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命的α、β态与阴阳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匈裔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圣乔其(A.Szent-Gyōgyi,1893~),运用生物物理学方法从亚分子水平(原子、电子的水平)研究生物化学,总结成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著述,如《生物能力学》  相似文献   

2.
宋牧襄 《自然杂志》1995,17(2):111-114
安培(A.M.Ampere,1775—1836)先是一位化学家和数学家,后才成为一位物理学家。然而从其方法论看,他首先是一位物理学家,其次才是一位化学家。他身上没有任何实证主义色彩,他的化学充满着物理学和几何学的方法,所以也可称他是一位“有物理学倾向的化学家”。  相似文献   

3.
<正>●防弹背心用超强纤维凯夫拉尔的发明者、研究轮胎技术的美国化学家斯戴芬妮·露易丝·廓莱克(Stephanie Louise Kwolek)因病于2014年6月18日在美国特拉华州维明顿市去世,享年90岁。杜邦公司董事长埃伦·库尔曼(Ellen Kullman)说:"对于杜邦公司科学家斯戴芬妮·廓莱克的离世,我们大家都很悲痛。她是一位富有创造性、意志坚定的化学家,一名真正的女性科学先锋。她合成  相似文献   

4.
正保罗·博耶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化学家,他运用化学方法提出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功能机制,并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保罗·博耶(Paul D. Boyer)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生物化学家,他凭借"美丽的小分子机器"这一发现而荣获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种分子机器可以帮助产生在所有活细胞中的化学能量转移。2018年6月2日,博耶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锂离子电池领域。三位获奖人分别是:来自英国又落户纽约的化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德州实验室里永不退休的固体物理学家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以及兼任大学教授和企业研究员的日本技术专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相似文献   

6.
DNA重组     
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了基因的研究者,他们的工作是复杂而具有革命性的重要发现。得奖人是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波格(Paul Berg)教授及两个分子生物学家——哈佛大学的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和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一位化学家声称:从普通的美洲蜘蛛毒液中能提取一类治疗中风及癫痫病的新药物。汉特·杰克逊(Hunter Jackson)及在盐湖城自然产品科学公司的研究组同事们已分离出数百种有用  相似文献   

8.
两位著名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将分享1987年沃尔夫(wolf)化学奖,奖金额为10万美元。他们是牛津大学的戴维·菲力普斯(David Pillips)先生和皇家学院的戴维·M·布鲁(David MM Blow)教授。“由于他们在蛋白质X射线晶体学技术和酶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的阐明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受到嘉奖。菲力普斯和布鲁将于今年 6月 31日在耶路撒冷Kn。sset举行的颁奖仪式上接受以色列总统 CAnirtt Her。og博士颁  相似文献   

9.
哥伦比亚大学无机和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J·K·巴顿(Jacqueline K.Barton)将获得今年的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Alan T.Waterman奖.Waterman奖包括一枚奖章,同时还给予获奖者每年十万美元的共三年的高级研究经费.该奖每年颁发一次,专门授给理学、数学及工程学各领域中杰出的年青科学家.巴顿今年32岁,是该奖自从1975年开始颁发以来第二位获奖的化学家,同时也是获得这种奖的第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化学家们认为酶当然是蛋白质。然而,这种概念在差不多50年前曾是发生在科学家们中那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达十年之久)的焦点。1926年,詹姆斯·萨姆纳(James Sumner)——一位在当时还鲜为人知的美国化学家,声称分离出一种结晶态形式的酶,自称这种酶是一种蛋白质。他的这项工作曾遭到怀疑、忠告甚至敌意的反对。本文调查了萨姆纳的这一研究工作,他的主要敌手以及有关那场争论最终消声匿迹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1.
唯渗 《科学之友》2005,(12):42-43
钮经义(1920-1995雪生物化学家,江苏兴化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3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2.
<正>两度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瑞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于2013年11月19日睡眠中在剑桥的阿登布鲁克医院病床上去世,享年95岁。他是世界上唯一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1958年,他因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胰岛素的研究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1980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生物化学家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博士于2007年10月26日因呼吸衰竭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逝世,享年89岁。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机制,这不仅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而且还引发了一场生物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4.
<正>利根川进因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和青年医学研究者凯康瑟·马特哈格拉(Keikantse Matlhagela)交流了自己开展的最新研究:关于快乐与悲伤记忆的神经科学。凯康瑟:您最初是一位化学家,后来进军分子生物学领域,如今是一位神经科学家,请问您为什么改变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陈昭  栾贵波 《科学通报》2023,(13):1593-1597
<正>2023年5月17日是邹承鲁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邹承鲁(1923~2006)是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在生物化学领域做出多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是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邹承鲁院士的一生科研成果丰厚卓著,学术品格高洁纯粹.谨以此文,深切缅怀邹承鲁院士.  相似文献   

16.
1775年1月22日,安德雷·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在里昂一位富商家诞生,安培经过刻苦自学,绕过和克服了许多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折难,成为一名化学家、数学家和著名的电动力学奠基人,终于跻身于19世纪科学界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家通过利用氢能够看到半导体的内部结构,这样便能更精确地控制薄片的厚度及质量。近期发明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能够让科学家看清材料表面的原子结构,但是内部结构却不清楚。现在,纽约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的化学家约翰·伯朗德(Johu J.Boland)借助显微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 ,不虚度此生了 ;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 ,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鳞角。这样的“凤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数得着的几位 ,居里夫人、美国化学家鲍林和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与他人相比 ,中国大陆从未出现过诺贝尔奖得主 ,诺贝尔奖自然就成为一种情结。别人能获奖而自己不能获奖 ,原因当然有很多 ,但从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上也许能找到一些原因和源头 ,或许能尽早地化解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最典型的故事也许要数桑格 (见右图 )了。弗雷德里克·桑格 (Frederi…  相似文献   

19.
正斯坦利·科恩是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因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20年2月5日,范德堡大学荣誉教授、传奇的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去世,享年97岁。范德堡大学临时校长兼教务长苏珊·温特(Susan R. Wente)表示:"科恩是我一直深深敬仰的人。作为一位细胞研究者,他深谋远虑,乐观豁达。他在很多方面推动了科学探索的进程,拯救了无数生命,令其他学者备受鼓舞。他的工作表明,大刀阔斧的研究可以真正影响我们的世界以  相似文献   

20.
<正>被誉为"口服避孕药之父"的杰出化学家卡尔·杰拉西(Carl Djerassi),2015年1月30日因癌症并发症在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1岁。作为同时代最具生产力的化学家之一,杰拉西不仅是抗组胺类药剂的开发者,同时还是多家生物医药公司的创建者、小说家和剧作家。"种瓜得豆"于1951年合成出最早的口服避孕药并不是杰拉西的唯一成就,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他最伟大的业绩,也是20世纪生物医学史上一段重要的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