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当代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继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科技事业,改革科技体制,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论述所形成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他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论述,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感触最深。他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把人才问题看成事业发展的根本。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国庆讲话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邓选)第三卷第70页)在谈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时,他又指出:“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3.
1975年初,随着中共中央1号文件的发出和四届人大的召开,邓小平被推上政治舞台的中心。面对“文革”中的诸多问题,邓小平把干部队伍的建设贯穿于他的全面整顿工作之中。邓小平历来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等工作,在1975年至1978年的全面整顿过程中,他多次强调干部队伍的整顿和建设,并视之为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关键,“我们解决地方问题,包括企业单位的问题,就是首先解决领导班子。”(《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3页,以下简称《文选》)这一时期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诸多论述和具体措施,不仅继承了我党过去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08,(23):18-19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5.
边根棠 《山西科技》1998,(5):29-30,21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十年来,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理论基础,它指导我们把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五大...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而科学技术需要千千万万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去学习,去掌握,去消化。为此,邓小平科技思想的落脚点就是:发展科技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根本途径又在于教育的发展.邓小平紧紧把握住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继承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及具体任务.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实质性内容是充分发挥脑力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这从邓小平同志的论述中可以得到明证。因此,研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点必须放在脑力劳动者这一科学技术的主体上。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邓小平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卓越领导人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践中,从战略高度紧紧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搏,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对科技工作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全面、深刻,并构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科技思想.邓小平科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科技的基本观点,而其理论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指导我国科技发展实践和现代化事业的一面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分析了邓小平引进第一生产力的典型事例,以领略其“科”“技”兼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面对中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邓小平提出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的方针,国际科技合作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二者作用于社会生产的方式不同。因此,如何平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科技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模式的差别,充分体现着邓小平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30年前的春天,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一个春天。1978年3月18日,被人们称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大会上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论断。郭沫若在大会闭幕词《科学的春天》的那段充满诗情画意而又浪漫的结尾:“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纪孔玲 《科技信息》2010,(33):I0270-I0270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又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度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编写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最近出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被列入“N,T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总览》(第二版)在19...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正确揭示了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生产、教育与国家兴亡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面对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把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论断进一步系统化、深刻化和具体化,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继承、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抓住有利时机,把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变成国家发展战略,使科学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决定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情况,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是正确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科技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同时也明确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人才。基于这一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技人才问题,并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科技人才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人才问题,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国家历史命运的问题,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建立在邓小平教育先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解邓小平的"教育先行论"就要从理解其理论基础出发来深入理解其具体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认识邓小平教育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现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谆谆告诫我们“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振兴经济的希望在于振兴科技,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发展科技。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O年代,亳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早在1991  相似文献   

20.
左钺 《科技资讯》2012,(22):214-214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抓好,不能放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的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