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病例患者,女,58岁,因"呕吐3周,加重1d"于2012年10月1日入院。患者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每日约3~4次,每次量约50 mL,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胆汁及咖啡样液体,伴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无向肩背部放射,未予重视。入院1天前呕吐加重,每2~3 min 1次,呕吐物同前,每次量约80~100 mL,伴上腹隐痛,呕吐后腹痛较前加重,伴声音嘶哑、全身乏力、胸闷、心悸、行走困难。无发热,  相似文献   

2.
赵玉敏 《甘肃科技》2003,19(10):141-142
目的:探讨超声与免疫学在肝泡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进行B型超声检查。全部病例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均为阳性。结果:62例中血清学检查阳性,但肝脏没有形态变化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没有累及胆管和/或脉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一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者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蚴病变累及两叶肝组织脉管和/或胆管或者两个肝静脉者51例;血清学检查阳性,肝泡球病变沿着脉管及胆管延伸者8例。结论:超声检查对泡球蚴病有诊断价值,且操作方便,不失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何某,女性,75岁,住院号70270.因腹部肿物1年余,腹胀、腹痛、呕吐1周,以腹腔内肿瘤并肠梗阻于1996年3月22日人院.患者于1年前偶然发现上腹部有一鸭蛋样肿物,无自觉症状,曾行B超检查示上腹部实质性肿物,当时未经治疗,以后肿物逐渐增大.l周前出现腹胀、腹痛、呕吐,且进行性加重而急诊入院.入院体检:上腹部隆起,肿物质中,边缘不清,表面不平,有压痛,活动差,腹部无移动性法音,肛检未见异常.人院当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近肝曲根结肠处有一巨大型肿块,约30cmx20cmx20cm,呈球状,表面凹凸不平,质脆易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CCl4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肝纤维化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作为正常组(C组,n=6),另外一组为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n=14)。C组,饲普通饲料及自来水,每次腹腔注射2mL·kg^-1橄榄油,M组于实验第1天腹腔内注射50%CCl4(CCl4:橄榄油=1:1)诱导肝纤维化,每次2mL·kg^-1,每周3次,共6周。实验完备后称重、处死,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的ALT和AsT活性,用RT—PCR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Fibroneetion、PAI-1和TGF—β mRNA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Ⅰ、Ⅲ型胶原蛋白、Fibronection、PAI-1、TGF—β转录水平同样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肝纤雏化与TGF—β信号通路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在纤维化肝中表达量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1岁,住院号161955,因上腹部疼痛伴腹胀入院,体检:体温38℃,血压11.0/8.0kpa,贫血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上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1次/分。 急诊超声检查:肝脏弥慢性增大,失去正常形态,右叶肋缘下平脐,左叶剑突下11.5cm,除右前叶可见正常肝组织回声外,绝大部分肝的正常结构消失,其内布满大小不等的园形、椭园形液性暗区,呈蜂窝状,部分液性暗区内可见密集的强回声光斑,胆囊、双肾正常。腹腔游离性液性暗区直径10.2cm。起声诊断.(1)多囊肝破裂(2)腹腔积血。 手术所见:全肝肿大,呈凸凹不平的暗紫色结节,右前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81岁。因胸闷、端憋一小时于97年2月9日入我院。入院前曾在市中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塞,于97年1月14日——2月4回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6.6摄氏度、P120次/分、R24次/分、BP:150/90mmhg,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胸骨左线闻及三级以上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入院首次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塞。二次心电图检查提示结果同前并频发室早。超声提示:空间隔穿孔,即:室间隔肌部近心尖区可见约0.6cm的回声中断,采超示左→右穿隔血流。Doppler示收缩期湍流。经吸氧、心电监护,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时灰階B超发现10例肝脏小血管瘤病人(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30~64岁,其中4例经CT检查,2例经外科手术,1例经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本病。全部病例经长期B超随访(最短的3年,最长的6年),B超所见肝内瘤体结节共16个,分布于肝右叶的有9例,于左叶的有1例。病灶最小的约1.0×1.7cm~2,最大的约3.0×5.0cm~2。强回声结节的9例,低回声结节的有1例。B超图象特点为肝内孤立性或多发性强回声结节,内部结构疏松呈小蜂窝状,边缘清晰、锐利,呈锯齿状或花边状。病灶对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血管无挤压征象。长期B超随访观察,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采用HIFU及Endo-GIA成功行16例肝癌切除手术的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左半肝及右肝浅表癌肿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例,采用超声刀(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及腹腔镜切割吻合器Endo-GIA行16例肝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5例患者顺利完成行腹腔镜肝癌切除,1例因出血改为开腹手术.左肝局部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8例,肝右叶局部切除3例.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90~1 000 m L,平均300 m L.病灶直径2~6.5 cm,平均4.5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脏浅表肿瘤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患者行HIFU及Endo-GIA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宋秀荣 《甘肃科技》2001,17(3):37-37
患者男,53岁。因上腹部不适一月余就诊。查体时发现肝脾肿大建议行B超检查。B超显示:左半肝长度95mm,左半肝前后径62mm,右半肝前后径152mm,肝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最大约为62×63mm,正常肝组织几乎看不到。脾脏厚度68mm,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区,最大约45×49mm。双肾形态失常,大小无法测量,双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内回声均匀,边界清晰。超声提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讨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女性发病较多,生长缓慢,大多数长期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肝、…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24岁,妊娠39周,因腹部阵痛4小时,破膜2小时,先流出羊水约700CC,相继流鲜血约700CC于1995年4月6日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曾妊娠8个月死产一婴。检查:贫血貌、血压12/8KPa、心肺未见异常、肝陴未触及、无浮肿、宫底32cm、子宫无压痛、胎头已入盆、胎心音规律120次/分、宫口开大3cm,可触及胎头、其右后方触到海绵样易出血组织、血色素77g/L。入院诊断:孕39周,前置胎盘失血性贫血。立即予输血400CC,相继在严密观察下静点催产素分娩—苍白窒息之女婴。女婴口腔向外突出一暗红色肿物12×10×9cm(见图片),婴儿出生10分钟死亡。胎盘检查完整未见前置胎盘征象。肿物病理检查诊断为口腔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1.
