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暖的北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孝 《世界科学》2005,(8):27-27,26
对北冰洋底沉积物所作的分析结果表明,距今7000万年前的北冰洋根本没有冰,年平均温度为15℃。这是对现今各种气象模型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水结成三尺厚的冰(泛指比较厚的冰),不是由于一天的寒冷所致。这句成语比喻某一事态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经过长期酝酿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地球会变成汪洋大海吗?JeffGoldberg著吕联成译“极地的冰融化了,大片大片的陆地被海水浸没,四周全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供饮用……”这是凯文(Kevin)主演的影片《水世界》中的一个镜头。这难道是纯科幻影片吗?科学家们已经发出警告:事实上,极地的...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答     
问:人到底能够忍耐自然界多高的温度? 答:30℃是最舒服不过的,这样的温度人体会感到凉热适中。36℃身体开始报警,这个时候,人体会通过蒸发汗水。散发热量进行“自我冷却”。  相似文献   

5.
末次冰消期南海南部的普林虫低值事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安阳  翦知湣 《科学通报》2009,54(17):2527-2532
通过对中法合作“马可•波罗”航次在南海南部陆坡采集的MD 05-2894柱状样(7°2.25′N, 111°33.11′E, 水深1982 m)进行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末次冰消期距今16.0~14.9 cal ka BP之间, 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斜室普林虫)的丰度急剧降低至几乎为零. 这次普林虫低值事件在南海南部普遍存在, 发生时间介于17.0~14.8 cal ka BP之间, 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良好标志. 对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和次表层种P.obliquiloculat的壳体进行Mg/Ca比值分析, 再造表层和次表层海水的温度, 进一步揭示末次冰消期普林虫低值事件时, 表层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而次表层海水的温度明显下降~2℃, 使得温跃层深度随之变浅. 这次普林虫低值事件在时间上相当于H1的气候变冷事件, 反映了南海南部热带海区上部水体垂向结构的巨大变化, 为研究末次冰消期变暖过程中的快速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海鸣  韩源源  孟祥康 《科学通报》2013,(13):1242-1247
虽然冰的熔化是最常见的相变过程,但是对于(预)熔化和准液态表面层仍然存在许多争议,而且关于冰纳米晶体热力学参量与其尺度和维度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很少.本文拓展建立了可描述氢键结合的冰纳米晶体熔化温度、预熔化温度和熔化焓的尺度和维度效应的理论模型.根据模型,上述热力学参量都随着尺度和维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还发现预熔化温度和熔化温度具有几乎相同的尺度效应.模型对冰纳米粒子和纳米线的上述热力学参量尺度和维度效应的预测与相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结果相吻合,从而可以从理论上确定准液态层厚度.研究表明,准液态层厚度并不是恒定不变而是随着尺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这也就是不同的研究报道中会出现不同准液态层厚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0.21~4.18GPa和20~350℃下H2O的电导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0.21 ̄4.18GPa和20 ̄350℃下测量了固相和液相H2O的电导率。结果表明:(1)不同的固相H2O具有不同的电导率与温度压力关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是连续的,但是在2.11GPa与2.58GPa压力之间存在着不连续现象,这与相应压力下的冰Ⅵ和冰Ⅶ是对应的;(2)液态H2O的电导率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高而增大,但随压力的不同分别在0.57GPa与0.9GPa和2.11GPa与2.58GPa与  相似文献   

8.
正environment环境北美五大湖上有许多与冰有关的奇景:冰碴会在岸边波浪的冲击下形成圆圆的冰球;当冬天湖面上猛烈的风刮起冰碴,使其越堆越高,看上去就像起伏不一的"冰海啸"。但其中最壮观的还数"冰火山"。当然,"冰火山"并不是真的火山,它喷出的不是火而是水,"冰火山"的喷发也不具有危险性。通常,当海面温度低至0℃或更低、足以使岸边的海水表面结冰时,"冰火山"就会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芬兰一处海滩罕见地出现上万颗冰球,其中最大的和足球差不多大。它们排列紧密,覆盖了约30米长的海岸线。一颗颗浑圆的乳白色冰球在阳光照射下犹如"冰蛋"。那么,这些"冰蛋"是怎么形成的呢?气候专家说,"冰蛋"是一种罕见的气候现象。小块海冰被大风和海水不断冲击,形成大块的球形冰块。球形冰块是在稍低于0℃的温度下,在浅滩被温度接近冰点的海水来回冲刷形成的。冰块的球面在海水不断拍打作用下变得更加光滑。当海水退潮时,这些冰球  相似文献   

