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土壤水分是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研究保护性的耕作技术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年限的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对提高北方旱区小麦产量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24年免耕覆盖(24y-NTS)、20年免耕覆盖(20y-NTS)、传统耕作(TC)三种处理下土壤水分和冬小麦的动态变化.用统计学方法对传统耕作与不同年限保护性耕作旱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24y-NTS和20 yNTS免耕覆盖分别比传统耕作平均增产35.05%和29.55%.丰水年份的增产率为6%和5.8%,而干旱年份的增产率高达91.3%和22.6%.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旱地,年限越长,土壤水分和增产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福建省旱地土壤的水肥状况,认为土壤存在着退化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土壤水分性质不良和土壤养分亏缺,分析数据表明,这区旱地土壤潜在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土壤氮,磷,钾养分供供应不足,土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土壤有效水库容有限,供水能力差,这容易导致和进一步加剧该区干湿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的夏秋季节干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土壤水肥状况的原因和因素。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沙区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成活与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植物种类区土壤水分的调查分析表明, 不同植物种类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沙区地下水位深, 土壤水分主要依靠降雨补充, 固沙植物的生长明显地影响了土壤水分供给量, 乔木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差,灌木树种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少. 荒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在半干旱沙地建立人工植被过程中, 应依照土壤水分状况配置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条件非胁迫的基础上通过施用保水剂(0.10%,0.25%,0.50%,1.0%)来研究其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50%的保水剂处理后,单株均产、商薯率及总产量最高;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荧光淬灭系数(qP和qN)等显著提高.因此,光合参数的变化与产量具有一致性,表明一定质量分数的保水剂能够调节土壤水分状况,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量和产量,也说明旱地马铃薯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Met Op-A卫星与Met Op-B卫星ASCAT全球土壤水分产品的差异,更好地利用Met Op-A/B双星联合作业的观测成果,运用统计方法对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时间段内Met Op-A/B两颗卫星各自反演的全球土壤水分逐日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上述时间段内两颗卫星的土壤水分产品的全球土壤水分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不存在大范围差异,且土壤水分变化较大的区域与土壤水分湿区基本重合,变化较小的区域与干区基本重合;2两颗卫星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的地区主要是赤道附近地区以及我国新疆和西藏地区;3两颗卫星对土壤水分反映不一致的区域主要包括西亚和北非、赤道附近以及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地区。使用卫星土壤水分反演数据可有效促进土壤水分监测水平的提高,服务于我国农业气象干旱预警和抗旱灌溉决策等,但在将Met Op卫星土壤水分数据引入我国西部地区前,应当先做好该地区卫星数据的评估和订正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干旱的监测、预警和灾损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干旱发生发展的实时监测、预警及后期影响评估.可最大程度地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了中国农业干旱的监测、预警及灾损评估的研究与业务应用状况.对比了不同土壤水分监测方法.介绍了具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Gstar-1及基于MODIS数据构造的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新指数--农田浅层土壤水分指数(CSMI),分析了中国的灾损评估状况.根据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龙里灌丛草坡类型区2005-2006年度土壤水分及局地小气候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并通过相关分析等手段对土壤水分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致呈现出三起两落的趋势,12-2月和9-11月为土壤水分缓慢积累期,2-4月和8-9月为土壤水分强烈消耗期,4-8月随着雨季的来临,降水量大,使得土壤水分迅速增加,为雨季土壤水分补充期;2)通过对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及其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到,雨季,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而在非雨季,温度是主要的控制因子,偏相关系数达0.851 (P<0.01),其次为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733 (P<0.01),而与太阳辐射和地表温度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0.241 (P>0.05);3)通过对下垫面状况各异、气象条件基本一致的各实验点土壤水分规律的研究,发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与地表植被覆盖状况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北方地区雨养旱地农业的3种技术模式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这3种技术模式的优缺点,阐述了这3种技术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为解决我国北方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农业及旱地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和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作用不仅能影响冬小麦土壤水分,而且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返青期,全膜穴播处理0cm~20cm和20cm~40cm土壤含水量较农户处理分别提高28%和11.1%,比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2.9%和9.2%;土壤硝态氮含量垄膜沟播处理和全膜穴播处理均比测控施肥分别高出8.7%和27.2%,铵态氮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垄膜沟播和全膜穴播种植方式均利于土壤水分的保蓄和氮素的有效利用,适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与林木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在气候-土壤-植物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地区马尾松林的土壤水分变化,确定了一些土壤水分常数,划定了四个土壤水文阶段,揭示了4—6月份为林木生长旺盛、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但稍不稳定时期,这一阶段的水分供应对林木生长起决定作用,并指出,若在土壤水分比较稳定的20厘米土层深度以下采取措施促进林木根系往深层发展,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文中还运用相关分析来研究马尾松林木的树高和早、晚材生长同水热系数及土壤水分供应的关系,以相关计算和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尚可利用水热系数(特别是和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结合起来)估算和预报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1.
故宫太和殿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合理保护太和殿,采取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其抗震性能.基于太和殿的典型构造特征,采用三维弹簧单元模拟榫卯节点及斗拱构造,建立太和殿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太和殿的基频及主振型;通过施加水平双向单点谱,分析太和殿在8度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评价太和殿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太和殿主振型以平动为主,且在水平向的振动关联很小;8度常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的变形和内力很小,可满足抗震要求;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太和殿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此外,太和殿墙体对限制太和殿木构架侧移、减小部分木构架内力具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温控阀中感温蜡的膨胀特性及其调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蜡式恒温阀中感温石蜡的调配规律,对十八烷与二十烷以不同比例制得的混合物的熔点和膨胀率进行测试.采用数字熔点仪和显微熔点仪对混合物进行熔点测量,混合物膨胀率则使用膨胀率测定装置进行测量.同时又基于膨胀特性对优化感温蜡的调配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高碳数烷烃为主加入较少量低碳数烷烃调配而成的石蜡有较理想的膨胀率,更适合应用于蜡式恒温阀.  相似文献   

