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reactor effluent air cooler,简称REAC)作为石化装置重要冷换设备铵盐腐蚀风险较大,工程上通常采用空冷器前注水消除NH4 Cl等铵盐沉积堵管问题,因此,注水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石化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以某石化企业REAC前注水孔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孔数、等效直径比、相对厚度等因素对孔板压损系数的影响机理,评估孔板结构对多元流体均流平衡效果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孔数和等效直径比下,压损系数随孔板相对厚度的增加先快速减小随后趋于稳定,其临界孔板相对厚度为0. 822.在相同等效直径比和相对厚度下,薄孔板的压损系数随孔数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压损系数与管道出口流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考量下孔板相对厚度为1.474时,单孔孔板结构均流平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核级节流管道的流动-振动-辐射噪声仿真模型,并基于实验和仿真研究了辐射噪声产生的机理及节流孔径和来流流量对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 节流管道的噪声受节流管道流场中流体尾迹涡的影响:流体在管壁上产生周期性的激振力,且激振力的频率与管道模态所对应的频率相近,从而加剧了振动,导致辐射噪声的产生. 此外,随着节流孔直径的增加,节流管道的振动及辐射噪声逐渐减小;随着来流流量的增加,节流管道振动以及辐射噪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钱玲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1):71-74
减压孔板是消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减压设施,对其正确的设置与计算是消防系统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借鉴前人基于设计手册中水头损失公式进行改进的做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减压孔板的水力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流流量的增加,减压孔板作用增强,压降幅度增大,孔径d与管径D比(d/D)越小降压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孔板用于压力管道中测量流量,其特点是过流量小、流速低,而资料介绍的孔板流量系数都由模型实验得出.格鲁吉亚卡杜里电站采用跨流域引水方式,其引水道模型实验中采用此测流方法经济实用.本文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孔板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流速分布和流量系数,通过模型实验对低流速孔板的流量系数进行了验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在上述电站引水道模型试验中采用孔板测流的流量系数,试验结果完全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7.
为探究节流孔板开孔形状及结构对管道压降效果及振动辐射噪声的影响,在消声室内对开孔面积相同的圆形和方形节流孔板、开孔面积不同的圆形节流孔板、圆形台阶状节流孔板进行了振动及声压级测试,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节流孔板性能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方形节流管道的流体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最大,与同样开孔面积的圆形节流管道的压降最大相差12.6kPa,且该管道测点在全频域范围内的应变幅值和声压级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管道;台阶形节流孔板使管内流体局部最小压力有效提升,减少汽蚀的产生,故该管道辐射声压级最小. 相似文献
8.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简单、强度可靠、技术成熟、耐高温高压,所以是目前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航空等许多行业。传热强化一直是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热点,而折流板的结构对壳程的传热特性尤为重要。首先采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弓形折流板和盘环折流板的流场和流阻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壳程采用盘环折流板比弓形折流板传热效果好,但对应的流阻比弓形折流板的要高,产生的压力损失比弓形折流板的大。其次通过实验验证了弓形折流板和盘环折流板对流体传热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可为工程管壳式换热器折流板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折流板换热器振动及防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3):257-258
分析了折流板换热器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并对针对换热器振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用圆钢杆代替折流板的“折流杆换热器”、以扁钢代替圆钢杆与支撑圈一起构成抗振栅的“折流栅换热器”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折流板间距对换热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简化模型下弓形折流板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对应于不同间距/螺距时。流动参量的变化对换热器整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对应的壳程压力损失和换热系数均随壳程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螺旋折流板结构单位压降下换热系数大于弓形折流板,并且其性能受折流板螺距变化的影响较小,体现了螺旋折流板结构的优越性。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结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Ritz方法分析了异形变厚度板的自由振动。构造了一种合适的任意三角板的自由振动振型函数,给出了三角板自振频率参数的表格以及计算变厚度异形板的固有频率参数的方法。分析了泊松比对薄板自由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样条无单元法在弹性薄板振动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结构动力微分方程和三次B样条函数为基础,按一致质量矩阵,推导出样条无单元法分析弹性薄板动力问题的具体计算格式,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该方法适用于不同边界条件的弹性薄板的动力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求解薄板动力的特征值问题具有较高精度、易于实施等优点,用较少的结点离散就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压电臂在水中的阻尼以及绝缘和腐蚀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内置悬臂梁的水下压电能量收集装置。首先对带有质量块的压电臂进行了自由振动衰减实验,确定压电臂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以及机电耦合系数,得到了压电臂固有频率与阻尼比随负载电阻变化的规律。之后在水槽中进行了流致振动能量收集实验,通过调节流速大小,在同一流速下更换不同阻值负载,得到输出电压及功率随流速及电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输出电压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大而增大,在某一流速下会产生锁频现象,使得输出电压及功率最大。数据分析得到各电阻的最大功率出现在U=0.816 m·s~(-1)处,系统的最大功率出现在电阻值为680 kΩ时。 相似文献
14.
