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岩心分析化验数据分析整理,总结出渗透率极差法、累计渗透率贡献值法、驱动压力梯度法定量求取低渗透储层单砂体内部高渗透段的下限值,3种方法相互验证.强水动力条件是低渗透砂岩油藏单砂体内部高渗透段的沉积成因,后期次生溶蚀孔是其微观成因.高渗透段相渗曲线具有驼背型特点,初期稳定高产,后期水窜.采用贝叶斯判别分析法建立了不同渗透层段的判别函数,进行了非取心井的高渗透段的定量识别,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高渗透段的空间分布规律,席状砂微相的高渗透段主要发育在单砂体内的中下部,连通性好,分布面积大,长宽比为3∶2;河口坝微相的高渗透段主要分布在中部,长条状分布,长宽比4∶1.结合高渗透段的生产特征,提出封堵高渗透段,扩大波及面积,采用泡沫气驱方式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会产生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数据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精细油藏描述数字化系统基于GIS平台强大的空间管理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提高油田的决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广利油田纯化镇组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东营凹陷广利油田纯化镇组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作用以及粘土矿物对孔隙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及低渗透特征。研究表明,该储层成岩作用较强,并进入了晚成岩阶段A亚期,储层孔隙以次生成因为主,发育粒内溶孔及微孔隙,粒间孔隙多被充填,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低孔细喉为主。以伊/蒙间层为主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且以自形较好的晶体形式充填在孔隙中,在油田开发中应注意其潜在的水敏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就低渗透油层采收率与渗透率的关系及采收率与驱替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岩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层,其采收率值与地层渗透率存在明显依赖关系。随着渗透率的降低,采收率明显降低。驱替速度对采收率也有明显的影响。驱替速度逐渐增大导致采收率先是显著增加,达到最大位后又趋减小,并存在使采收率最大的一最佳驱油速度。实验说明,低渗透油层中多相渗流具有某些特殊规律,它与低渗透率及地层孔隙结构特征有密切关系,对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油藏品质指数和流动层指数4个岩石物性参数,应用交会图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油藏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其取心井和非取心井划分为A,B,C,D 4类流动单元,并依据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通过井间流动单元预测,确定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在4类流动单元中,A类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下部;B类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C类储集物性一般;D类储集物性最差.实际应用效果说明流动单元法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6.
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油藏品质指数和流动层指数4个岩石物性参数,应用交会图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油藏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其取心井和非取心井划分为A,B,C,D4类流动单元,并依据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通过井间流动单元预测,确定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在4类流动单元中,A类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下部;B类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C类储集物性一般;D类储集物性最差。实际应用效果说明流动单元法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对吉林油田W地区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储层岩石矿物成熟度低,具有以细砂和粉细砂岩为主的储层岩性特征,这为低渗透储层的形成提供了先天条件。后经成岩压实作用及粘土矿物的充填,造成孔喉半径变小,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空间对水的滞留能力加强,束缚水饱和度高,油层与水层电阻率差别减小,电阻率增大指数小于3。岩心实验结果分析还表明,综合物性参数可用于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且与束缚水饱和度有很好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在6种不同矿化度溶液下测量完全饱和溶液的岩心电导率,岩心电导率与溶液电导率的关系曲线表明,粘土矿物不存在附加导电性,阿尔奇公式仍可用于求取含水饱和度。用该模型对油田12口井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其解释油水层效果与原有模型相比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储层特征与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目前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对吉林油田W地区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储层岩石矿物成熟度低,具有以细砂和粉细砂岩为主的储层岩性特征,这为低渗透储层的形成提供了先天条件.后经成岩压实作用及粘土矿物的充填,造成孔喉半径变小,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空间对水的滞留能力加强,束缚水饱和度高,油层与水层电阻率差别减小,电阻率增大指数小于3.岩心实验结果分析还表明,综合物性参数可用于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且与束缚水饱和度有很好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在6种不同矿化度溶液下测量完全饱和溶液的岩心电导率,岩心电导率与溶液电导率的关系曲线表明,粘土矿物不存在附加导电性,阿尔奇公式仍可用于求取含水饱和度.用该模型对油田12口井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其解释油水层效果与原有模型相比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储层以低孔、低渗为主要物性特征.裂缝系统的发育极大改善了渗透系统,作为油气主要富集、储存的场所,最终影响低渗透储层的油气含量.对低渗透储层裂缝系统从裂缝的性质、产状、长度、开度、密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车镇凹陷东南部的低渗透储层裂缝系统进行分析得出,裂缝类型主要为张性裂缝和剪性裂缝,高角度斜交裂缝居多,裂缝延伸长度在5~10 cm,裂缝密度灰岩最大,砂岩次之,泥岩最小.岩心的有效裂缝开度相对较小,裂缝宽度越大,裂缝充填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史家地区沙三段低渗透储层微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营凹陷史家地区沙三段低渗透储层的岩石成分,物性,成岩作用,孔隙结构以及粘土矿物的潜在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储层成岩作用强,成岩阶段为晚成岩A期;储层孔隙类型以次为主,孔隙结构以大孔较细喉为主。  相似文献   

