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志琴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3,(Z1):116-118
《庄子·天下》篇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代表庄子对当时许多学派的看法。每派都有其认识世界的通孔及独特的表达方式,庄子哲学的通孔是在《天下》篇点明其对真正的"道"的认识,真正的意图是进一步发挥他的(人生)哲学,其实是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
3.
杨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对于《庄子·人间世》,历代文人一般都认为其主要是讲处世之道和处事哲学的,但具体认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我们今天解读《庄子·人间世》,不能因其思想具有消极的一面而以偏概全,而应该对其积极作用进行认真审视.在《人间世》中,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心斋”、“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行莫若就,心莫若和”、“乘物以游心”、“无用之用”等五个方面.了解和把握这些关键词的真正含义,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唯心主义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的总集。南宋朱喜把它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唐宋八大家的韩愈相当推崇盂轲,说“孟轲好辩,孔道以明。”八大家的苏洵生平尤其喜欢《孟子》,据传他曾端坐读之七八年,在《上欧阳内翰书》中称赞《孟子》“语约而意尽,不为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相似文献
6.
刘操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仪礼·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周代诗乐相宣,这三篇诗是一组。郑玄注:“《鹿鸣》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宴请道(?)政之乐歌。”“《四牡》君劳使臣之来乐歌”,“采其勤苦王事,念将父母怀归”。“《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采其更是劳苦,自以为不及,欲谘谋于贤知,而以自光明也”。这三篇诗,《史记·孔子世家》述孔子之言:“《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 相似文献
7.
方金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32-36
在<庄子>内篇中,实际上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情".联系庄子的时代背景,追随庄子的哲思理路,可以澄清种种对庄子之"情"理解的偏见,对庄子之"情"作出全面而合理的阐释.其文中的"情"字既有"情况"义,又有"情感"义.而庄子的情感世界,包含有一般的情绪、感情("天情"),经过理解的本真之情("理情")和对世界整全、生命本体的情怀("至情")三个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8.
《庄子·德充符》中,三个兀者(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三个恶人(哀骀它、政支离无服、瓮盎大瘿),外在或面貌丑恶,或肢体残缺,但内在品德美好,内外形成鲜明的对比,丑之极的外在和美之极的内在统一成为一体,相互映衬依托,互为延展补充,形成独特的畸人意象系列,成为《庄子》人物意象系列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庄子·内篇》记载、塑造各类“物”和“人”的形象,这些形象内涵丰富,意有所指,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试从动物形象群、植物形象群、人物形象群各自的形象对照关系来分析由此产生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左传·成公》疑问句为语料,采用穷尽性统计、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希望在此基础上探知《左传》疑问句概貌。 相似文献
11.
常丽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5):46-51
《庄子·应帝王》篇末的“混沌之死”寓言解构了倏忽“报德”的积极意义。倏忽未能尊重混沌的差异性,以“我知”的独断对混沌展开同质化的塑造——“凿窍”,开启了混沌的知欲功能,却以知害德,导致了混沌的死亡。“混沌之死”揭开了庄子哲学的他者伦理向度。欲消除自我中心化认知独断造成的遮蔽和危害,让他者显现,首先,要构建多样性、差异性的生存境域;其次,要通过“减损自我”的心灵修养工夫,向他者敞开,最终实现自我与他者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李双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5,(1)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在中国,人们恨和尚、恨尼姑、恨回教徒,但就是不恨道士,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国的一半。如果鲁迅先生此言不差,那么中国几千年历史或者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人们总是拿儒、释的苦行去苛求他人,而用道家的自由来适应自己;或者总是“肉食者”用儒、释的苦行去规范下人,而以老、庄的逍遥来满足自己。道家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说,是消极的;但就其本体固有的自由本质而言,它又是积极而且不可取代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翟洪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1):87-89
美是什么?美不是漂亮的小姐、黄金等具体的美的事物,也不是恰当、有用、有益,也不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这些答案都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和逻辑的推敲,"美是难的". 相似文献
16.
唐代崇道之风盛行,成玄英从道教观点出发,其注疏有一定成就,但他又把重玄之道强加给庄子。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论家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尤其是司空图的《诗品》。 相似文献
17.
徐飞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62-65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融合兼采了多家思想,对《庄子》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接收态度,多处以不同形式援引化用《庄子》入文,包括以点明出处的方式引用《庄子》语句,对庄子寓言本义予以继承、发展、改造,或者直接吸收其思想观点.引用后的庄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其固有的偏激苛责,更符合《吕氏春秋》所持的抚民以静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一篇的《神思》,从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力两方面对文学创作进行了具体阐释。着重探讨了关于《文心雕龙》中提出的虚静,即调节自身的最佳状态来进行艺术创作,以及其中所概括的艺术思维中,主客体的往复交流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丽辞>篇是很少被单独提及或始终未予足够关注的一篇,其理论价值一直被忽视.从<丽辞>文本出发,兼顾全书整体把握,结合现代文艺学和语言学的观点,认为<丽辞>是反映刘勰在文学语言方面的若干独到见解的重要篇章,其出现是时代的呼唤和天才的总结;其产生是中国文化的语言结晶,能引发特殊美感;是情采并茂和骈散皆宜的文学语言;反映了刘勰的文学语言本体观;具有能指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