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GC-MS法测定芜菁子中油脂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测定芜菁子中油脂的组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芜菁子中的油脂,甲酯化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油脂中脂肪酸的成分。结果:芜菁子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软脂酸,芥酸6种脂肪酸,其含量分别为12.5%、19.6%、8.9%、7.4%、5.8%、18.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芜菁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小熊猫主食竹类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内大、小熊猫均以鹅热竹(Bashaniaspanostachya)为主要食物.经采取其竹叶。竹笋和不同年龄的竹茎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并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对Zn,Cu,Mg,Fe,Ca,Mn,K等7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叶和竹笋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于竹茎,尤其是竹叶含量最高,同一年龄竹子在不同季节里和不同年龄竹子在同一季节里其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元宝枫及同属植物种子总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元宝枫及同属植物种子总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元宝枫及同属植物种子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且其氨基酸的组成以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味子中油脂,取样10.0 g提取6 h,得油率为7.91%.对五味子油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联用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油中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达93.30%,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为4.02%.  相似文献   

5.
青葙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青葙种子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其脂肪的含量为12.36%,油脂中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的含量最高,占37.48%,亚油酸次之一,占34.03%,再次为棕榈酸,占23.30%,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4.63%,饱和脂肪酸占25.37%,SFA:MUFA:PUFA为1:1.49:1.45,该研究为其药用功能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同时为菁葙种子的进一步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溶剂抽提了3个不同栽培品种鸡冠花(CelosiacristataL.)籽油,使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测定了籽油的脂肪酸组分.并且对常见品种圆绒鸡冠(C.cristataL.cvChildsi)和两个杂交变种鸡冠花的籽油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圆绒鸡冠籽油含有11种脂肪酸,包括4种微量脂肪酸(TFA).在7种主要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占据优势,杂交栽培变种9501(C.cristataL.cv.9501)和9502(C.cristataL.cv.9502)均分别含有7种脂肪酸而不含有TFA,其含量数值与前者大致相近.饱和脂肪酸(SFA)与不饱和脂肪酸(USFA)之比是1∶3.鸡冠花籽油具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的特点.提示鸡冠花籽油是一种良好的油脂资源,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价值.此外,按Horn's法完成了鸡冠花(杂交变种)种子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鸡冠花种子属无毒类物质.该项结论与古代中医典籍的记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油脂超临界萃取的分离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及其工艺特点,并介绍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将油脂类化合物分离分析,对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一般都必须经过衍生化,然后用GC-MS分离分析,但这种方法不能确定油脂母体与各种脂肪酸的连接关系。本文介绍利用CSFC仪,纯CO2流体,对油脂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8.
食用植物油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常见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对其有关实验条件进行了优选,获得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正常值。测定模拟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获得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肪组成与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常见植物油油品的鉴别及其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法,可快速鉴别常见植物油的种类,对常见植物油是否掺伪可作出快速拱别,同时对掺伪植物油可作定性、定量分析。经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南极磷虾中的油脂进行提取,提取产率达6.14%。将油脂进行皂化、甲酯化,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成, 共鉴定出 21种成分, 主要含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含量分别为9.25%、24.35%、18.25%、20.28%和11.17%;另外,还鉴定出油脂中含有0.68%的奇数碳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青海境内4种豆科野生植物种子油脂中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鉴定出14种脂肪酸,主要由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成,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于65%,α-亚麻酸含量高于25%。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脂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随着胚胎的发育,总脂及中性脂含量明显下降,而磷脂含量趋于稳定,保持在一定水平.脂类在罗氏沼虾胚胎发育中除部分形成组织器官的组成成分外,主要起提供能量的作用.在脂肪酸组成上,胚胎中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酸(SFA)有C14:0,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C16:1n-6,C18:1n-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C18:2n-6,C20:4n-6 (ARA)以及n-3系列的高不饱和脂肪酸(ω-3HUFA) C18:3n-3,C20:5n-3 (EPA)和C22:6n-3(DHA).C18:1n-9和C16:0在罗氏沼虾胚胎发育各时期均占较高比例,是整个胚胎发育期间能量的主要提供者.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作为主要能源的脂肪酸不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从受精卵期到原肠期是主要能源,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从囊胚期到无节幼体期是主要的能源,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从无节幼体期到溞状幼体期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12.
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脂质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取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海养虾 )和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淡养虾 )的肌肉2~ 3g、肝胰腺 1 g,采用 Folch液提取脂肪 ,用气相色谱法 (GC法 )分析测定脂肪的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 :海养虾肌肉含脂肪 3.93% ,比淡养虾肌肉含脂量 2 .79%高 ;海养虾肝胰腺含脂量 1 2 .2 3% ,略低于淡养虾的 1 2 .98%。淡养雄虾的肝胰腺脂肪含量比雌虾高 ,但其肌肉含脂率比雌虾低。在已检测出的脂肪酸中 ,不饱和脂肪酸占大多数 ,而且不饱和多烯酸的含量明显高于不饱和单烯酸 (P <0 .0 1 )。海养虾和淡养虾肌肉脂肪酸含量在 C1 4 :0 ,C1 8:2 n6,C1 8:3 n3 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肝胰腺脂肪酸含量在 C1 8:2 n6,C1 8:3 n3 ,C2 0 :4n6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斑节对虾 (肝 )、日本对虾 (肝 )的主要脂肪酸含量在 C1 6:0 ,C1 8:0 ,C1 8:1 n9,C1 8:2 n6,C1 8:3 n3 和 C2 0 :4n6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脂氧合酶--植物抗胁迫响应的关键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抗胁迫响应中。脂氧合酶途径在抗性机制中非常重要.脂氧合酶是一种非血红素铁蛋白,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含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加合氧分子,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及其一系列次生产物,如C3-,C6-,C9-和C12-醛、酮、醇、酸、酯等低分子量易挥发产物。它们和茉莉酸(茉莉酸甲酯)等构成植物抗性系统的信号分子诱导抗性蛋白合成及一系列抗胁迫反应.本文详述了脂氧合酶的结构、特性、作用机理、生理作用、活性测定方法和人工模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菜籽油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衍生物这一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反应原理、产品性能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两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微藻,对两种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orrutum)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室内培养,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含有较高的C16:O、C16:1和C20:5(EPA),仅含有微量的C20:4不含有C22:6(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3.8%。而等鞭金藻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2、C18:3、C22:6(DHA),不含有C20:4,仅有少量的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达49.8%。两种微藻脂肪酸组成显示出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首次对鹰嘴豆中弱极性成分进行研究.从鹰嘴豆弱极性萃取部位中鉴定了22个化合物,以脂肪酸为主要成分.脂肪酸含量(质量分数)高达81.25%,其中9-十八烯酸和8,11-十八碳二烯酸的含量分别占总量的28.00%和38.60%.  相似文献   