11.
确定了敖南油田储层的水敏系数在0.20—0.50之间,具有中-强水敏性;岩心实验表明:注入水对敖南油田低渗透岩心产生持续的伤害,伤害率小于20%。注入水中悬浮颗粒粒径对地层渗透率产生影响。当粒径小于2.0μm时,渗透率下降小于10%。  相似文献   

12.
用无因次分析法对低渗透岩心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新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方程,并建立了油水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中储层参数、流体特性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非达西渗流的影响,注水开发时容易发生指进现象,而地层倾角的增大可以削弱指进;地层原油粘度的增大会增强开采难度,而地层渗透性能的改善会使油井产能提高。因此,低渗透油藏应加密井网,强化注水以扩大生产压差,从而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油田断块含天然裂缝的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本实验在常规渗流实验岩心夹持器末端增加了一套回压控制装置,渗流实验过程中,通过给岩心施加不同的回压,模拟了储层在变压条件下的流体渗流情况。得到了裂缝性低渗透储层岩心水相渗透率随回压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有明显的改造,裂缝开启前,储层渗流可以看作是基质岩石渗流,裂缝对渗流的影响不大;裂缝开启后,由于其渗流能力较强,将发挥主要的渗流通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理论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描述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随压力梯度变化的渗流能力修正因子,建立了描述低渗透多孔介质的非线性渗流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黑油模型模拟器中,初步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符合的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在油水井附近压力梯度较大的区域,渗流能力修正因子值较大;在远离油水井连线区域,渗流能力修正因子值较小。  相似文献   

15.
低渗气藏岩心孔隙结构与气水流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楚低渗气藏岩心孔隙结构及其对气水渗流的影响,综合物性测试、核磁共振、压汞、气驱水等实验技术,研究了某低渗气藏岩心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水的赋存状态以及气水流动特征。研究表明:该气藏岩心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孔喉半径细小,排驱压力大,分选较差,岩心渗透性受孔喉半径大小控制;低渗气藏岩心孔喉中含水使气体流动产生启动压力,气驱压力低于启动压力时,气相流量为零,不能有效流动;水在低渗岩心孔隙中以可动水和残余水两种形式赋存,在气驱实验过程中,随着气驱压力增加,气体开始流动,水的赋存状态会发生改变,岩心孔隙中的水会被逐渐驱出,岩心渗透性能得到改善,气相流量也会增加。所以,对于低渗含水气层,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控制气水渗流是有效开发的关键。该研究成果对低渗气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塔里木油田吐孜地区裂缝性储层的特点 ,采用复配的屏蔽暂堵技术对重点勘探井吐孜 3井的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取与该井地层构造相似的具有代表性的岩心进行了暂堵评价实验 ,并对暂堵方案进行了优选。室内实验及对现场井浆的分析结果表明 ,钻井液配方中加入复配的暂堵剂后 ,其性能无明显变化。但采用优选的复配暂堵技术后 ,裂缝性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显著提高 ,说明这种暂堵技术能较好地保护裂缝性油气藏的储层。  相似文献   

17.
低渗油藏油气两相渗流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已有的实验结果 ,建立了低渗油藏油气两相渗流的理论模型 .分析表明 ,当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 ,就得到中高渗流油气两相渗流表达式 ,因此统一了油气两相达西流和非达西流的渗流方程 .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是影响低渗油藏开采率低的主要因素 ,当其达到一定值时产量会特别低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归一化处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根据大庆朝阳沟油田提供的十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首先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两种类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两种类型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并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对其开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符合第一类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区块提液能力有限;符合第二类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区块含水率高于50%以后可以提液,最大提液幅度为初期产液量的1.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中非均质性的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描述技术 ,特别是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描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非均质性的合理表征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介绍了包括垂向上细分层策略、细化相渗类型及辅助技术 ,单网格的非均质性界定和渗流规律研究及单网格层次体现流体物性的非均质性等储层非均质定量描述的数值模拟表征技术 ,其目的在于缩小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非均质性表征尺度 ,保证油藏地质模型与油藏数值模型的准确对接 ,提高预测精度和指导生产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6油层是盆地的主力油层.以盆地东部的甘谷驿油田为例,分析了该油层的沉积微相特征、产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储层的沉积微相控制油井的产量;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渗透性好,油井产量高;高产油井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与储层的沉积微相展布、渗透率平面展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