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精确打击任务存在导引头视场受限这一过程约束的制导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视场限制以及攻击角度和时间多种约束的制导律.首先,在以比例导引项实现精确命中的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采用弹目距离加权控制能耗形式的指标函数,设计了攻击角度控制项,并推导了相应的剩余飞行时间解析预测表达式.其次,基于最优误差动力学方法,设计了攻击时间相关的控制项,保证了攻击时间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同时,针对导引头视场有限的问题,分析了各控制项对前置角收敛性的影响,利用特定的限制函数确保前置角在整个制导过程中始终处于有效视场内,并给出了前置角的有界性及收敛性证明.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制导律对多约束制导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过程日趋复杂,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传统控制有其局限性,采用智能控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本文重点探讨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特点,指出了在对复杂工业过程进行控制时,它们结合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模糊逻辑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脑模型连接控制(CMAC)网络用于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解析模型描述层流冷却过程的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系统在换规格时自适应能力较差,因为系统的自适应系数体现的是均值效应,对于动态随机不确定复杂过程的描述与控制往往无能为力·针对这一不足,采用小脑模型连接控制(CMAC)网络进行动态随机自适应控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模拟冷却结果表明,小脑模型连接控制网络充分发挥了模糊联想记忆的功能,可以对没有精确数学模型的不确定复杂过程进行精确控制,增强了系统自适应能力,它是性能优良的前馈网络·  相似文献   

4.
带有泊松过程的物流控制的遍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一带带有泊松过程的随机控制问题,其主要特点是,控制是在外在的不可控制的泊松过程的到达时刻上施行的,探讨了遍历准则问题(单位时间平均期望成本问题),推广了费用函数,给出了精确解。  相似文献   

5.
通讯前置系统是中间业务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数据大集中模式提供了关键环节的解决方案,满足了规模日益膨胀的中间业务应用需求。面向接入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讯前置系统对各类中间业务应用实现集中开发、集中管理、统一流程和统一控制,并提供了一个可供定制和二次开发的应用开发平台,同时又提供了事务控制、交易并发控制、服务调度控制 和通讯处理控制等方面的能力。重点介绍了通讯前置系统的二次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控制变化族(D族)上索赔过程与保费过程构成的索赔盈余风险模型,研究了此风险模型中带相依关系的随机变量的非随机和与随机和的尾概率渐近问题,利用求相依不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非随机和与随机和的精确大偏差方法,得到了带上延拓负相依和混合相依关系的不同分布的随机变量构成的索赔风险模型中的非随机和与随机和的精确大偏差渐近的结论,最后建立了索赔盈余风险模型中精确大偏差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7.
旋流器分级过程的智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流器分级过程是二输入三输出系统,难以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且存在强耦合、强非线性、边界条件变化频繁等特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旋流器分级过程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将建模与控制相集成,将PI控制、模糊控制与规则推理相结合,实现了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泵池液位与旋流器给矿压力串级均匀控制,基于规则推理的异常液位控制,渣浆泵转...  相似文献   

