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潮白河下游第四纪剖面测量,采集光释光样品2个,显示剖面年龄为(12.36±1.76)~(5.15±0.80)ka,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结合地层厚度,计算出该地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38 cm/a。采集并测试37个粒度样品,频率曲线特征是双峰、左偏双峰、右偏双峰及三峰,说明沉积物成分复杂。概率累计曲线特征是三段式,滚动组分含量存在变化,说明水动力条件存在强弱的更替。地层自下而上沉积模式是黏土-粉砂-粉砂质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潮白河下游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沉积环境为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潮白河下游沉积过程研究、地下水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刘智荣  沈军  王昌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410-14416
为了获取河北三河地区上更新统-全新统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在该区实测一地层剖面,采集磁化率样品进行测试,以磁化率变化为沉积环境代用指标,在前人研究确立的地质年代框架下,运用频谱分析、演化谱分析等方法对地层垂向磁化率变化进行旋回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冲积沉积中存在23ka的岁差尺度旋回,由于剖面较短未识别出更长周期的斜率和偏心率旋回。根据分析结果计算出剖面沉积时限为4-45ka,属于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河流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24cm/ka。磁化率的变化与粒度变化具有正相关性,粗粒沉积磁化率较高、细粒沉积磁化率较低;磁化率的变化受岁差驱动气候变化影响,岁差高值时大气降水对河流补给增多,陆源碎屑增多提高了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含量,反之,则磁性矿物少,磁化率低。岁差驱动气候变化在河流冲积物中的发现,为河流冲积沉积天文驱动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第四纪冲积沉积和地质事件研究提供新的年龄约束手段。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作为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第四系厚度较大的沉积区之一,历来是我国地学、生物学和气候学研究的重点区域;但其南岸研究比较薄弱。在对杭州湾南岸第四系BZK1钻孔岩芯沉积物特征、地质年代、孢粉、有孔虫和介形类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第四纪地层对比、古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特征。钻孔揭示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22.00 m(约10.77 ka B P.),其下至孔深44.60 m为晚更新世地层,全新世沉积速率大于晚更新世。研究表明: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29.6~10.8 ka B P.晚更新世时期,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为气候温暖较湿的滨海河口湾半咸水环境;10.8~9.5 ka B P.早全新世早期,以针叶与常绿阔叶林为主,推测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潮上带湖沼环境;9.5~5.9 ka B P.全新世早中期,以常绿阔叶与针叶林为主,气候温和较湿,受海水波及;5.9~0.5 ka B.P.全新世中后期,以常绿阔叶与针叶林为主,属滨海-内陆架环境,该阶段后期海水已退出本区,气候由温暖湿润渐渐转凉。结果显示杭州湾南岸气候-环境-海平面-沉积速率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上述研究可丰富杭州湾南岸第四纪地层学、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为邻区晚更新世生物地层对比以及古植被和古环境分析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厦门湾—九龙江口地区3个钻孔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沉积相和年代数据,探讨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孢粉分析结果表明,MIS4阶段早期以来该区的古气候演变包括:晚更新世偏冷干—早中全新世(约8~5.5 cal.ka BP)温干转热湿—晚中全新世(约5.5~2.5 cal.ka BP)较暖湿转温和稍干—晚全新世(约2.5 cal.ka BP至今)暖湿等的波动和变化。晚更新世全球范围的大幅降温在本区影响较大,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温湿度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干扰在晚全新世以来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现代黄河下游沉积环境演化,在原阳段钻取了两个钻孔岩芯(YHX-1、YHX-2),通过对钻孔沉积物粒度测试与分析,运用沉积物粒度参数、频率曲线与概率累积曲线,结合沉积物岩性及周边钻孔年代信息,划分研究区钻孔地质年代,揭示研究区沉积水动力条件及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YHX-1分为7个沉积段,YHX-2钻孔为11个阶段,中更新世时期,两根钻孔以中细砂为主,沉积相以河床亚相为主;晚更新世时期,钻孔经历短暂河漫滩微相,进入漫长的河床相沉积;全新世早期,YHX-1钻孔由湖泊沼泽沉积转变为河漫滩沉积,YHX-2钻孔为河漫滩沉积;全新世晚期,黄河改道流入当今河道,两根钻孔河床沉积相对比分析表明,改道后黄河主河道经历由北向南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汉中盆地军王村黄土-古土壤剖面的色度特征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中盆地城固县军王村(JWC)剖面的色度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磁化率、烧失量、氧化铁进行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亮度(L*)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红度(a*)的变化与氧化铁含量密不可分;色度参数曲线与磁化率曲线具有同步的变化趋势,其中L*、a*、a*/b*对气候响应敏感,能作为较好的气候替代指标,记录了该区的气候和成壤环境变化;各色度参数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晚更新世末期气候冷干→全新世初期气候开始转向暖湿→全新世中期气候湿热→全新世晚期气候暖湿降低,但晚更新世末期的气候并不是持续稳定的,在38.8~25.6 ka BP期间出现了短暂的相对温暖湿润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沉积年代序列,揭示其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变迁规律,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白鹿塬刘家坡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 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 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8.
