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大家都知道,如今医生做手术前会给病人用麻醉剂,让病人完全失去知觉或局部失去知觉,减轻病人的疼痛,便于手术操作。但在很早以前没有麻醉剂,医生做手术前常常需要捆住病人或击昏病人。据史书记载,我国的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和使用麻醉剂的人。华佗是东汉末年人,长期行医,积累了不少治病经验,研制了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相似文献   

2.
傲慢综合征     
<正>今天,医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好几个科室的医生都为他忙了起来。对病人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们聚到一起,讨论病情和治疗方案。耳科医生首先发言:"这位病人耳朵里长了一种类似过滤网的薄膜,它让病人对善意劝说和严肃批评充耳不闻,反而喜欢听奉承话和谎言。"口腔科医生接过话:"这位病人口腔中滋生了大量‘骄傲’  相似文献   

3.
正抑郁症算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作为一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对于这个家伙再熟悉不过。在我日常出门诊接待的病人中,70%都是抑郁症患者。我个人认为,专业人士在大众媒体上讨论抑郁症的重点应该在于:让没有得过这种病的人知道"什么是抑郁症";让得过抑郁症的人"尽快好起来,并且不再复发";让社会层面对抑郁症患者有更多"包容和关爱"。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仪器设备日趋增加,麻醉药品在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工作,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浅谈手术室护土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一、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在麻醉状态下,病人部分或全身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而进行散热,可致高烧。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手术创面大,大量输入库存血等,可使病人体温降至36℃以下,可出现寒战、无律失常。对全身麻醉的病人,尤其是小儿、老年人,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变脸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而李青峰却是这样一位重新定义变脸的人,他是一名医生,虽然他拒绝过很多病人,但这些病人却特别感谢他。对很多人来说,整形也许就是修饰不完美的"锦上添花",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整形就是重获新生的"雪中送炭"。李青峰把自己的精力和才华大部分奉献给了这些需要"雪中送炭"的人,为他们重塑一个形态优美的鼻子,甚至在血肉模糊的面部重塑一张脸;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的技术,被视为是代表未来的美  相似文献   

6.
游乐园     
谁是凶手一位精神病医生在寓所被杀,他的四个病人受到警方传讯。A、警方根据目击者的证词得知,在医生死亡那天,这四个病人都单独去过一次医生的寓所。  相似文献   

7.
麻醉剂的发明: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1846年10月16日,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教授沃伦做了一次里程碑性的手术公开表演。这次表演的特别之处是手术在乙醚麻醉下进行。主刀医生是沃伦,麻醉师是牙科医生莫顿,病人是一个左颈部长有一个肿瘤的青年阿波特。手术台四周有很多观看示范表演的医生和记者。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10,(23):86-86
<正>数字人"数字人"也称"数字化虚拟人",即在电脑里合成的三维人体详细结构,全部数据来自真实人体。"数字人"能模拟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病理生理变化等。当面对复杂的高风险手术时,医生可通过螺旋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提前对病人进行扫描,然后在计算机中对人体结构进  相似文献   

9.
李强 《世界博览》2012,(8):59-62
是医生"败德"还是病人"败德"消失的"付费者",让病人杀医生的悲剧一次次地上演。舷窗外是一片白云,"下面或许是俄罗斯吧,"挪威老人蒂娜·尼尔森盘算着,再过6个小时,这架北欧航空公司的客机将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机突然遇到气流一阵颠簸,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人都会撒谎,但却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撒谎,那么,先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接受真相的能力。你撒过谎吗?有。——神秘一笑。没有。——你正在撒谎。我们都撒过谎。是病还是人际技巧尼采说过: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说谎。"冰冷的真话,让人六月寒心;暖洋洋的假话,让人三冬温暖。"从撒谎者的本意来看,我们可以把谎言区分为善意谎言和恶意谎言。其实,我们都很怕那些所谓的"我是一个直爽的人,就直说了啊,  相似文献   

