黄体期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视觉搜索任务,意外记忆再认任务调查编码阶段的知觉负荷对恐惧和中性分心面孔记忆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视觉搜索任务中,高知觉负荷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知觉负荷,反应时显著长于低知觉负荷条件;在意外记忆再认任务中,由于被试对新恐惧面孔的虚报率较高,造成中性分心面孔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恐惧面孔。可见,人们对恐惧面孔具有一定的反应偏向。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自闭特质大学生高低分组面孔加工特点的差异,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高自闭特质大学生30例(高分组)和低自闭特质31例(低分组),完成自由观看任务并记录其眼动数据。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面孔核心区域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眼睛区域,高分组在注视时间差(F_((1,59))=6.193,P=0.016)和注视点数目差(F_((1,59))=5.910,P=0.018)上都显著少于低分组;在嘴部区域,高分组在注视时间差(F_((1,59))=5.518,P=0.022)和注视点数目差(F_((1,59))=7.250,P=0.009)上都显著少于低分组。相对于中性面孔,高分组对正性面孔的嘴部注视时间差(t=-3.750,P0.000)和注视点数目差(t=-3.441,P=0.001)都显著少于低分组。说明与低自闭特质组相比,高自闭特质组存在对核心区域的区分度不足,且在区分正性与中性面孔嘴部特征时的敏感度更差。  相似文献   

6.
根据裂缝面孔率和裂缝孔隙度的定义,分别建立水平缝、低角度缝、倾斜缝、高角度缝和垂直缝时裂缝面孔率与裂缝孔隙度比值的计算模型,并分别计算不同裂缝倾角、不同井径和不同窗长时的比值,分析低角度缝、倾斜缝和高角度缝条件下比值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对实际测井资料计算该比值,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利用裂缝面孔率对裂缝孔隙度进行标定,进而得到标定公式。结果表明:裂缝面孔率和裂缝孔隙度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者对数关系;裂缝面孔率对裂缝孔隙度标定时需进行初次标定和再次标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连续闪烁抑制范式,以7种基本面孔表情(中性、高兴、厌恶、恐惧、悲伤、惊喜、愤怒)为实验材料,考察何种面孔表情能更快进入个体的意识层面.研究中给被试一只眼呈现动态噪声图片,另一只眼呈现面孔目标刺激图片.面孔图片会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个位置随机出现.要求被试看到面孔后立刻判断面孔的位置.实验记录从试开始到被试按键这段时间,即记录了刺激突破抑制阶段进入意识层面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发现,愤怒面孔比中性面孔更快进入意识,表明人们可能对愤怒面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刘建刚  田捷  李康  李军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2):1717-1723
关于梭状回中外侧皮层的神经元对于面孔是否具有特异性反应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该区域是专门负责面孔加工,还是负责由于人们对某种物体具有专家知识而导致的对该物体在个体水平上的加工.文中研究面孔加工的神经机制,以汉字作为面孔加工的比较刺激,因为汉字在许多维度上与面孔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都是汉字和面孔加工的专家,而且它们都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加工的.实验结果表明面孔和汉字都激活双侧梭状回中部,而且它们的激活模式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在右侧梭状回中外侧,面孔相对于汉字引起更强的激活.该结果可以证明在右侧梭状回中外侧存在对面孔特性本身具有特异性反应的神经结构,这种特异性反应并不完全依赖于由专家知识所引发个体水平上的加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情绪Flanker范式探讨不同情绪效价的面孔对注意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扰和目标面孔相距0.06°视角时,高兴目标面孔的Flanker效应量A显著大于生气目标面孔的Flanker效应量B,表明负性情绪缩小了注意范围,而正性情绪下注意扩大到了周围的无关信息。(2)干扰和目标面孔相距0.06°视角时,干扰面孔对目标面孔的辨认影响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消失。这表明,情绪面孔虽可对注意范围产生调节,但这种调节存在边界,超过这个边界,情绪面孔就不再对注意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绪的注意偏向究竟是对情绪刺激的优先注意,还是指向情绪刺激的注意难以解脱,又或是两者兼有,之前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利用情绪stroop范式,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情绪注意偏向的加工机制.实验一采取伪随机方式安排实验材料,研究了负性情绪stroop慢效应,发现中性词的反应时慢于负性词,验证了慢效应的存在;实验二进行了情绪stroop快效应和慢效应的分离,发现中性词后负性词的反应时慢于中性词后中性词的反应时,说明快效应显著;负性词后中性词的反应时慢于中性词后中性词的反应时,说明慢效应也显著.这两个实验结果显示,非临床被试也存在负性情绪注意偏向,并且注意偏向的两个成分可以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个预实验和两个正式实验依次考察中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依恋状态以及拓展其对群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文化可为中国民众提供安全感;且相对于积极情绪符号,当启动中华文化符号时,人们对外群体高可信面孔的评分较高,而对外群体低可信面孔的评分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拓展了文化依恋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即除了多元平行文化经历者,“多元一体”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也会对本国文化产生依恋情感。此依恋状态能促进人们与外群体的友好关系,表现为强化人们对外群体高可信知觉和缓解其对外群体的负性知觉。  相似文献   

12.
