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分析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指示人类工程活动、断裂及地层岩性等对崩塌、滑坡的控制作用,基于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筛选出坡度、坡向、坡高、地层岩性、断裂、植被覆盖、河流侵蚀(干流、支流)、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10个评价因子,基于GIS和信息量模型,进行燕子河流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和河流侵蚀是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集中分布于燕子河干流、主要支流和公路沿线及断裂密集发育的中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2.
李晓军 《甘肃科技》2005,21(10):146-150
该滑坡为一堆积层古滑坡,滑坡局部复活的原因主要是人工开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而产生滑动。作者经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对滑坡的野外勘察,在深入调查研究滑坡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因素及人文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和预测,并且进行了方案比选,提出了整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三峡库区某边坡工程实例为背景,选用拟静力法对地震荷载进行模拟,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库岸边坡在地震和库水变化综合作用和仅在库水变化作用2种工况条件下的位移和等效塑性应变进行了计算,通过对2种工况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地震作用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及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划分土地等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广泛调研确定各因子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在GIS中构建带有决策稳定因子的非线性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多种非线性模型与线性模型的对比,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确定研究区土地级别;采用栅格图像差值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对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FAHP-非线性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适合解决多因素、多标准且不便于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反应了指标对于决策稳定性的定量化影响.研究结论初步突破了对传统线性模糊综合评价的认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分析库水升降作用下库岸边坡稳定性,以三山岛金矿的仓上露天坑尾矿库高陡岩质边坡为依托背景,选取库岸边坡岩样分别进行自然状态下和不同“饱水-失水”循环次数下的单轴抗拉强度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考虑“饱水-失水”循环对岩石的损伤影响,在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引入了“饱水-失水”循环作用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累积损伤率,对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了改进,确定了库岸边坡的岩体力学参数。以此为基础,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库岸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水升降作用对库岸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损伤作用十分明显,随库水升降循环次数的增多,库岸边坡岩体力学参数不断劣化。数值模拟监测情况与实际工程的位移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整体误差较小,证明岩体力学参数计算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库岸边坡将在经历30次“饱水-失水”循环作用后最终破坏失稳。其所得结论能够为类似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江三峡(重庆段)2002年Landsat ETM 和SPOT遥感影像解译资料,结合其他图文资料及现场调查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相关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库.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定义峡谷景观视觉敏感度各评价指标的模糊函数,并在GIS中利用地图几何代数(map algebra)求出单因子对各个级别的隶属度函数并建立每个栅格点的模糊关系矩阵.利用Delphi法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集.通过GIS的栅格运算模块(grid caculator)对同一敏感级别的各个指标进行加权运算,得出每个栅格相对于各个级别的敏感度隶属度的综合指数,根据最大化原则确定每个栅格景观视觉敏感度级别.结果表明:①长江三峡(重庆段)景观视觉敏感度可分为4级,其中一级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2.38%;②景观视觉敏感度与观赏视距有较强的相关性;③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知名度较高的景观具有高敏感度.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研究区域的景观规划、保护与管理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郝建奇  孙强 《河南科学》2014,(3):421-424
结合坡体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特征,进行了不同水位情况下的斜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了不同蓄水水位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分析库水升降作用下库岸边坡稳定性,以三山岛金矿的仓上露天坑尾矿库高陡岩质边坡为例,选取库岸边坡岩样分别进行自然状态下和不同"饱水-失水"循环次数下的单轴抗拉强度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考虑"饱水-失水"循环对岩石的损伤影响,在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基础上,引入了"饱水-失水"循环作用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累积损伤率,对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了改进,确定了库岸边坡的岩体力学参数。以此为基础,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库岸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水升降作用对库岸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损伤作用十分明显,随库水升降循环次数的增多,库岸边坡岩体力学参数不断劣化。数值模拟监测情况与实际工程的位移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整体误差较小,证明岩体力学参数计算的可靠性,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库岸边坡将在经历30次"饱水-失水"循环作用后最终破坏失稳。其所得结论能够为类似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嘉陵江北碚段岸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叠置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段岸坡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岸坡稳定性差的面积为18.98%,稳定性较差的面积为37.77%,两者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75%;滑坡、泥石流多分布在向斜与背斜的过渡区域、河湾的凹岸和支流汇入处;基于加速遗传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方法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研究,确定因子图层权重.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区地处著名的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即深圳断裂)之上,本文对深圳地铁9号线沿线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层与岩性特征、断裂带活动与地震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场区内主要的活动断层的活动性进行分析判断,并对所在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区域灾害防治的前期工作。构建一个符合区域地质环境的灾害评价体系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区域适用性起决定性作用。在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后,选取降雨、坡度、岩性等8个影响因素,利用信息量模型对盘州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靠近道路和断层相对集中的区域;易发性高和较高区域呈带状分布,占盘州市国土面积的38.62%;随易发程度的升高,各区域分布的灾害点数量增多,灾积比也逐渐增大,说明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分区划分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盘州市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到地质断层距离、到地面水体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和到交通干线距离为评价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对重庆市涪陵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将涪陵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极重度危险、重度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和无危险5个等级,涪陵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乌江沿岸带、黄草山和武陵山两山生态控制区以及境内人口密集的城镇建设区,中度以上危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江新妙镇、石沱镇、珍溪镇;西南坪上的北部高山区;沿乌江江南城区和白涛片区以及武陵山的南部地区等,这些沿江、沿河区域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地形特征以及不良的人为活动,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地势平坦地区。  相似文献   

13.