泥河弯盆地井儿洼剖面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古地磁测年结果全部为正向极性 ,剖面顶面下 3.0 8m处白垩质粘土层铀系不平衡法测年结果为 (50 6 0 0± 6 70 0 )aBP ,据此确定其磁性地层学时代为布容正向极性时 .剖面底部未出露B/M界限 ,说明地层时代晚于 78万aBP .依据磁性地层学特征 ,井儿洼剖面可与虎头梁剖面对比 ,并能与红崖南沟、大道坡、郝家台等剖面的上部或顶部对比 ,属泥河湾组Ⅲ段 .井儿洼、虎头梁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晚于红崖、铺路等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 ,它们分属不同的石膏沉积旋回 .井儿洼剖面出露的湖相地层记录了古湖的消亡过程 ,是研究泥河湾古湖晚期历史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东南缘的沉积范围,对其东部济源盆地西承留剖面中晚三叠世沉积地层进行实测,运用沉积学原理判断沉积环境,同时运用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其地层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济源盆地西承留剖面中晚三叠世早中期以黄绿色长石砂岩和泥岩沉积为主;砂岩粒度较细,晚期以灰绿色泥岩、...  相似文献   

10.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五龙峰黄土剖面,在短短12万年内沉积了66 m厚的黄土,大大超过了黄土高原地区,这是本区地层沉积的一大特点.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地层古生物化石、粒度、磁化率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了五龙峰黄土剖面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自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中期该区经历了3次较大规模的古气候冷暖旋回.该研究成果为当地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地质考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该地质公园的地质科普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临河凹陷是河套盆地的一部分,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其内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地层,是第四纪环境演变的理想场所。通过分析临河凹陷中QK3钻孔地层的粒度特征,结合年代地层重建了研究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189.9 ka.BP~220.26 ka.BP表现为滨湖相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38.5 ka.BP~117.47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和河漫湖泊的交替沉积环境;13.49 ka.BP~38.5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相沉积环境;13.49 ka.BP以来表现为河漫湖泊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鲁西地区汶东凹陷内晚更新世—全新世37个沉积物样品中孢粉定量统计分析,共统计了孢粉2718粒.统计结果显示:在18个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共鉴定62个属种,其中临沂组地层藻类植物孢子明显增多.在对孢粉的种类、数量及其组合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汶东凹陷地区的植被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植被演变特征为:落叶阔叶林—地面植被覆盖低的荒漠—草原—河流、湖泊遍布的荒滩;气候变化趋势为:温暖湿润,略偏干—寒冷干燥—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对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第四系BZK02孔(孔深322. 1 m,取芯率大于96%),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古环境演化、沉积层序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孢粉类型鉴定133种,有孔虫鉴定17属29种,介形类鉴定7属8种。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第四纪沉积地层依次为上新统嘉兴组一段(299. 8~322. 0 m)、早更新统嘉兴组(160~299. 8 m)、中更新统前港组(87. 3~160. 0 m)、晚更新统东浦组(72. 0~87. 3 m)、晚更新统宁波组(18. 6~72. 0 m)、全新统镇海组(0~18. 6 m)。古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上新世以残积坡、河流沉积为主,气候温冷偏湿;早更新世以河流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变化的2个旋回;中更新世早期为河流-滨海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晚期为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以河湖、潮坪、河口沉积环境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温暖偏干-温暖偏湿-寒冷干燥变化;全新世以浅海相、河湖相、湖沼相沉积环境,气候特征早期为干冷,晚期温暖偏干。  相似文献   

14.
