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衣 《世界博览》2009,(7):63-64
1937年,西班牙北部小镇遭到轰炸,震怒之下,毕加索为巴黎博览会绘制了《格尔尼卡》。这幅画颠沛流离的历程也见证了西班牙的悲情历史。  相似文献   

2.
我终于站在了《格尔尼卡》面前。我对毕加索的这幅不朽名作向往已久,虽然在各种名画集上多次见到过它的照片,还在联合国大厦过厅墙上几乎乱真的壁挂  相似文献   

3.
从自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问世以来,有关它的各种猜想就从未停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宣布,他们通过技术手段揭开了这幅名画的着色之谜,并分辨出了达·芬奇所使用颜料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0,(10):70-70
<正>毕加索创作于1932年的油画《裸体、绿叶和半身像》5月4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1.06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世界单件艺术品拍卖价的新纪录。包括这幅油画在内的这批藏品是洛杉矶慈善家弗朗西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巴黎的马尔摩顿博物馆一批世界名画被抢。五个持枪的人当着管理人员和观众明目张胆地抢走了9幅名画后夺门而逃。丢失的名画中包括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画派”这个名称就是1874年批评家对莫奈的这幅画加以嘲笑而来的。虽然警方多方调查,这批艺术珍品的下落迄今仍渺无踪影。1982年加拿大蒙特里尔美术馆也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持枪者抢走了18幅名画,包括柯罗、米勒、德拉克洛瓦等法国名画家的作品以及伦勃朗的风景画和鲁本斯的肖象画。至今这些名画依然杳如黄鹤。  相似文献   

6.
永恒的微笑     
詹琰 《科技潮》2009,(9):46-47
最近两个月以来,网上充斥着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两个新闻。第一个新闻是说一幅被法国拿破仑家族秘密收藏200年的裸体《蒙娜丽莎》浮出水面,画中的裸体女人虽然和法国卢浮宫名画《蒙娜丽莎》中的女人并不完全相同,然而这幅裸体版《蒙娜丽莎》和法国卢浮宫悬挂的《蒙娜丽莎》毫无疑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画中的裸体女人不仅和卢浮宫名画中的蒙娜丽莎有着同样的坐姿,甚至连双手摆放的姿势都一模一样。两人最大的不同是,裸体版《蒙娜丽莎》中的女人上身没穿任何衣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对这幅作品进行鉴定.以查明这幅作品的作者是不是达·芬奇本人。  相似文献   

7.
王佳琳  许可 《科技信息》2009,(24):I0238-I0239
一、对概念的探讨记得刚学素描时,老师告诉我们:"素描就是泛指一切单色绘画",现在又有学生提出":素描是对素材的描绘"。但我们来看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图1),从色彩上讲,几乎只使用了一种色彩,且画家以现实物体和自己的感受为素材,那它为何不被认为是素描而是油画呢?于是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多月来,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哈默(一译韩默)藏画五百年名作原件展览》。展出名画一百多幅,尽是世界著名大师的手笔,从十六世纪的杜瑞、拉斐尔、米凯朗基罗,到伦勃朗、鲁本斯、戈雅,以至现代的毕加索等。他们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直到后期印象派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形式多样,主题广泛,各有艺术价值。据说,这个展览仅仅是哈默博士目前在世界各地展出的三套中的一套。至于他收藏的、经手成交的以及捐赠的名画何止千数!  相似文献   

9.
如果人们想到一位艺术家是他那时代的见证人,但同时也是反抗暴力和暴政的积极主角和公民的话,那么就不能不想到毕加索。"不错,我意识到我一向在用我的绘画来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所进行的抗争活动,但是现在我明白这绝不算是够了。这些年月的可怕压迫,向我表明:我应该不仅用我的艺术,而且也要用我的全身心来进行战斗……。"毕加索以一种令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方式作画,但他认为"我之所以这样画,是因为这是我的思想的必然结果。我年复一年地工作正是为了获得这样的结果,如果我后退一步,那就会是对人民的冒犯,因为这些结果确实是我的思想成果。"正因为如此,《格尔尼卡》等作品成为他思想的镜子和政治的宣言。  相似文献   