13.
对环糊精类固定相以及近年来它们在气相色谱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气相色谱中的应用前景。环糊精类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良好的拆分性能被用作气相色谱的固定相,通过近年来各类环糊精固定相在各方面的实际应用,说明环糊精类固定相在气相色谱手性分离研究中的潜力。引用文献42篇。  相似文献   

14.
陈应天教授不久前提出的跟踪聚光理论已经引起我国国家领导部门和世界范围内专家的重视.为回答对该理论的普遍存在的疑问,从光学的基本知识出发,尽量深入浅出地讨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如:自主创新的自旋 仰角跟踪方式,行 列驱动从镜聚光及其精度不等的不同模式,并评述该理论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种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小花木兰的种子,发现它的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种子在自然状态下难于萌发;用四唑染色法检测了保存方法不同的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种子的生活力,冷湿适宜能使它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对不同处理方法的种子萌发率进行比较分析,沙藏冷湿处理翌年春播萌发率良好;调查了自然条件下的种子库动态后显示: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散布后损失大;加上种子质量差,自身的结构让它萌发困难,造成了自然条件下小花木兰林下幼苗极其稀少,天然更新不足,使它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由Schmidt改正板、焦面机构和球面主镜三部分组成.焦面机构由焦面板及其支撑桁架和回转机构组成.首先介绍了焦面板及其支撑桁架的结构形式,阐述了焦面板与支撑桁架、桁架与旋转轴(回转机构一部分)的联结设计,然后分析了焦面板系统在安装调试阶段以及在工作状态的各种不利工况,最后检验了联结件在各种不利的极限情况下的安全状态,并给出联结件的设计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月30日,美国主动关闭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已5次延寿、在轨运行超过16年,运用科学数据发表了超过9000篇科学论文,在宇宙红外观测、恒星和星系演化、系外行星证认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发现。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在研制阶段采用了新颖的地球尾随日心轨道设计,当时最先进的大面阵红外探测器件;发射后科学目标紧扣空间天文观测新热点的系外行星及时调整,在3个焦面有效载荷仅剩1个红外阵列相机,且其4个波段仅存2个能正常工作的挑战下,任务运控团队和科学团队紧密协同,仍成功开展了长达10年的科学观测。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部署了相关空间红外天文探测的预先研究,斯皮策任务的开放技术创新、科学目标与时俱进、协同一体化观测等实现科学产出最大化的系列实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多层多维物元系统可拓集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多层多维复杂系统的矛盾问题,运用可拓学原理,在n维物元可拓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多维物元系统可拓集及其正域、负域、零界的概念,给出了多层多维物元系统可拓集的可拓域、稳定域的定义,讨论了多层多维物元系统可拓集的一些性质.最后研究了多层多维物元系统可拓集的交、并等运算.  相似文献   

19.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信俗的开发要提升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妈祖信俗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莆田妈祖信俗开发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莆田妈祖信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樵山旅游资源潜力及其深层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焦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并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吸引力,景点规模,景点旅游条件,客源市场等结构评价。在此基础之上,评定了该地旅游资源的潜力,提出了旅游资源深层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