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风险证券收益率的经验分布所具有的偏态和过度峰态等非正态分布特征,提出在非正态稳定分布条件下研究投资组合模型.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发现我国的股票收益率与非正态稳定分布的拟合效果非常好;研究了非正态稳定分布条件下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的度量,建立了均值-尺度参数投资组合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均值-尺度参数模型能够解释资产配置之谜.  相似文献   

2.
假设投资者是风险规避型,运用相对熵测度均值-方差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程度,研究投资者在最坏情境下的资产组合优化问题.基于均值-方差模型,在相对熵某一正常数约束下构建描述资产组合优化问题的最小-最大化模型;运用拉格朗日法获得模型相应最优解,分析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资产组合优化的影响;最后,基于不同类型资产组合样本数据做对比性实...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风险度量方法中,常见的协方差估计量并未区分资产收益的下侧风险和上侧收益,而一般的下偏矩估计量则存在非对称性和难以加总的缺点.本文引入已实现半协方差矩阵(RSCOV)作为风险度量进行波动率预测和投资组合研究.本文将RSCOV应用于两种常见的风险分散投资策略—风险平价(ERC)策略和全局方差最小(GMV)策略,并将机器学习中的在线加权集成(OWE)算法用于提升已实现波动率预测方法HAR-RV的样本外预测表现.通过研究发现,相比起已有的其他风险衡量方式,仅包含负向波动信息的下半RSCOV能够更好地被用于平衡组内各资产的风险贡献.基于A股市场2011-2018年的高频数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OWE-HARRV在月度预测步长下的效果优于HAR-RV,而下半RSCOV则能够使ERC策略以及GMV策略在保证一定平均收益的同时,降低了组合收益的极端损失.  相似文献   

4.
中国钢材交易市场拥有三种类型:现货、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它们的价格信号对基本面信息的反映能力如何,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呈现何种动态演化趋势,是产业链成员与政策制定者关注热点.依据向量误差修正原理和条件异方差模型,分析过去的市场信息对多个市场动态条件协方差阵的影响,建立时变信息份额模型,研究中国钢材市场长区间价格发现功能的动态演化.研究显示:热卷板期货上市前,电子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优于现货市场;期货上市后,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都对价格发现过程有所贡献.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呈现较好动态演化趋势,多数时期对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大于其它两类市场.尽管电子交易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角色由主导者演化为从属者,但其功能发挥较稳定,亦不时具有最先反映基本面信息的能力.在中国钢材市场,保证金水平高低、交易量多寡,以及流动性强弱,都未显示出与价格发现功能有方向性关联.  相似文献   

