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琳琳 《奇闻怪事》2011,(10):59-60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历史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相似文献   

2.
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建都之处.郑、韩两国非常重视都城的军事防御功能,除了考虑到选址的地理因素外,郑国还采用了筑建高大的城墙、利用自然大川和修筑高台建筑等措施.韩国则变革了都城布局,如新筑城垣、增置马面和修城门等,以增强都城的军事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3.
北京商业老字号历史文化背景若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商业老字号的形成与发展,是北京商业经济繁荣的历史印证,与北京800多年来作为各朝代首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同北京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密不可分.从元代建都承袭皇权思想所形成的城市格局,到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从明王朝在前门外建房招商,到为抵御外族入侵,修筑外城;从清政府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到外国使馆区的建立,无不对北京商业区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而古都北京在封建等级制度、官本位制度下形成的官场文化,以及北京城的市井文化,也对老字号的文化氛围、经营方式、商业道德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古都文脉源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营造法式,与城市文化景观和交通线路相关联.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营造的巅峰,同时,又是北京城市最重要的文脉,是北京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最巧妙的结合.沿着中轴线这条主要文脉,可以探寻到整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对古都文脉的研究有利于古都风貌保护和发展北京城市文化旅游观光事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百座都城,其中名闻天下者也有所谓“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之说。但自从1153年金海陵王定都中都(今北京市)之后,北京就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首都,历经元、明、清850年的风雨沧桑,再没有第二座城市可以与之比肩抗衡。金朝曾经三次迁都,导致了三种结果。蒙古统治者适应统治区域的大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先是将首都从和林迁到开平,到忽必烈时又迁都大都,建成一座多民族国家雄伟壮丽的都城。后来明朝又从南京迁都北京,清朝则从沈阳迁都北京。它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东北的会宁府、沈阳,漠北、漠南的和林、开平,还是中原的开封、江南的南京,都不能承担君临天下的都城的任务,只有以北京为首都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北京不愧为“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理论水平,依据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时空交织、人地关联、文理结合、古今贯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对当前我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历史地理学在对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中所具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还论述了历史地理学在古都、古城研究以及在推进古都、古城所在城镇之建设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方面所特具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友君 《太原科技》2009,(10):13-14
2500年源远流长的古城文化.是太原的古老血脉,也是太原的立市之本. 我国共有99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被公认为六大古都,而太原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七朝古都.它是赵国、前秦、北汉的都城,也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的陪都,古老的太原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是李渊发兵、建立唐朝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北京什么时候最美?这个问题的回答因人而异,恐怕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有一家旅游网站在答复网友询问北京的"最佳旅游时间"时,奉上气温、湿度和降雨量等等数字后,得出的结论是"四季皆宜"。不错,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或者说,正是因为这里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我们的先人才在这里生存、繁衍,在这里建城、建都。本期"诗意散步",作者领您逛一逛北京的湿地,  相似文献   

9.
关丹丹 《江西科学》2011,29(2):248-252
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自然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其中对于一些特殊地理形态下的民居,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以烟台养马岛为例,通过对胶东传统民居在山、海、岛的特殊地理形态下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建筑形态的描述,从"山地"、"滨海"、"岛居"3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对于民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都西安     
《科技潮》2004,(B08):18-19
西安,古称长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古都研究陈桥驿自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开展了对历史上的古都的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在最近十年间有了很大发展。所谓古都,是指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独立政权建都的城市。所以古都研究是建立在城市研究的基础上的。它是城市研究的延续。由于历史上的城市,除了极少...  相似文献   

12.
明朝南京城市建设独具特色,其不规则的平面形式、"四重城"的结构等都迥异于在此之前的都城形式,这样的形式反映出当时的建城思想,包括我国古代传统的两大建都思想、南京城市功能的演变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常见树木之国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舟 《科技潮》2004,(4):48-49
作为北京市树之一的国槐,无论是在公园名胜,还是在街巷庭院,京城内几乎随处可见其身影。可以说,“古槐、紫藤、四合院”很早就成为了北京古都风貌的代名词。回首以往,自元代建都起,国槐就一直是北京街道的当家树。当然,京郊的很多村庄也有不少古槐,它们或矗立在村口,或生长在村内的古庙前、古井旁。  相似文献   

14.
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传统民居形态的形成,其中,自然环境是传统民居形态多样化形成的物质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气候、地形、水的因素等;社会文化环境是导致传统民居形态差异的功能导向因素,主要包括民族、传统性因素、宗法制度因素、宗教文化思想因素、技艺因素、防御性因素等.自然环境诸因素和社会环境诸因素二者互动动态...  相似文献   

15.
晓舟 《科技资讯》2004,(4):48-49
作为北京市树之一的国槐,无论是在公园名胜,还是在街巷庭院,京城内几乎随处可见其身影.可以说,“古槐、紫藤、四合院“很早就成为了北京古都风貌的代名词.回首以往,自元代建都起,国槐就一直是北京街道的当家树.当然,京郊的很多村庄也有不少古槐,它们或矗立在村口,或生长在村内的古庙前、古井旁.……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的岭南地区,其独具特色的岭南土著文化能够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成为具有共同特质的岭南文化,是与其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区位、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土著居民的历史作用、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内部地理环境差异、移民等因素分不开的,这些因素构成了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南宋建都杭州,一百四十年间城区人口大增。据《咸淳临安志》统计,宋末咸淳年间的人口总数巳达五十余万,比南宋初期乾道年间增加二倍,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都城纪胜》说:“今中兴行都巳百余年,其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按:疑为百万余口之误);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足见行都之繁庶。”这一段话,更为具体地勾勒出当年杭州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轮廓。 众多的城市居民,主要是由手工业者、商人、摊贩、小业主等市民阶层所构成的。《马可孛罗游记》曾作过统计,“杭州有十二种职业,各业有一万二千户”,并说城内光是手工业  相似文献   

18.
义渠都城地望是北方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基于传世文献记载、地理条件分析、遗址参照和出土文物支撑,对其提出诸多观点,但尚未达成一致见解。“宁县焦村乡西沟村”说受到多数学者赞同,却也存在传世文献运用不够严谨等问题。从区域史视角看,与疆域内其他城市的联系、与秦国关系转变导致的疆域变迁都可能影响义渠都城地望。义渠势力兴衰可能导致都城迁徙,前期都城应位于宁县西北,更加接近关中的米桥乡蒙家村,这里或许是后期都城所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4,(B08):22-25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政治、科学、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她,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古迹之多、园林之美、山水之胜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她更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中国庞大的“人文历史博物馆”。北京是古老之都,也是现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为依托发展北京大都市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北京,既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都城,也是有着强烈现代色彩的商业大都市.近些年来,北京商业整体面貌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一些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市比,在商业的规模、布局、商业文化氛围、商业结构、市场定位以及商业形象等方面仍有欠缺.结合北京特色发展北京商业,这应该是北京未来商业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原则,而以文化为依托发展北京商业应该是未来北京发展国际型大都市商业经济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