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程序采用 FORTRAN Ⅳ语言编写,由1个主程序、27个子程序组成;主要采用平面八节点曲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可选用 Mises、Mohr—Coulomb、Drucker-Prager、椭圆帽盖模型等多种屈服准则,对工程结构进行弹—粘塑性有限元的应力分析。程序中对时间维度的离散可按前差分、中间差分、后差分三种不同格式进行;可选用常刚度法、切线刚度法、混合法形成单元刚度矩阵,且用波前法求解方程组。本程序可对输入信息自动进行错误检查,并可自动形成各单元的边中节点坐标。通过几个算例的计算,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岩土体的本构模型在Marc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工程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合理地模拟岩土体的本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型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Marc进行了二次开发,介绍了如何在Marc中施加土体的Duncan—Chug非线性弹性模型和岩体的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表明文中所述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岩石连续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岩石微元强度概率分布理论 ,以Drucker Prager破坏准则为统计分布变量 ,建立了理论的岩石损伤变量演化方程和三轴条件下岩石损伤弹性统计本构模型。利用任意条件下的三轴试验数据 ,用曲线拟合法和极值法求解了所建模型的参数 ,并用试验结果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这说明用Drucker Prager准则为统计分布变量建立的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缺陷分布和变形特征 ,表征岩石材料在弹性阶段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 Drucker 公设出发,建立了弹塑性耦合情况下的广义正交法则,讨论了屈服面的凸凹性及弹塑性耦台情况下的加载准则。文中还对 Drucker 公设与Ilyushin 公设之间的联系及 Drucker 公设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ABAQUS的桩土共同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晶 《河南科学》2009,27(8):974-976
运用ABAQUS软件对桩土结合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利用ABAQUS中的主-从接触算法,在桩身与土体之间建立接触对,对桩身采用弹性模型,土体采用扩展的Drucker—Prager模型进行模拟,并考虑初始地应力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竖向载荷作用下桩的轴力分布曲线和沉降曲线.在算例中模拟了江苏某大桥N1号试桩,结果与现场实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弹塑性本构矩阵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非关联流动法则,在空间状态下基于M—C准则导出一种新的屈服准则以及相应的弹塑性本构关系,该屈服准则与M—C准则所得的塑性体应变增量完全相等,并体现了中间应力σ2对屈服的影响.并把新准则与其他准则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把本文提出的新准则与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效法结合起来,通过对c、φ的等效替换,利用ANSYS通用程序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所得结果与极限平衡法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SMP破坏准则的柱形孔扩张问题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土的应变软化特性.采用应力跌落的简化应力-应变模型.并用简化的体积应变ε,与大主应变ε1及小主应变ε3与ε1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土的剪胀特性,利用空间准滑动面(SMP)理论和平面应变轴对称问题的柱形孔扩张基本方程,通过推导确定了无黏性土中柱形孔扩张问题的应力场、应变场、位移场、塑性区半径和孔扩张压力.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土的剪胀性和软化特性对孔扩张问题的影响.通过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解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孔扩张问题中的中主应力效应.计算与分析表明,土的剪胀性和软化特性及中主应力对孔扩张(极限扩孔压力与塑性区半径)具有显著影响.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解答往往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8.
由于利用应力不变量以统一形式表达四个屈服准则本构关系的方法应用于摩尔—库仑准则时,在计算中会有奇点出现.针对非线性材料的弹塑性变形特征和其屈服面的非正则性的特点.采用增量理论和等向强化模型,直接导出了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间本构关系的弹塑性矩阵。不仅避开原方法中的奇点问题,提高了计算精度,而且概念清晰,便于运用.  相似文献   

9.