孙南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10):126-12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自感胸闷不适2月余。胸片发现左侧上中纵隔增宽,考虑占位可能。CT检查示:胸骨后偏左侧见一近卵圆形均匀低密度影,(可值6HU,大小约8.2cm×4.0cm,边缘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CT诊断:前中纵隔囊性占位(见图1,2)。  相似文献   

12.
颅内肿瘤中,以胶质瘤和脑膜最为常见。前者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40%~45%,由于其多呈浸润性生长,可发生坏死、 变性、出血,钙化,故可形成复杂的CT表现,脑膜瘤约占15%左右(2),尽管其有典型的CT表现,诊断不难,但CT不能显示肿瘤血管状况及邻近的血管改变。因此,术前进行能反映肿瘤及其邻近血管结构特征的DSA检查, 对此类疾患的诊断及处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56例颅内肿瘤患者的DSA 资料,以探讨DSA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6例病人,男34例,女性22例。年龄14-72岁。 排外血液病及心、肝、肾等疾患,…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评价有氧运动干预对普通大学生肺活量的影响,为有氧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Meta分析法对1979年至2010年间公开发表的有氧运动对肺活量干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肺活量值比试验前的平均值(3 218.25 mL)提高了10.34%,增长均值为332.82 mL.②运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即心率为120~165次/min,持续时间在10月以上,肺活量增值约为339.13 mL;每次干预时间120 min以上,肺活量增值约为438.86 mL;每周干预5次以上,肺活量增值约为440.11 mL,认为有氧运动对增加普通大学生的肺活量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普通大学生随着运动干预时间的持续、每次干预时间的延长、每周干预频次增多,其肺活量增值就越大,运动干预的效果就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高鹏 《甘肃科技》2001,17(6):61-61
消化道钡餐造影技术,作为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老年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结肠蠕动障碍的病人,钡餐检查后,可引起结肠结石。我院自1995年统计共9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65岁,平均73.4岁。低位肠梗阻时间6—21天。均有消化道钡餐史且经手术治疗。结石共计14枚,1枚者7例,2枚者1例,3枚者1例。结石呈卵园形,最大8.4×5.2cm,最小6.7×4.2cm。位于结肠肝区1列,横结肠2例,降结肠6例,多发结石均位于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内。全组病人经手术治疗病愈,无死亡。 …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患者,男,37岁。因全身疲乏无力、腹胀消瘦3月,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效果欠佳。10 d前自己发现腹部肿块就诊,于2004年9月28日入院。查体:贫血貌,腹部膨隆,从剑突至脐下6 cm可触及约18 cm×15 cm的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有轻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小,体位变化时肿物移动小。B超检查示:腹主动脉前见一实性低回声图,大小约18·3 cm×5·7 cm×12·2 c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不随体位改变移动;腹腔内探及游离液性暗区,深7·4 cm。CT检查示:胰头区可见一大小约10·7 cm×6·7 cm肿块影,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16.
全内脏转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根据调查人群的不同,其发生率在1/1000至1/10000之间.而全内脏转位合并肝癌患者在临床中十分罕见,大多数外科医生对此种情况经验较少,现将本院全内脏转位并多发性原发性肝癌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右半肝切除一例报告如下,旨在探讨临床上对全内脏转位内脏转位患者实施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与评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男性患者,65岁。因右颈前区包块2年,增大伴不适10余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体检未见异常,双肾未见肿块。右颈前甲状腺部触及1肿块,约3cm×3cm,质硬,边缘模糊,周围及左右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实性肿块,约3cm×2cm×1.5cm。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可疑。于2007年8月8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右侧甲状腺及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8岁、住院号202600,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侧卵巢包块1a,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0a前因“左侧卵巢囊肿”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月经正常。3-0-1-2。检查:生命征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5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声脉冲辐射力超声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无创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应用ARFI技术定量检测158例部分乙肝患者和志愿者的肝实质剪切波速度,同时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均在ARFI检查后随访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显示,研究显示sO与S1期的弹性参数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对于评价S2级以上程度的肝纤维化,ARFI技术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对S4期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达0.942,且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0.875,P=0.000)。由此可知,应用ARFI技术检测各期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横向剪切波速的佳截断值可能成为诊断肝纤维化各分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复肝宁对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复肝宁对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A、LN、CIV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复肝宁和肝泰乐等保肝药治疗 ,3个月为 1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HA、LN、CIV含量的变化。结果 :经复肝宁治疗后的患者血清ALT、AST、TBil及HA、LN、CIV含量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含量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复方复肝宁有明显的保护肝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