压电陶瓷矩形薄板振子的弯曲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书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
在矩形薄板四边自由及简支两种边界条件下,导出了振子共振频率方程的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弯曲振动压电陶瓷矩形振子共振频率与其振动模式、几何形状及尺寸之间的相互关系.矩形截面压电陶瓷细长棒的弯曲振动以及细长条矩形振子的条纹模式弯曲振动,可以由本文理论直接导出.实验结果表明,振子弯曲振动共振频率测试值与理论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弯曲振动圆盘在空气强功率超声领域方面应用广泛.对于给定的工作频率,弯曲振动薄圆盘的半径和厚度的选择存有多种,哪一种才是辐射效率最高的设计方案呢?作者从弯曲振动薄圆盘的振动特性出发,推导了弯曲振动圆盘在自由、固定和简支边界条件下模态声辐射效率的表达式.利用高斯数值积分,计算了前四阶振动模态下弯振圆盘的模态声辐射效率,得到了圆盘在给定激励频率下某一固定模态振动时的最大声辐射效率及圆盘在此状态时的尺寸,这个尺寸就是最佳设计尺寸,为弯曲振动辐射薄圆盘和阶梯圆盘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锥形剖面环形聚能器径向振动等效电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机电类比原理,给出了锥形剖面薄圆环形聚能器的轴对称径向振动等效电路,由等效电路得出了其径向共振频率方程.采用静电激振法,测量了两个锥度分别为6.30和11.3。的环形聚能器径向共振基频,并进行了仿真,理论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这对利用等效电路分析变厚度环形聚能器的径向振动及工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根据滚珠轴承结构特点,研究单列向心球轴承转子系统运行过程中由轴承支承刚度变化引起的参数振动,并分析由轴承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造成的一系列强迫振动,总结系统中轴承引起的各类非线性振动的振动频率成分,最后在120MD60Y6型号电主轴上进行振动测试,对振动信号进行滤波提纯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速条件下,单列向心球轴承引发的各种振动频率成分所占比重较大,其幅值随着转速的增加发生细微变化,但其幅值比重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胶接振动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不同大小层间分层层合板结构分析,讨论由胶接所产生的拉伸和剪切刚度对含层间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基于修补分层损伤结构变形特点,将含损层合板的基板、上子板和下子权采用Mindlin板单元离散,而损伤区修复效应以胶接单元模拟,建立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含损层合板的振动分析,验证采用的修复分层损伤胶接单元的正确性;依据拉伸和剪切胶接刚度对含损层合板固有频率的分别影响与综合影响,得到对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修补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气-液两相流通过孔板的局部阻力计算是工程设计中有待于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并在低压空气-水两相流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与实验符合得较好。作者又将计算值与高压蒸汽-水系统的实验数据作了比较后发现,该模型亦基本适用于高压蒸汽-水系统。因此,本文提出的模型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其精度也能满足一般工程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MW核供热堆(NHR-200)主换热器的设计工况,针对其传热管振动时流体弹性不稳定、旋涡脱落和湍流激振的主要机理,依目前换热器设计所通常采用的防振判据,对主换热器传热管振动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NHR-200主换热器在其设计工况下运行时,不会发生流体弹性不稳定所导致的大振幅振动,如果运行偏离设计工况,那么U型管的弯管区是首先引起注意的区域;在设计工况下,传热管各区不会产生疲劳破坏,传热管的相互碰撞和剪切与磨损的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