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琦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91-93
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务必要注意一些翻译技巧,来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词类的转译;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了在英译汉时词类的转译法的一些技巧运用,特别是不同词类转译成动词的用法,强调了词类的转译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彭克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文章就高等专科学校《实用英语》 (PracticalEnglish)教材中提出的词类转译法五种技巧 ,探讨了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介词的词类转译技巧在课文翻译中的运用 ,以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转译法"是英译汉过程中常常用到的一种翻译方法,尤其是动词转译为名词和名词转译为动词的现象更是常见。因此,动、名词的相互转译已成为了翻译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活动,值得翻译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6.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因此 ,在进行英汉翻译过程中 ,被动句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中被动句主要依靠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 ,由“助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表示句子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 ,即是受动者 ,而施动者常有by短语引出。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 ,因此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 ,突出了行为对象 ,减少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7.
邹毅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6,(2)
道教与民俗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之间不是主次影响关系,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互构同源关系。仪式方法,道教源于民俗;观念信条,民俗受动于道教。道教与民俗之所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思想渊源基础和信仰内容上的一致。由此,合理地改革道教中的陈规与科学地变易民俗中的陋俗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徐晶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73-75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 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障碍。几十年来,人们对词类活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绩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取得成 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词类活用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12.
汪维信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4)
在日译汉时,由于两国语言的语法规律、表达方式及语言习惯不同,转译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目的是使原文的含义能在译文中得到更准确、充分的体现。 1 词语的转译 词语转译很普遍。翻译时必须在吃透原文的前提下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3.
肖亚丽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89-91,120
汉语语法分析传统上把词类分实词、虚词两大类,叹词在词类归属上一直处于两难境地,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直接以句法功能为划类依据。汉语词类的划分是有层级的,第一个层级宜以组合功能为划类依据,叹词即属第一层级上的非组合词类。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张雅琳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102-104
转类法是现代英语中一种较为活跃的构词方法。词类转换有其深刻的动因,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为转换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范畴化的认知能力决定了词类转换的可能性和不平衡性。语言是人类认知的符号化表征,语言与认知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18.
词类活用,是指某一词类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离开了这种语言环境,这种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也就会随之而失去。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语法现象,其中尤以名词、形容词的活用为最常见。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何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词类活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处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都属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范围。 要鉴别一个词是否活用了另一类性质的词,首先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来观察这个词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按照名词、形容词固有的意义去理解,整个句子就讲不通。如果把它理解成与这一名词、形容词相关的动词义,整个句子就能够讲得通,那么一般说来,这个名词、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这是从意义上去判断。例如: ①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阴侯列传》) 相似文献
20.
转类法是现代英语中一种较为活跃的构词方法。词类转换有其深刻的动因,客观世界的统一性为转换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范畴化的认知能力决定了词类转换的可能性和不平衡性。语言是人类认知的符号化表征,语言与认知不可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