11.
麻醉的传入是西医东渐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关于中国首例成功哥罗芳麻醉术的日期说法不一,但却均称依据的是传教士医生伯驾发表在《中国丛报》上的医院报告。经查对,发现其实这些日期都不是《中国丛报》中首例成功哥罗芳麻醉术的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未注意到该报告病例并没按时间排序,病例号后的日期为首诊或手术日期并不统一,而且出现"首次"字样指的是患者或该病种的首次麻醉术而非医院的首次麻醉手术。研究还发现医院报告的单行本比公开发行版本多了两个哥罗芳麻醉病例,而且都是女性外生殖器手术。第一例女患者的手术时间是1849年6月初,早于《中国丛报》上的其他病例。《中国丛报》隐去这两例女病案,可能是传教士们面对中国传统的性别隔离文化所采取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许登平 《甘肃科技》2012,28(17):159-160
探讨了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用体会.对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人采用两点穿刺法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观察麻醉效果,阻滞平面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700例,用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腹部及下肢各科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于进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病人,麻醉手术前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正确评估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麻醉操作轻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各种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对我们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3.
1.华佗(tu句,字元化,沛国谁(今安徽毫州市)人。汉末著名医学蒙一,被誉为“神医”“外科鼻祖”。2.华佗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尤其擅长外科和针灸,施针用药,简而有效。他到过日本、摩洛哥,医术高超,名扬海内外。〕羹夔麟粥每溯药忿)粼黔缎勃翻鑫鬓;囊攀髯{鳖鳖到〕纂瀚莎羹馨黔一 6.有一天,乡亲们抬来一位肚子疼痛难忍的人,华佗诊断为“肠痈”(盲肠炎),必须开刀。于是让病人服“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取刀切去溃烂的盲肠。病人在手术中毫无痛苦。这是世界上较早的用麻醉技术动手术里豁以住暨盆碗剔馨妙摹篡髦巍熬霸瞿夔鬓馨霎聂i{;瓤!…  相似文献   

14.
应用随机分组将600例手术病人两组,每组3000人.一组从手术开始即吸入纯氧,流量4-6升,至麻醉结束为止;另一组术中不给氧.两组术前术后抗生素应用、术中的麻醉方式及用药均基本相同.对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伤口感染、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和费用等多项变量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感染数、住院时间以及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术中给氧是预防外科伤口感染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一场意外的"毒豆芽"风波,让何方洋舍弃了持续十几年的医生梦,转战舌尖上的"战场"。"他是一名战士。但他的战场不在烽火狼烟的战地,而在人们的舌尖上;他想要的也不是战功赫赫,而是每一个人的健康,他就是——贵州勤邦集团董事长何方洋。"毒豆芽"事件何方洋之所以投身舌尖上的"战争",导火索源自早年的一场"毒豆芽事件"。13岁时,何方洋患了一场大病,浑身疼痛难忍,医生给他打了一针后,疼痛便逐渐褪去。从那时起,何方洋就立志要做"救病人于苦难"的医生。高考那年,他如愿以偿地从遵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上有没有某些医生或部门,总是很热衷强行给人诊断一种病?且这种病总还会让你百口莫辩?你猜对了,有,是精神病。耳闻目睹了很多"被精神病"的惨痛报道,我们梦想不"被精神病"已经好多年了。从大量的媒体报道看,目前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问题频发,按照某些人的理解,应该是"精神病"高发期,于是某些部门充分关心"精神病",让"病人"早入院、早吃药的可能性依然极大。然而2011年6月11日,我惊喜地看到,"历时26年、数易其稿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昨日公开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做手术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协作,任何成功的手术,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病人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首先应做好查对工作:病房、床号、住院号、病人姓名、性别、手术名称、部位等;并向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安慰患者、解除恐惧心理,使病人处于接受麻醉、进行手术的最佳心理状态,同时做好根据麻醉方法,迅速配合麻醉师摆好体位。供应麻醉物品及药品、以便麻醉操作,麻醉后再将病人改为手术体位、妥善固定,以防坠床或挤压身体某个部位。选好静脉,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术中…  相似文献   

18.
保健须知     
《华东科技》1996,(6):36-36
阑尾炎病人好消息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迈克尔·海因哲尔曼医生最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通常比传统的开肚切除术多花些时间,但病人较快复原。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时候,医生只需在病人肚子开几个小口,然后插入仪器,把阑尾切除。 海因哲尔曼医生领导研究人员调查了306名于1991年到1994年期间切除阑尾的病人,其中102人接受的腹腔镜切除术,204人接受的是传统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意念不但能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作用,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在比利时的列日大学附属医院做的。医生们用"催眠麻醉术",成功地为一名60岁的老人摘除了身体左侧皮下的脂肪瘤。然而在开刀时,医生却没给他施用任何麻醉药剂,只是在一名女士的语言暗示下完成了切除、缝合的整个过程。但老人在一小时的手术中,竟没有感到一点疼痛。  相似文献   

20.
张向东 《甘肃科技》2001,17(6):58-58
200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以后,"病人选医生"在全国逐步推开.在受到病人和医院普遍欢迎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疑问和担忧:病人能不能选到自己满意的医生?会不会忙坏了老专家,而让年轻医生得不到锻炼?会不会影响医务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不良竞争?能不能真正促进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深层次改革?等等.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2000年就开始推行这一改革,实践证明,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具体实施办法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病人、医生、医院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