10.
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主要的海洋热源,暖池区表层海温的变化与低纬度大气环流紧密联系,而温跃层变化能够调控暖池区上层海水热含量和结构.为探索末次冰消期(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过渡期)暖池区的上层海水温度变化,利用暖池核心区MD01-2386孔岩芯,分析混合层和温跃层浮游有孔虫壳体的δ18O和Mg/Ca指标,重建末次冰消期十年际分辨率的表层和温跃层温度记录.结果表明:(1)末次冰消期早期,表层和温跃层海水在20~21 ka展现小幅度的初始升温,与岁差参数的起始降低同步;(2)与海因里希冷事件1和新仙女木事件近乎同一时段,表层和温跃层海温都表现出升温停滞的平台;(3)冰消期过程中温跃层海温的变化幅度始终大于表层海温.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有孔虫的δ18O以及Mg/Ca温度变化与婆罗洲石笋δ18O的变化趋势高度吻合,反映了末次冰消期暖池核心区的温跃层动力、表层海温和大气对流活动之间的耦合关系.对比赤道外暖池区的降水指标记录,提出西太平洋暖池大气对流中心的位置迁移或强度变化是解释末次冰消期千年尺度变化期间暖池区降水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百年尺度上暖池上层水体指标记录都体现了明显的220~260 a的周期,与太阳活动的Suess周期近似,可能反映了暖池区上层水体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
车涛  李新  晋锐 《科学通报》2009,54(6):787-791
根据水体和冰在微波波段介电特性的显著差异, 提出了一个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监测青海湖湖冰的封冻与解冻日期的方法. 利用青海湖水文站的观测和MODIS反射率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 表明被动微波遥感亮度温度数据可以准确监测湖冰, 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卫星观测的重复周期. 对青海湖湖冰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 1978~2006年间湖冰持续时间减少了14~15 d, 其中冻结日期推迟了大约4 d, 而解冻日期提前了大约10 d. 湖冰持续日数、封冻日期和解冻日期与年内月平均气温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在0.05的置信水平下, 相关性分别为0.83, 0.66和0.89, 因此湖冰持续日数的年际变化可以反映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渥太华国立研究委员会的化学家沃利宣布他已制造成功高密度的非晶体冰。据天体物理学家推测,在遥远的大行星及其卫星内部应当存在有这种状态的冰。沃利的试验目的就是试图证明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普通的冰能转变成象玻璃一样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2,(6):80-80
问:企鹅的舅为什么不怕冷?答:企鹅的脚之所以不怕冷,是阕为企鹅脚的血管构造比较特殊.动脉和静脉相互缠绕并贯穿组织,这样热的动脉血会与冷的静脉血发生热交换,避免了由于局部温度过低而引起的组织坏死.企鹅是变温动物。这样的组织构造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而这样的温度足够保护它们在冰面上的脚。  相似文献   

14.
胡爱元  文林 《科学通报》2019,64(14):1471-1477
基于格林函数方法,采用Tyablikov近似对格林函数运动方程中的高阶格林函数进行退耦,我们研究了简单立方晶格亚铁磁系统的磁性质,详细探讨了外磁场对系统补偿温度的影响,并对系统出现补偿温度的一般性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小自旋方向的外场h_a为0时,无论大自旋方向的外场h_b取何值,系统都不会出现补偿温度.当h_a有限时,无论h_b为何值,都存在一个最小的h_a值,即h_a~(min).当h_a≥h_a~(min)时,系统出现补偿温度,否则将不可能出现补偿温度,且h_a~(min)的值会随着h_b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对于本文所研究的亚铁磁模型,出现补偿温度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考虑小自旋的外场,且其取值存在一个最小值h_a~(min).当且仅当h_a≥h_a~(min)时,系统出现补偿温度,否则补偿温度消失.通过对比分析以前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亚铁磁系统出现补偿温度的一般性条件,即至少存在一个额外的力使得大自旋的子晶格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度要大于小自旋的子晶格磁化强度的下降速度.只有这样,系统才有可能满足m_a=–m_b≠0的关系,其所对应的温度为补偿温度,否则将不可能出现补偿温度.  相似文献   