17.
The biosynthesis of glycolipids in E. fasciculatus was studied by 14C label and chase. The fatty acids in sulphoquinovosyl diacylglycerol (SQDG) were almost 16-car- bon and 18-carbon ones. In addition to the two fatty acids, monogalactosyl diacylglycerol (MGDG) and digalactosyl diacylglycerol (DGDG) contained 8.5 mol% and 31.0 mol%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20∶5), respectively, and this fatty acid was usually distributed in the sn-1 position of the glycerol backbone. When plants were incubated with [2-14C] acetate,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 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beled fatty acids in sn-1 and sn-2 among the three glycerolipids. In SQDG, 14C-labeled fatty acids we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the sn-1 and sn-2 positions. In DGDG, 14C-labeled fatty acid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n-2 position. In MGDG, the radioactivity of fatty acids in sn-1 position was far greater than that in sn-2 position after a 30 min pulse label, and the difference in radioactivity between the two positions decreased rapidly.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14C-labeled fatty acids between sn-1 and sn-2 positions might be related to 20∶5 and the biosynthesis of DGDG.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t E. fasciculatus had the same DGDG biosynthetic pathway as that in higher plants and galactosyl transferase was selective for MGDG.  相似文献   

18.
 橡胶籽油经皂化、酸化后再甲酯化,然后用尿素包合法分离其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分离条件为:原料配比m(混合脂肪酸甲酯,g):m(尿素,g):V(乙醇,mL)=1:1.8~2.1:2.8~3,反应温度72~78℃,反应时间120min.得到的产品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质量分数大于90%,产品收率大于35%.  相似文献   

19.
刺梨的炮制及其炮制品中维生素C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微波干燥技术探索刺梨炮制方法,并建立刺梨炮制品中维生素c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1%偏磷酸为提取溶剂,分析柱为迪马C18柱(4.6mm×250mm,5um),检测波长245nm,柱温:30℃;为流动相:0.1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97:3),流速1.0mL/min。结果:在79.24ug/m...  相似文献   

20.
苦瓜籽中脂肪酸的分离鉴定与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浸泡和回流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提取苦瓜籽中的粗脂肪并比较两种方式对脂肪酸提取的影响,发现回流对脂肪酸的提取是更为有效的方式,将粗脂肪经过皂化、酯化得脂肪酸及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分离分析脂肪酸及其甲酯,比较产物谱图发现在脂肪酸图谱上低沸点的脂肪酸含量较高,与脂肪酸甲脂的图谱有较大差异性,色质联用分析得到各脂肪酸与其甲脂的分布情况,证实甲酯定量脂肪酸的做法有待改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苦瓜籽所含脂肪酸种类几乎一样,都存在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但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