 面孔识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功能,也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它既是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模式识别、测谎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数字图像或者视频来完成自动面孔识别和辨认,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如何理解和解释大脑是如何处理面孔(特别是人类面孔)的研究,也是认知神经科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该文主要介绍了面孔认知的基本概念、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具体从面孔认知模型、面孔特异性研究、面孔倒置效应和熟悉度效应几个方面,回顾了该领域内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并对面孔认知研究的新方向,意识下面孔认知研究和面孔微表情认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在对面孔表情进行识别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情绪感知障碍问题,很难从他人的面孔中正确读取信息,这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为此对ASD个体面孔识别加工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前人在ASD个体对面孔表情类型、静态面孔的识别加工特点,以及对面孔识别的注视特点方面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应该深入进行发展性设计,将生理药物与心理干预方法相结合、眼动与脑电等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揭示ASD个体面孔识别障碍的内在机制,为其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面部表情是社会互动和情绪感染的重要形式,准确的面部情绪加工有助于做出合适的社会行为.睡眠缺乏会影响面孔情绪加工的不同方面,损伤面孔情绪分类和模糊情绪评级,并减弱记忆的巩固效果.以往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的剥夺操作,为整夜睡眠、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综合已有证据,面孔情绪加工异常可能是REM阶段特异性依赖的,体现在杏仁核、前额叶、脑岛及前扣带等脑区的皮层活动及睡眠阶段γ和θ等脑电活动.应加强睡眠阶段或组合在面孔情绪加工中的机制探讨,有望未来基于面孔情绪加工,更好地实现对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面孔认知足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实验探讨面孔呈现顺序对局部表情识别产生的影响.30名被试在观看不同呈现顺序的面孔照片后,完成单独眼睛和单独口部的情绪表情识别任务.结果发现,与错乱顺序的面部表情相比,向被试呈现自然的逐渐愉快的面部表情会促进被试对局部表情的识别,即在面部表情识别中存在自然顺序优势.在识别快乐这一表情时口部线索比眼睛线索更重要,存在口部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脸图像的年龄估计方法大多只考虑特定年龄的面部特征且男性与女性的老化差异影响年龄估计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年龄估计框架,利用性别和年龄之间的语义关系,并着重考虑不同性别之间的老化差异,将整个性别空间划分为男女性别子空间,在性别子空间中利用男性与女性间的老化差异进行年龄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17.
灾难事件不仅影响人类的情绪与适应,而且会影响人类的风险决策。本研究引入时间压力、框架与性别变量,探讨三者对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时间压力、框架和性别主效应显著,对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性别与框架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损失框架下男性风险决策倾向程度得分明显低于女性,而女性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决策得分明显高于获益框架;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机制可能是分析式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农村女性和农业政策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日本农业政策的变化,指出随着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实际作用,随着日本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农业政策从偏向于男性向重视女性的方向调整,从政策的高度突出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把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实现农村社会男女平等的手段,在构建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基本框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女性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采用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对403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老年人的关联需求最高,定向需求最低;2.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同需求越来越大,而超越需求则越来越小;3.男性老年被试的认同需求显著大于女性;4.婚姻状况对老年人的关联需求、超越需求、认同需求和定向需求均有显著影响;5.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超越需求和定向需求越来越大;6.经济水平对老年人心理需求无显著影响.根据老年人心理需求维度的各项目分,设置与之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种双稳态刺激(实验一)和线索启动范式(实验二)考察了知觉状态对瞳孔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参与者观看面孔-花瓶双稳态刺激时,花瓶知觉状态下的平均瞳孔直径明显大于面孔知觉状态下的平均瞳孔直径,表明瞳孔大小受到知觉状态这一认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