15.
王亚玲  杜睿  梁宗敏  周宇光 《科学通报》2012,(25):2413-2418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气溶胶作为有效云凝结核与冰核在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大气和云水样品中,冰核活性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可培养菌株已经成功地被分离筛选出来.其在大气云物理过程尤其是降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大气生物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液滴冻结实验技术,测试了当前已被确定含有冰核活性菌的3种菌属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的代表性标准菌株(P.fluorescen,E.uredovora,X.campestris和P.syringaepv.panici),和被证实具有冰核活性的细菌菌株(P.syringaepv.lachrymans)的菌悬液液滴的冻结温度.结果显示:所测试的目前国际公认的冰核活性细菌属的标准菌株P.syringaepv.panici,P.fluorescen,E.uredovora,和X.campestris并不具备冰核活性,被测细菌菌悬液(OD600=0.25,数浓度108cells/mL)的液滴冻结温度分别是:20.3±2.3℃,21.8±2.3℃,20.8±3.4℃和19.9±3.3℃,与超纯水液滴的冻结温度(20.8±2.7℃)差异不大;而相同浓度下,P.syringaepv.lachrymans(ps1-10)菌株的冻结温度是5.0±0.8℃,具有显著的冰核活性.ps1-10菌株液滴平均冻结温度随着菌悬液浓度梯度降低的变化特征表明,当菌液浓度低于105cells/mL时,菌液液滴冻结温度明显降低,当菌液浓度低于104cells/mL时,菌液液滴与无冰核活性的液滴冻结温度接近.由此本文提出疑问:冰核细菌P.syringae是否能以浸润核化活性在大气真实环境中的冰核异质核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是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郭大勃  元光  宋翠华  顾长志  王强 《科学通报》2007,52(11):1241-1245
考察了温度变化对生长在金属针尖上的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影响, 发现碳纳米管场发射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场发射电流的稳定性基本没有变化, 但是其温度依赖性随金属衬底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这可能是来自碳纳米管的不均匀性以及碳纳米管与衬底界面接触势垒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星球"火星快车"号拍摄到水凝结成的冰“火星快车”号太空飞船上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HRSC)拍摄的照片显示,在火星北极附近一个未命名的环形山的底部有一块水凝结成的冰。飞船在火星1343轨道上拍摄了这些照片。这个未命名的环形山位于VastitasBorealis平原,该平原大部分是在火星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大约在北纬70.5°、东经103°的位置。这个环形山宽35km、深2km。上图中位于环形山底部中央的明亮圆型区域就是残留的冰。由于温度和压力不足以使冰融化,因此这个白色区域终年存在。奇特星系空中现3个太阳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在距…  相似文献   

18.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受控于温度变化,因此烯酮温度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及湖泊环境古温度重建研究.海洋中的烯酮指标与温度的关系较为一致,而不同湖泊中温度关系方程差异较大.从在欧洲、北美和中国不同类型湖泊中已开展的研究看,可产生烯酮物质的藻种差异及不同的湖泊条件可能导致不同的烯酮温度关系.因此,特  相似文献   

19.
温室气体的增加预示着高纬度的全球性变暧对北冰洋的冰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冰的融化使其厚度及面积减少,冰川间隙加大。有关资料多是潜艇在冰下通过声纳测得的,它们还不足以能证实冰的大面积变薄,要想确定其具体趋势则需要更多的资料。海水与冰的复杂混合使得北冰洋成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地理分布及厚度决定着北冰洋与大气的热量、温度和动量交换。气候模式假定大气中CO_2增加会引起极地海冰的明显变化,它反过来又影响海气的相互作用,并对北半球气  相似文献   

20.
小麦花药培养初期高温处理对培养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欧阳俊闻  贾双娥  张弛  贾旭 《科学通报》1997,42(13):1436-1439
培养温度是花药培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过去我们曾在这方面做过比较详细的研究,观察到小麦花药培养对培养温度的反应是比较复杂的,既随基因型的不同而有一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