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列举权利的证成是一个司法实践的过程,也是一场制度正当性的博弈。格里斯沃尔德诉康涅狄格州案中法官通过援引第九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发展伴影理论和实质性正当程序理论,运用类推解释的法律解释方法,并诉诸历史和传统、自然权利学说和人权保障基础原理,确证了婚姻领域的隐私权——一项宪法未列举的权利。宪法未列举基本权利之中纠结着解释主义与非解释主义的分野,蕴含着解读宪法乃至司法的不同理念。究其根本,未列举宪法权利证成过程中包含的两难选择是司法审查与民主原则紧张关系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上诉机构在中国稀土案中判决中国无权引用GATT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为《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1.3段辩护,理由是该段落虽然与GATT第8条存在文本关联,但是该款并不对出口税施加限制。上诉机构的裁决虽然从法律解释技术和方法来看无可厚非,但是在此案中相关文本阙如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僵硬的文本主义解释方法,不利于维护WTO法律制度权利与义务的完整和统一,剥夺发展中国家能够采取的有限的公共政策措施之一也凸显了判决的公平性与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宪法权利的保障是宪法的永恒主题。我国近年来在宪法权利的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宪法权利保障还存在内容缺失和权利虚置等不足,需要从完备宪法权利文本规定、健全宪法权利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宪法各项规定全面正确地贯彻实施,对宪法进行解释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基于宪法解释者的角度,阐述了释宪者在宪法解释中应当遵守的情理性原则、情势变迁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等宪法解释的基本原则。在解释宪法的实践中,这四个原则只有相互贯通、相互联系、相互结合,释宪者宪法解释的结果才会符合社会的现实情况,才会得到人们的信仰和遵守。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宪法中把宪法解释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笔直认为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既作为立法机关又作为对自己立法进行解释的宪法解释机关,是有悖于"任何人不能充当自己案件的法官"这一法理的。宪法应当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法律性。因此,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笔者认为重构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可以从二方面着手,一是改进立法机关的解释;二是完善人民法院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6.
刑法学的本体应是解释论,对刑法规范的具体适用有赖于对刑法规范进行恰当、合理的解释并使其符合宪法的原则和精神。随着近年来学界逐渐兴起对合宪性解释的关注以及对宪法司法化运动的期待,宪法学者与其他部门法学者的交流日益频繁,使得这一期待成为可能。不同于德国宪法法院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我国刑法规范的合宪性解释应充分发挥宪法对刑法解释的限制和检验功能,使刑法规范在个案的定罪量刑上具有可操作性。让刑法规范在字面涵义可能的范围内做出与宪法规范保护目的一致的解释,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以合宪性为解释标准,使刑法规范在具体适用时能够充分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现实中法官审判案件是对法律正义、社会效果等因素的综合权衡,与传统三段论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法官的裁判解释本质上是法官进行价值衡平的过程,是法律解释的关键。法律解释方法与法官审判时考量的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应当区分开来。在充分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应强调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效约束,法律原则、司法解释和程序性条款都将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司法机关的判决会影响到法治进程,法官作为真正的法律实践者,应起到有效调控法律与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Tracey案是美国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防治实践中一个颇为轰动的案例,该案强调了遭受家庭暴力的妻子被平等保护的宪法权利,认可了民权诉讼在家庭暴力防治领域对于受害妻子的救济和对公权力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监督.该案给美国以及世界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本案,我们知道了公权力对家庭暴力防治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公权力机关对于家庭暴力行为采取强硬态度的必要性,我国的家庭暴力防治在这方面恰恰处于短板,而本案带给我国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思考、探索,完善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公权力介入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释的目标是实现法律文本意欲实现之目的,而此目的是建立在文本作者意图与法律体系之意图基础上的.目的解释通过有机融合法规之主观目的与客观目的,能够为法官对所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提供有力的证成.融合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目的解释,可以有效避免主观目的解释学说与客观目的解释学说单独适用时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宪法中的公民权利条款与普通法律是有别的,因而有其特定的立法表述方式。在宪法中对公民权利条款进行立法表述时应当遵循宪法语言的规范性原则、权利不是宪法所赋予的原则、权利普遍性原则。针对我国宪法中权利条款的现状,其应当由肯定式的语句表述转向否定式的语句表述,并明确规定公民的程序性权利条款。  相似文献   