10.
橄榄王国     
著名画家毕加索当年绘出的名作“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已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而那美丽的橄榄枝也使人联想到毕加索的祖国西班牙素有“橄榄王国”之称。橄榄树遍及全世界,但其最佳生长区是处于北纬30°到45°之间的地中海沿岸地区。西班牙的50个省份中,就有33个省处于这一地区之内,真可谓得天独厚。西班牙人工种植的橄榄林有200余万公顷,与葡萄、小麦并列为全国三大农作物。驱车在西班牙中南部地区旅行,只见橄榄林漫山遍野,连绵不绝。无论严冬酷暑,橄榄树始终郁郁葱葱,充满生机。西班牙年产橄榄280万吨,榨制橄榄油60多万吨,占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达·芬奇的传世杰作“蒙娜丽莎”,4个多世纪以来,修复家们屡次为这幅名画涂覆清漆,以致发暗的清漆层几乎有半厘米之厚。专家们曾仔细研究过清除这些清漆的可能性,但又担心使用传统的有机溶剂清洗会造成对这幅名画的损伤。但是修复家们很快将采取一种新的清洗方法,它能从画面上除去发暗和龟裂的清漆层,而无须使用任何有机溶剂。新方法是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年底,一个名为“蔬菜博物馆”的艺术个展吸引了北京798创意区很多人的眼光,这个展览的主角就是桔多淇,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了西方大师们的杰作,其中包括达&#183;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毕加索的《梦》、安迪&#183;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中国人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如豆腐、白菜、姜、胡椒、白薯等,被组合拼绘成一幅幅世界名画,再用摄影手法将其呈现。  相似文献   

13.
聪朋的毕加索 书店里挂出一幅画,据说是一道智力题。画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这样的:这幅画里有一张用手捂住、吓得发抖的女性的脸。你能找出来吗?大画家毕加索一见,立刻上前做了一个动作,于是大家都看到了这张脸。你猜猜看,毕加索作了一个什么动作呢? 同学编辑尹沈丹趣味知识·开阔  相似文献   

14.
电视台播放的介绍西班牙大自然的系列片《人和大地》,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一再要求重播。影片使人欣赏到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区的风景,了解到自然界生物相依相克的关系,懂得了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森林的医生、田园的卫士。广大观众沉醉于大自  相似文献   

15.
袁宏武  宋智容 《科技信息》2008,(30):163-163
本文通过毕加索早期风格与格列柯作品对比,对两者进行逐步分析与比较,旨在寻找毕加索对格列柯诸多继承因素。试图解释相隔几个世纪之久的两位艺术家在共同西班牙情结寻求艺术上的暗合。  相似文献   

16.
她比她身边的岩石更为苍古;一如传说中死去过许多次而探得了墓穴之隐秘的魅人的女妖……帕特:《论<蒙娜·丽莎>》①对很多人来讲,他之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因为其名画《蒙娜·丽莎》;而《蒙娜·丽莎》所以名闻遐迩,乃由于所谓“神秘微笑”的传说。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简直成了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真令人吃惊!近500年来,芬奇的这幅画备极尊荣,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吗?那么奥妙何在?它到底是怎样的作品?其实《蒙娜·丽莎》既非采撷历史的巨件,也非取自宗教的大作,不过区区肖像画而…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文学、宗教、艺术的鼎盛时期。晚唐时期,张彦远以其绘画理论著作《历代名画记》而成为中国古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历代名画记》史学价值和文化含蕴的再认识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格尔尼卡》的中美鉴赏对比和基于认知方式的鉴赏,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对一件作品的多元看法使中西鉴赏方法得到互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审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那像迷一般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留给世人无限的向往与遐想,她的微笑能随观看者的心情变化而变化,身后的背景或上升或下沉,这都取决于观看者带着什么样的心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欣赏这幅《蒙娜丽莎》,它能带给观众不同的艺术体验。  相似文献   

20.
魔画之谜     
2006年冬季的一个深夜,独居在乌克兰文尼察市的特兰娜·捷列茨鬼使神差地披衣起床,在似醒非醒的状态下开始作画。这幅画就是《雨中女郎》。捷列茨没料到,这幅《雨中女郎》在她举办的画展中因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