地基固结作用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基于Biot固结理论,对于地基土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对筏板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问题进行了非线性固结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及其相关的Mandel—Cryer效应与筏板基础的内力变形特性的时间效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基固结作用对筏板-地基共同作用体系的内力变形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工程设计中考虑地基固结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带软弱结构面岩体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通过分析指出,用近似于矩形或长方体的常规实体单元描述平面或空间岩体问题中的软弱结构面, 其精度比简化的节理单元或夹层单元要高.在计算效率上,由于简化的节理单元或夹层单元的劲度矩阵元素与常规实体单元相同,因而简化的节理单元或夹层单元并无优越性,对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描述可采用常规的实体单元而无需进行特殊处理.由于结构面的屈服、破坏一般是沿着结构面的走向发生的,且抗拉强度较低,因而提出了适用于软弱结构面的广义摩尔库仑( 简称MC) 屈服准则.用两个简单算例来验证本文提出的常规实体单元结合结构面广义MC 屈服准则对带软弱结构面岩体进行弹塑性分析的合理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仿照压杆弹塑性分支屈曲分析的切线模量理论,把已进入塑性的的元的弹性模量 用相应的切线模量取代,从而将组合结构的弹塑性分支屈曲问题转化为变刚度组合结 构的弹性屈曲分析。给定材料的弹塑性物理关系.对进入塑性的单元,用0.618法搜 寻切线模量,通过数次迭代,即可求得弹塑性分支屈曲的临界载荷和相应的屈曲波 形。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该文探讨了弹塑性反应谱。该文推导了弹塑性反应谱的基本方程,计算了等延性强度需求谱;描述了通过强度折减系数、延性系数及结构周期之间的关系建立弹塑性反应谱的方法;参照弹性反应谱理论分别得到了四种弹塑性反应谱。计算结果表明:当延性系数较小且土质较硬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反应谱与范立础的弹塑性反应谱近似相等;当延性系数较大且土质柔软时,该文计算的弹塑性反应谱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损伤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的方法、理论模型, 以及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准则.在分析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及其评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动力分析及评价关键技术.根据结构滞回运动中损伤退化累积释放弹性能与累积塑性变形能的关系,导出累积释放弹性能位移关系函数.介绍以累积释放弹性能指标建立结构损伤程度评价模型、结构延性评价模型及相应的结构破坏准则新思路,并应用于解决结构基础隔震、减振耗能、振动控制和与非线性振动有关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计算,该文根据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高层建筑结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既考虑多阶振型组合又能反映结构瞬时动力特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改进方法.算例计算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计算;并且由于高层结构抗侧移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侧向位移曲线受高阶振型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自然单元法能够应用于土体等多孔介质的流固耦合计算,通过结合Biot固结理论及自然单元法自身特点,利用经典变分原理推导了固结微分方程的离散形式,并针对二维问题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算例结果表明,自然单元法的结果与解析解吻合良好,其精度高于有限单元法.从而验证了自然单元法在固结分析中的正确性,拓展了自然单元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假定矩形截面梁的材料为非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理想弹塑性材料, 其弹性模量、屈服强度以及梁的高度均是梁轴向坐标的函数, 忽略剪切对变形及屈服的影响, 在小变形前提下研究轴向变刚度梁的弹性及弹塑性弯曲问题. 导出了截面高度及材料的弹性模量沿梁长度方向按照特殊函数变化时梁弹性及弹塑性变形的解析解. 采用微分求积法实现了抗弯刚度任意变化时变刚度梁的弹性及弹塑性分析. 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抗弯刚度的轴向变化对梁弹性及弹塑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理想弹塑性材料平压头压痕问题,对荷载位移关系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分别对应材料不同塑性发展阶段阈值的2个压力特征值点,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压痕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这2个压力特征值点和卸载曲线斜率的理论计算公式.以线性强化弹塑性材料为例,着重分析了压痕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对塑性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压痕试验来确定材料的弹塑性参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滚动轴承的弹塑性力学行为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以深沟球轴承为例,建立了研究滚动轴承弹塑性静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一个与应力球张量有关的混合硬化屈服准则,建立了各向同性材料的弹塑性增量型本构方程,基于Hertz接触理论确定了作用在内外套圈上荷载之间的关系,由对称性得到了正交曲线坐标系下1/4轴承外圈的平衡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并综合应用有限差分法和Newmark-β法对问题进行迭代求解.数值结果表明,荷载大小、轴承尺寸和材料的塑性性能均是轴承设计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弹性模型会过高地估计轴承的刚度,而弹塑性模型能更加精准地描述滚动轴承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带弹性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局部层间弯剪型串联多自由度体系模型,即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各层视为层间弯剪型,转换层上部结构各层视为层间剪切模型。转换层视为弹性构件,整个分析过程中均取其等效刚度。分析表明,采用局部层问弯剪型串联多自由度体系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带弹性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20.
大变形弹塑性梁的刚 柔耦合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变形弹塑性梁的刚 柔耦合动力学特性.从弹塑性梁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和非线性应变 位移关系出发,给出了曲率的精确表达式;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大变形弹塑性梁的动力学变分方程;用有限元法对梁进行离散,建立了大变形弹塑性梁的刚 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对重力作用下的柔性单摆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塑性梁的横向变形呈现平均值大和振幅衰减的特征,计算结果较基于小变形理论的一次近似模型稳定,适用于大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