11.
宪法文本是解读“教育”概念的基础。“教育”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的阐释。宪法文本中“教育”经历了正式写入、逐步深入和曲折发展的变迁。现行宪法文本中“教育”一词共出现了27次,涉及教育事业、教育制度、教育普及等不同内容,也涵盖了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教育”有公民视角下的权利与义务、政府视角下的管理与服务和国家视角下的支持与发展等三重宪法内涵。准确把握宪法文本中“教育”的概念,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的背景包括议会主权与"法官当家"的分歧、《欧洲人权公约》的国内化和具体化之争、权利与自由宪法保障的困境。《人权法案》辩论主要体现在贵族院,以公约权利的引入、公约权利的实施、公共当局的职责和"受害者测试"四个主题的辩论最为激烈。贵族院对《人权法案》的辩论分为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两大对立阵营,而在平民院则分为工党、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三大对立阵营。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对英国宪法、议会及其立法、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进行考察和评析,主要目的在于为我国国家立法权配置和运行的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但当公民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保证宪法权利的救济呢?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权利救济的方式和方法,以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1965年格里斯伍德诉康涅狄格州案中Goldberg大法官引用了宪法第九修正案,将限制联邦政府权力的第九修正案阐释为对宪法未列举公民权利的保障,美国宪法学者纷纷探索第九修正案的真实含义,分别从原意主义、自然权利理论、文本主义的视角解读第九修正案,对第九修正案的保留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探讨。美国学者分析第九修正案所采用的路径、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权力---限制”概念,以人权来限制权力的思路为我国人权条款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首先探讨了我国《宪法》以及《刑事诉讼法》中刑事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现状,表明我国刑事被追诉人诉讼权利存在缺失。并以此起点,探讨了宪法中被追诉者权利问题以及确立违宪审查制度问题,以期在根本上保证刑事被追诉者的诉讼权益。  相似文献   

16.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用以对抗国家公权力侵犯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各国政治背景、文化差异等导致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和力度参差不齐,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宪法规定的权利落到实处是各个国家都在致力研究的问题。文章以一则案例入手,结合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理论,分析论证案例中主人公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监督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并运用公民基本权利的救济理论阐述基本权利的救济方式和途径,从而以一个微小的领域折射出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宪法解释程序中的宪法专家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宪法解释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来决定的.在这些原因当中.没有重视和健全的宪法专家参与宪法解释的制度应当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就对此问题作了探讨.提出要健全我国的宪法专家参与制度.要求宪法解释机关每次在进行宪法解释之前.都必须先设立一个临时委员会…宪法专家委员会先对需要进行解释的宪法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同时要求建立在宪法解释机关作出宪法解释之后.还要向公众提交一份做出最终决定的报告和宪法专家作出的报告,一并向公众公示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宪法解释是违宪审查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确保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和至上性,应重视宪法解释。通过对宪法解释概念地界定,宪法解释构成要素——原因、原则及主体——地阐述,以期对宪法解释的理论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属于国会(参、众两院)、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见图)。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790年成立。其法官均由总统提名,但须经参议院通过。首席法官地位显赫,是仅次于总统、副总统的最高官员。最高法官(又称大法官)数额由国会决定。从1790—1869年间,法官人数仅6名。1869年开始,增至9名,由1名首席法官和8名法官组成,均系终身职务。现任首席法官华伦·伯格,明尼苏达人,由前总统尼克松任命,现年73岁。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最高法院的职责是:听取联邦政府对处理案件的不同意见;处理下属的93个地方法院的案件:处理各州最高法院的案件;监督立法和解释宪法,  相似文献   

20.
宪法文本是宪法研究的依据和起点,要解决我国的宪政问题,必须把宪法文本的含义定位于我国当下即秩序稳定情形下的宪法文本,在空间上限定为中国,在时间上限定为当下秩序稳定的时期内。宪法文本价值无涉的中立定义就是要为不同的宪法分析装置提供一个比较纯洁和原初的面貌,以尽力避免在原点标准上就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以求在同一个问题意识下用不同的方法完善,追求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