昭通—鲁甸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凉山次级活动块体南部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滇东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为进一步了解断裂活动程度和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工程及样品采集与年代学测试等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昭通—鲁甸断裂带北东向3支次级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强烈,运动性质以逆冲兼具右旋走滑为主.(2)昭通—鲁甸断裂上,新棚子村开挖的探槽揭示出断层错断了晚更新世地层[(32 510±30)a BP];根据黏土层明显的砾石定向排列及砂石层扰动现象,推测断层可能错断全新世地层[(10 880±30)a BP].研究成果对滇东北及川滇交界地区地震趋势及地震危险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上海地区的第四纪海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并综合其他资料,证明上海地区东部第四纪以来经历过四次海进:晚更新世中期和全新世的海进较强,形成浅海相沉积;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早期的海进较弱,仅有海陆过渡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饶峥  刘晓东  刘帅  龚志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170-10176
内蒙古塔木素地区地处中蒙边境,位于阿拉善右旗,是高放废物粘土岩处置库的预选场址。预选区内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发育多条断裂构造,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对于预选区有利地段的最终确定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塔木素地区北部靠近控盆断裂的塔木素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光释光定年技术研究该断裂晚第四纪的活动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发现塔木素断裂东段错段一条干枯的河流,我们对河流阶地采集光释光样品,测得光释光年龄为56.8±5.2ka,结合河流阶地的高程曲线可以看出塔木素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弱。  相似文献   

17.
讨论三峡和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的影响。以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沉积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夷平面、阶地及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依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曲线及沉积特征,认为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趋势相似,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及中更新世暖湿气候到晚更新世干冷气候的转变。结合全球气候背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气候影响等方面的资料,认为150 ka B.P.之后青藏高原隆升至4 km时,青藏高原对三峡及宜昌地区的古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安神禾塬全新世黄土磁化率反映的古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西安神禾塬鱼包头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结果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得出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将西安地区10 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结论全新世以来,西安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周期性、不稳定性和趋势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逍遥—栖霞期)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上石炭统上部—中二叠统下部的浊积岩进行岩石、岩相和时空变化特点的分析。结果从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到中二叠世早期,浊积岩的沉积范围显著减小,沉积区域在向西南方向收缩的同时水体则进一步加深。结论这种沉积-构造特点反映当时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处于强烈的构造活动状态,南天山造山带向塔里木地块的冲断推覆可以导致这种沉积-构造格局;从沉积学的角度提出南天山造山带在晚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可能处于碰撞造山作用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广州地区南北2个不同沉积地貌区的钻孔进行孢粉分析,结合测年和沉积信息,分析了广州所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在晚更新世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经历了偏冷干-偏凉干-暖湿-热湿-偏凉干-冷干的变化过程,末次冰期对本区具有明显影响,使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孢粉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全新世气候明显转暖湿,整体上以暖湿为主,但出现了一些小的气候波动事件,最明显的是在2 250 a BP 前后偏凉干的变化;该区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各经历过一次海侵,两孔反映的气候期和海平面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也有很好的对应。两孔在地层、沉积相和孢粉特征上的差异是地理位置、沉积环境和基座地貌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