8.
基于ADHDP方法的生产线喷涂烘干过程温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喷涂烘干过程中电加热炉温度具有纯滞后、大惯性等非线性控制特点,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控制依赖启发式动态规划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对电加热炉温度的优化控制。它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也不需要精确定义最优控制理论中的系统性能指标函数,可以在线学习控制。仿真试验表明,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PID控制在稳态误差、超调量、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IBM PC机实现了铸造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该系统可对原料进行精确称量与自动控制 ,并对原料库和配方库进行计算机管理。应用情况表明 :该系统配料精度高 ,使用方便 ,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0.
李道宏 《科技信息》2010,(19):158-158
展望21世纪,材料塑性成形技术一方面正在从制造工件的毛坯向直接制造工件,即精确成形或称净成形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控制或确保工件品质,材料塑性成形技术已经从经验走向有理论指导,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本文着重就一些有发展前途的精确成形技术及成形过程模拟仿真技术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和探索,制订了较完善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对此实验课的内容反映良好.通过实验和大型实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强化了过程教学以及过程自动控制基础和过程主要参数检测方法的掌握,突出了本专业的特色,即粉体机械为主线,加强粉体和流体机械设计和过程工业控制的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12.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科学进行过程控制的方法,它利用统计工具对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来保证过程稳定性并且改进过程质量和能力.统计过程控制在工业和商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在软件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主要讨论统计过程控制在软件过程度量中的应用,及统计过程控制在过程量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1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盖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9):7202-7207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知识密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需要探寻更为有效的业务流程设计方法。为此,选择流程知识为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信息,从中获取控制流及相关知识流的结构缺陷和改进环节,实现目标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优化。以某轿车厂的设备工装采购过程为例,将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应用于设备工装采购的流程设计工作中,说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柿子树坪滑坡近年来受雨季持续性降雨以及当地基础建设的影响,发生了多次小规模滑塌,目前滑坡威胁范围包括:村民33户156人,通村公路约320m。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勘探结果,分析导致该滑坡发生变形的因素。根据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的计算结果,借助PFC2D软件对该滑坡的破坏过程以及变形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土体饱和状态下,首先发生蠕滑变形,并因自重作用的影响使得变形量的逐渐增加,坡脚处应力持续积累,最先出现剪出破坏,并不断向后发展,导致整体滑动,表现出典型的牵引式破坏。并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出前缘沿接触面发生滑移、坡顶出现张拉裂缝、中部锁固段剪断的阶段性变形特征。此研究结果与现场勘察结果相吻合,可为该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抽水蓄能电站导叶关闭规律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抽水蓄能电站的传统两段导叶关闭规律优化效率较低的缺陷,对一种先延时再直线关闭的特殊关闭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延时直线关闭规律和两段关闭规律对不同转轮特性、不同额定水头的抽水蓄能电站进行了过渡过程仿真计算并对结果加以比较。延时直线关闭规律能显著地降低最大水击升值和机组转速升值,并且仅有两个控制变量,因而易于优化。在其延时段,可利用可逆机组甩负荷后转速上升和机组流量相互抑制的特点而提高关闭规律的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将基于分级规划的工艺决策子任务分解与求解策略、推理策略、知识管理策略与黑板推理方法中的多任务协同工作原理相结合,构造了基于分级规划与黑板推理的工艺决策模型.系统在进行工艺决策时,根据领域黑板上的零件信息与其他工艺决策初始化信息,通过总控模块和控制黑板的控制,依次调用与各子任务相关的工艺决策规则、数据和函数对各子任务进行求解或推理,并将推理结果依次填入领域黑板或环境黑板,直至各子任务全部执行完为止,环境黑板上所记录的即是当前零件的工艺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文学理论中,文学作品往往被分为内容与形式两部分,尽管强调二者关系的辩证统一,但还是存在重内容而轻形式的倾向与偏颇。本文试图通过立足于人自身,立足于文学创作过程,引入“材料”、“形式化”等概念,重新思考和讨论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文学文本中,形式与内容二者相反相成,既存在张力又相互融合,最终达到和谐统一、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船用柴油机机身孔系镗削工序的质量管控问题,同时考虑到小批量制造模式的特点,本文研究成组技术的理论方法将其运用在判定机身孔系镗削工序的相似性方面,通过应用相对公差法将成组工序的孔系质量特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标准化数据进行检验,绘制适合机身生产的质量控制图,实现SPC对柴油机机身的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在某型号船用柴油机机身的加工过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可在线实现的对象辨识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工业生产装置是一种非线性和慢时变的过程,这类过程在实施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时,往往在先进控制投运初期运行状况良好,但随着的时间推移,由于模型的时变性和先进控制模型不能及时更新,结果造成先进控制运行效果越来越差,以至最终无法投运。针对这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在线更新对象模型的新方法(MPSEIVI),新方法的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新方法进行对象辨识,效果明显,提高了对象辨识的准确性。该方法的提出为确保先进控制的长期运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种集成SPC与EPC的过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不合格品经常发生在由一种水平过渡到另一种水平的暂态阶段.采用由一阶动态过程和稳态干扰ARMA(1,1)组成的系统模拟制造过程,针对当输入发生阶跃变化时过程出现的暂态阶段,设计了集成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业过程控制(EPC)的过程控制方法.以往,SPC与EPC是减少过程波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而集成控制方法是应用ARMA控制图对制造过程进行监视,同时PI控制器对过程进行调整.模拟结果表明:集成控制方法不但能减少过程输出波动,提升系统性能;并且在调整涉及成本因素时,集成控制方法更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