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霍金(S.W.Hawking)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2012年1月8日他即将满70周岁。在霍金诞生前的整整300年前,即1642年1月8日,正是伽利略(G.Galileo,1564年2月25日~1642年1月8日)逝世的日子,如此巧合不禁令人感叹。霍金对伽利略是这样评价的:"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在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正> 第四届格罗斯曼广义相对论会议于1985年6月17日至21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这是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S·Hawking),温伯格(S·Weinberg)萨拉姆(A·L·Salam)等组成。参加会议的有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二百余人。我国国内有三位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6月19日~24日,2006国际弦论会议在北京召开,包括国际弦论界重量级人物格罗斯(David Gross)、斯特明格(Andrew Strominger)、威顿(Edward Witten)和霍金(Stephen Hawking)在内的众多理论物理学家云集会场,对弦论进行学术研讨并发表公众演讲。  相似文献   

4.
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潘正伯(山东矿业学院,教授泰安271019)一、身残哲人史蒂芬·霍金史蒂芬·霍金(StePhenW.Hawking)1942年1月8日诞生于英国牛津。这天恰巧是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意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建立在Wilczek和他的合作者工作基础上的协变反常消去法研究Ressiner—Nordstrǒm Anti-de Sitter黑洞处带电粒子的霍金辐射.结果表明,由协变反常理论求得的反常的规范流和能动张量流正是1+1维的黑洞事件视界处的Hawking辐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建立在Wilczek和他的合作者工作基础上的协变反常消去法研究Ressiner-Nordstrm Anti-de Sitter黑洞处带电粒子的霍金辐射.结果表明,由协变反常理论求得的反常的规范流和能动张量流正是1+1维的黑洞事件视界处的Hawking辐射结果.  相似文献   

7.
自然科学对黑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代科学大师史蒂芬·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就是这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之一,虽然黑洞的存在与否至今尚未确证,但霍金对黑洞的理论研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范围,揭示出一些涉及物理学和哲学基本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Anti—de Sitter时空中,采用Parikh的半经典量子隧穿模型,研究了一个平面对称黑洞的霍金隧穿辐射,考虑到自引力作用和能量守恒,得出的隧穿率与Bekensten—Hawking熵有关,且隧穿辐射谱不是纯热谱,并满足么正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探索频道的新纪录片《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里,介绍了他想象中的外星生命的长相。这是继今年4月25日霍金公开发表"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  相似文献   

10.
《万物理论》和《美丽心灵》是两部传记式电影,还原了两位伟大科学家霍金和纳什的人生。但是两部影片在回归主人公本真的人性方面有所不同,《万物理论》围绕着霍金的婚姻生活展开,通过霍金与妻子简的爱情与婚姻回归霍金的本真人生。而另一部传记电影《美丽心灵》则围绕数学家约翰纳什在年轻时发现博弈论,中年时换上精神疾病,晚年的纳什却收获了完美人生的故事线索展开。两部影片在主人公的命运安排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可电影的结局却相向而行,令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1.
运用隧穿理论,对anti—de Sitter时空下的柱对称黑洞的Hawking辐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其外视界附近标量粒子和自旋为1/2的费米子的隧穿率和该黑洞视界处的霍金温度,并考虑了在背景时空发生变化和自引力相互作用下对其隧穿率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黑洞的霍金辐射是一种重要的量子现象,是霍金在1974年首先发现的.研究用到了由Parikh 和Wilczek首先提出的隧穿方法的变形-Hamilton-Jacobi隧穿方法, 发现 Friedmann-Robertson-Walker (FRW)时空的捕获面也存在温度,称之为宇宙学霍金辐射.另外讨论了霍金温度的意义;最后精确计算了标准宇宙学模型的霍金温度.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2002,(4):7-7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宇宙。 当代物理学家说: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 梵蒂冈说:大爆炸理论符合圣经。 史蒂芬·霍金说:大爆炸和黑洞是不可避免的宇宙奇点。 史蒂芬·霍金说:黑洞并不黑,它不仅看得见,而且是白炽的。 史蒂芬·霍金说:在经典物理框架中,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框架中,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 史蒂芬·霍金说: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因而上帝对宇宙的贡献消失殆尽。 有人说史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天才,也有人说他是疯子。 史蒂芬·霍金是谁?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08,(9):6-6
霍金说:人类要继续,就要到达未曾到过的地方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美国太空总署(NASA)50周年纪念发表演讲,呼吁人们拥抱新太空探索时代,他甚至将现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正提出50年后,霍金黑洞面积定理首次获观测证实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报道,该校及其他大学的物理学家利用引力波探测器首次从观测上证实了著名的"霍金黑洞面积定理",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1971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的事件视界(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脱的边界)面积永远不会减少。该定理的提出在黑洞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未被观测证实过。  相似文献   

16.
史蒂芬·霍金是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撰写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一书是一本通俗读物,探讨了我们对天体物理学以及时空本质的认识的外在局限性。此书发人深省,它介绍的当今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读后让人领略到当代一个最富有想象力、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的智慧。史蒂芬·霍金因患卢伽雷氏症(股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但他身残志坚,开创性地研究了宇宙理论,他对黑洞开创性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宇宙源于何时这一难题的线索。霍金教授以其敏锐的风格向我们展现了人类的“世界图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研究到1915年爱因斯坦的突破进展,一直到今天这些年轻卓越物理学家令人激动的新观点。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呢?带着这些最根本的问题,霍金回顾了有关宇宙的重大理论———包括所有的疑问、反论以及尚未解决的矛盾。他认真地解释了伽利略和牛顿的发现,紧接着一步一步地将人们引向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研究宏观问题),然后又将人们引向本世纪其它重要理论———量子力学(研究微观问题)。最后他探讨了世界范围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成重力量子理论这种统一的理论,试图解决尚未解决的全部难题———他告诉人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霍金说:地球200年内毁灭快快移民外星球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霍金说:"人类已  相似文献   

18.
正不久前,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一篇论文,他在文中提出:自己当初对世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按照经典理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最新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这样,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就值得怀疑了。作为认识宇宙的重要突破,提出并论证黑洞理论曾为霍金赢得世界声誉,质疑黑洞的存在,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这不  相似文献   

19.
追风人物     
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3月14日凌晨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这一天恰逢爱因斯坦诞辰。霍金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生前任剑桥大学教授,并曾担任过该大学卢卡斯数学讲习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提出过黑洞研究相关的"霍金辐射",撰写过全球畅销书《时间简史》。该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  相似文献   

20.
蔡荣根 《科技潮》2004,(9):52-53
黑洞不是“无所不吞”今年7月21日,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霍金在都柏林举行的第十七届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国际会议上宣称,他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黑洞信息“丢失”之谜。霍金在报告中称,通过用欧几里得路径积分方法(将引力量子化的一种可能方法)研究了拓扑平凡的路径(不包含黑洞)和拓扑不平凡的路径(包含黑洞)后,发现黑洞演化是满足因果律的,信息是不丢失的。这样,霍金就推翻了自己坚持了近30年的观点。霍金的报告引起了国际理论物理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所谓黑洞,是指一类引力非常之强的特殊天体,它能吸收所有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