5.
基于因子模型的估计方法是高频数据下高维协方差矩阵估计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解决行业分类门限法的主观性问题,本文使用RCM算法对剔除了主要成分的残差矩阵进行重新排序并进行分块对角化门限处理.本文首先在数值模拟中设定残差矩阵包含分块对角结构并将其顺序打乱,随后使用RCM算法进行重新排序,结果表明其能够还原乱序残差矩阵中所包含的分块对角结构.基于2015年股灾期间和2018全年的高频数据,本文将预平均法和使用RCM进行分块对角处理的POET方法进行结合,并在实证研究中对包括该估计量在内的多种协方差估计量进行了样本外预测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估计量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进行含总敞口约束的最小方差组合投资时的日内波动率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6.
费率结构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类线性费率结构对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的增加,基金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偏离基准组合(在本文即指市场组合)的程度将增加.特别地,当因基金的收益小于市场组合的收益而对基金经理的处罚为0,即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最大时,基金组合将完全偏离市场组合.同时发现,基金经理风险规避系数越小、因基金收益超过市场收益而对基金经理的奖励程度越小,以及证券A(代表基金组合中不同于市场组合的部分)相对市场组合的收益越大而波动越小,则基金组合偏离市场组合的程度也将越大.研究还表明,基金组合偏离市场组合程度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基金收益的方差的增加,这表明在以前的一些实证研究中用基金收益的方差来度量基金的风险不一定有效,用基金组合偏离基准组合的程度来度量基金的风险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存在相关性风险的资产组合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经典金融理论的资产配置策略没有考虑相关性风险, 而现实中,各种市场和各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是变化的, 从而使投资组合风险上升.与传统金融理论基于完全市场条件下的组合选择不同, 通过SJC-Copula刻画金融市场间不对称的尾部相关性,用CVaR方法求出存在相关性风险的资产组合有效前沿及策略.通过沪港市场的实证研究, 发现忽略上下尾相关性均会影响投资组合风险的估计, 会使投资组合遭受极端的负收益;量化并有效地控制不对称的尾部相关性能够改善资产组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The authors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active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management with basket options to achieve optimal asset allocation and combined market risk and currency risk management via multi-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MSSP). The authors note particularly the novel consideration and signi?cant bene?t of basket options in the context of portfolio optimiz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Extensive empirical tests strongly demonstrate that basket options consistently have more clearly improvement on portfolio performances than a portfolio of vanilla options written on the same underlying assets. The authors further show that the MSSP model provides as a supportive tool for asset allocation,and a suitable test bed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alternative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9.
国际能源金融市场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金融风险等因素深刻影响能源投资活动。基于分形理论与产业链理论,提出优化中国能源产业布局及外汇能源资产配置的投资策略。结合均值-方差模型与多重分形方法,构建均值-MF-X-DMA模型,并选取标普500指数中反映能源产业链5个环节的10支股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每支股票的收益率均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市场假说适用于能源投资组合的构建;基于产业链理论的选股思路,能够构建稳定性更好、收益率更高的投资组合;与传统投资组合模型相比,除了标度为10之外,该投资组合策略在其他标度下均能取得更高的收益以及夏普比率、詹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并弱化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动态半绝对离差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连续时间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在标准的Black-Scholes型金融市场下,建立了动态均值半绝对离差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研究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得到了最优投资组合策略的解析表达式及均值一半绝对离差的有效前沿方程。同时,与动态均值一方差模型作了比较分析。最后.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本文以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七大股票市场重要股票指数作为金融市场的典型代表:首先运用较为灵活的APARCH模型来刻画股票指数收益序列的"典型事实"特征,其次针对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变量之间复杂相依关系,采用最大生成树MST (maximum spanning tree,MST)算法选择的R-vine Copula来刻画七个股票市场的相依结构,进而测度R-vine Copula相依结构下组合风险CVaR,最后基于R-vine Copula相依结构条件下建立Mean-CVaR投资组合模型,并实证对比了Mean-VaR,Mean-CVaR和基于R-vine Copula相依结构下的MeanCVaR模型的拟合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考虑资产之间的相依结构能起到优化投资组合的效果,在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同时增加了回报率;基于R-vine Copula相依结构下的Mean-CVaR模型投资组合优化效果明显优于Mean-CVaR模型,而Mean-VaR模型较其它两种模型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基金管理人如何配置风险资本以抵御来自资产组合收益风险的问题。建立基金管理人确定风险资本的模型,给出关于投资组合收益率分布函数的最小风险资本比率。用跳跃一扩散过程来描述市场收益率,在此基础上建立基金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模型,并给出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获得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模拟样本.可以获得投资组合收益率的经验分布,进而计算最小风险资本率。用模拟方法获得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经验分布可以克服用常方差正态分布假设的误差。本文的结果对基金管理人的风险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存在模糊性的金融市场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管理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利用模糊线性回归对不同市场上长度不一致的股票数据进行了刻画和分析,并在改进的收益和协方差矩阵基础上构建了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在股票数据长度不一致时,基于模糊回归分析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比截断数据的投资组合模型以及基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投资组合模型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CVaR是衡量组合投资的重要风险测度,如何在CVaR组合模型中选择稳健的资产组合以降低管理时间和经济成本十分重要.理论上CVaR模型下的资产组合决策可转化为分位数回归,受此驱动,该文构建了带网络结构的自适应Lasso分位数回归,对高维资产进行选择.自适应Lasso对变量的回归系数进行加权约束,理论上具有变量选择的一致性.网络结构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造,能够体现出资产之间的复杂联动关系,因此它对改进选择结果是有利的.该文基于线性规划进行求解,对CVaR组合投资决策中特有的计算问题采取两步迭代的方式进行.多种情形下的模拟分析显示,新模型的变量选择效果和预测表现均最优,且随着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增强,网络结构带来的优势愈发明显.最后,使用249只股票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滚动建模的方式,得出新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与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虑证券市场股票期望收益和协方差矩阵的不确定性,研究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动态投资组合鲁棒策略问题.在跟踪误差投资组合模型和鲁棒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投资组合鲁棒策略和求解算法,采用上海证券市场交易数据,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动态投资组合鲁棒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双因子随机过程表征资产价格的长短期运行趋势,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市场指数构建有效市场组合,采用稀疏低秩的多目标回归方法深度挖掘市场特征,并自适应地捕捉市场趋势,最终利用预配权稀疏分散再优化方法获得矩阵回归的最优投资策略.研究发现高维稀疏低秩策略不仅可以实现全局和局部降维、低秩和稀疏约减的统一,还可以选择性地降低高维资产数目,更好地捕捉资产的非线性特性,更容易抓住资产间的关联关系.多目标稀疏分散回归策略具有集中配置资源、稀疏分散风险和稳定提高投资组合整体绩效的能力,组合管理成本更低,优越性更明显.实证结论对量化投资组合管理、资产配置优化及投资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指数型基金管理中最核心的指数追踪问题.依据结构风险最小化思想,首先构造了以追踪误差为基础的损失函数,接着考虑了时间因素对历史追踪误差的影响,采用指数加权的方法将时间因素纳入追踪误差的分析中,利用SVM理论给出了指数复制问题的结构风险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各种市场实际约束下最小化结构风险的时间加权SVM的指数优化复制模型,最后利用OR-Library中的5个市场指数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时间加权SVM模型能够显著提高样本外的追踪效果.同时使得追踪组合的鲁棒性有明显的改善,从而表明本文提出的时间加权SVM指数复制模型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已实现”波动和“已实现”协方差提出相应的模型并建立“已实现”波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已实现”波动向量自回归模型.同时,给出了高频时间序列持续性定义及相关性质.在“已实现”波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基础上,从条件方差持续性的角度,讨论了条件方差的持续性对资产资本定价模型的影响.又进一步讨论了多资产组合条件下,“已实现”波动向量自回归模型持续性对组合投资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已实现”波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实证分析,指出当模型具有单位根时条件方差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是持续的.最后讨论了条件方差持续性质在金融分析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Copula2GARCH 的投资组合风险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Copula及GARCH模型的预报功能,建立了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的Copula-GARCH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实际组合投资问题进行了风险分析,并给出了最小风险组合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Sensing platforms for target tracking have becomein-creasingly complex as more and more types of sensorshave been added to them. Sensor management tech-niques can provide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con-trol of a suite of sensors to i mprove the performanceof sensing and give an effective usage of sensor re-sources. Traditionally, sensor allocation approachesselect sensor sets which mini mize a cost function ormaxi mize an efficiency function consisting of sensor-target pa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