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典型细长体翼面结构的特点,采用单振动台激振、柔性夹具及多点平均响应控制的方法进行振动疲劳试验:通过对试件进行振动载荷虚拟加载,确定目标模态;设计柔性夹具对其进行柔性支持,使试件在柔性夹具支持下共振频率、振型与目标模态一致;通过虚拟加载的方法,研究试件翼面加速度响应,选取加速度响应较大的两个点和较小的两个点进行四点平均,控制振动台的载荷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设计的柔性夹具在振动试验中使试件复现了目标模态;通过虚拟加载方法在试件翼面确定了四个控制点进行平均控制,精确控制了试验载荷加载。 相似文献
2.
3.
4.
为解决立管等水下细长体作业的安全问题,并提高其作业效率,将悬垂型水下细长体离散为多个分段.根据力学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列出每个分段的平衡方程,然后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当上端水平周期运动时,分别改变上端运动幅值、上端运动周期和下端吊重质量,获得细长体的运动响应幅值包络线.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得出悬垂型水下细... 相似文献
5.
卫星结构由于其应用环境的特殊性,对重量、变形量级等都有严格的限制,在其结构设计时除进行数值计算外,键部件必须进行模型试验。基于弹性力学的线性叠加原理,针对多点承载桁架式卫星结构的静力试验,提出“单点加载,多点输出”的测试方法,采用该方法的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7.
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细长体大攻角绕流背风面两侧主涡沿轴向交替形成、飘起、脱落的过程,提出了绕流截面流态拓扑结构的轴向演化规律,详细描述了主涡诱导产生二次涡、二次涡分割主涡衍生出tertiary涡、主涡与异侧二次涡绕合、主涡分割异侧主涡形成脱体涡等现象,突出了二次涡、tertiary涡的作用.分析了攻角大小对拓扑结构的影响:随攻角增大,轴向演化进程加快,非对称性增强,非对称流态向头部靠拢,准定常流动区域向前体收缩. 相似文献
8.
基于Hamilton原理和高阶模型理论,建立了旋转刚柔耦合智能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SMC)对结构的振动进行控制.通过一阶近似模型理论考虑了结构轴向、横向和转角相互间的耦合作用,即考虑了柔性梁和智能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了考虑离心刚化效应的有限维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法对结构的振动进行抑制.滑模面通过最优化方法得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带有参数扰动的旋转柔性智能结构振动. 相似文献
9.
柔性智能桁架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只获得加速度的情况下,针对空间柔性智能桁架结构,进行了主动控制方法时仿真实验。实验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加速度,建立了有信号调理、模数转换和微机实时测控的实时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扫频激励进行了实时控制实验,给出了控制前后节点30y方向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变化情况及控制某一阶模态时被控模态响应曲线。验证了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方法设计的空间柔性智能桁架结构振动主动控制规律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使被控模态阻尼比增加,频响函数的幅值衰减减较大,有较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讨论柔性构架结构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建立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构危险点的动载荷时间历程;利用有限元准静态分析法,获得应力影响因子;利用模态分析技术获得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确定结构的危险点位置.基于危险应力分布的动载荷历程,结合材料特性曲线以及线性损伤理论,进行标准时域的柔性结构应力应变的循环计数,损伤预测和寿命估计.应用该方法对构架结构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预测精度有效,可以有效提高结构耐久性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柔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传感器/执行器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二维柔性板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出发 ,采用一种基于能量的传感器 /执行器的最优配置策略。使用该准则可以很自然地研究整个动态模型的可控性和可观性 ,进而确定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位置。实例中的针对柔性板的数值仿真过程表明了该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板结构形状的规则性,提出用有限条法进行建模,将二维薄板的控制设计降为一维控制问题的设计。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采用独立模态控制法,把原问题进一步降维,成为一系列标量微分方程的优化设计问题。从而减少了振动主动控制设计的计算量和难度,能够很容易地用线性二次最优算法求得控制反馈量。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振动控制的神经网络离散逆系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线性结构振动控制难以用线性控制方法精确控制的情况,提出神经网络离散逆系统方法.建立了结构的离散化模型,再用神经网络将非线性系统通过逆系统变换变为伪线性系统,对该伪线性系统可以用一般线性方法精确控制.该方法将非线性结构控制问题转化成了线性结构控制问题,使问题难度大大减小.对某非线性建筑结构振动作了控制仿真,实现了精确线性化,控制效果曲线与对线性结构控制效果曲线几乎完全吻合.神经网络离散逆系统方法发挥了神经网络和线性控制各自的优点,可用于强非线性结构的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