以乌东德库岸滑坡为例,充分考虑其发育的地质环境,选取滑坡发育特征、岸坡结构与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灾害诱发因素共4类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单因素分级标准,将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重度易发、中度易发、轻度易发与不易发.应用区间数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联系期望概念的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新模型,可系统分析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的区间形式及演化态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可靠,且能简化区间数之间关系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斜坡单元依据山脊线和山谷线划分的单元,能够体现研究区的真实地质环境条件,作为评价单元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运用水文分析工具提取峨边县斜坡单元,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水系的距离、距断层距离、距道路的距离8个因子,使用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LR),制得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图,将其划分为非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结果表明: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的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精度检验值为0.917,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内地质灾害点数占总灾害点数的81.3%,说明对峨边县进行基于斜坡单元使用逻辑回归进行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估结果的影响。选取植被覆盖度、地层岩性、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和地震峰值加速度总共7个评价因子组成对照组指标体系,通过坡体稳定性分析得到潜在失稳面积与小流域面积比评价指标,构建包阔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地震峰值加速度和潜在物源分布面积与小流域面积比的试验组指标体系,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将安宁河流域划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五个泥石流易发性区。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指标体系与对照组指标体系的泥石流易发性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频率比值分别占总频率比值的88.17%和85.88%,表明两种评价指标体系均客观、有效的评价了安宁河流域的泥石流易发性。试验组指标体系的AUC值达0.767,与对照组指标体系的AUC值相比提升了1.99%,表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坡体稳定性因子相较于仅考虑孕灾环境因子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更好。为提高泥石流易发性评估结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科学评估苏南水网地区乡村自然景观生态敏感性,以保护性地开发乡村自然景观,维护水网地区乡村景观生态的相对稳定。【方法】借助ArcGIS 10.0平台,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交通通达度、坡度、坡向、地质灾害和水域距离7个指标作为评价要素,通过查阅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并评估苏南水网地区典型乡村——太湖东村自然景观的生态敏感性。【结果】影响东村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指标因子为土地利用类型,其次为地质灾害和水域距离; 坡度和坡向的影响度一般,交通通达度和地形的影响度较弱,这和当地地势起伏变化不大、交通密度较小有关。【结论】通过加权叠加方式模拟出生态敏感性分布图,可知东村内部临近水域地区、山体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及坡度较陡地区的景观生态敏感性最强,其他靠近村落的地区以及地势平坦的山脚地区景观生态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宜昌城区长江岸坡稳定性预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修建与蓄水后,由于清水下泄,长江宜昌城区河段发生明显冲刷,深泓普遍下切,河段内出现了多处新的崩岸险情,为此,国家启动三峡后规长江崩岸治理工程.在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对岸坡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以及岸坡稳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宜昌城区长江岸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并采用河岸地质结构预测法对岸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和预测表明,护岸工程岸坡不存在稳定(A)类岸坡;基本稳定(B)类岸坡约占23%;稳定性较差(C)类岸坡约占48.5%;稳定性差(D)类约占28.5%.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评价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以某水电站库区为例,选取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岸坡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现有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为评价指标,并对每个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归一量化.基于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地质灾害危害对象指标由专家直接赋值,以突出地质灾害危害性.将库区划分为2 000 m×2 000 m规格的基本评价单元,提取各单元数据,利用Excel和VBA编制评价程序,借助计算机批量评价库区全部单元的危险性等级.结果表明,采用物元可拓法进行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安康市汉滨区地质环境脆弱,滑坡频发对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该区域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防治的有效措施。自适应提升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作为新颖的集成学习方法被应用至国内外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中,但基于两者的混合模型在滑坡易发性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开展。为对比混合模型与单一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本文根据地质灾害详查资料圈定509处滑坡,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年均降雨量、地层岩性等13类因子进行评价。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表明,同单一模型相比,混合模型的训练集正确率和验证集预测率均为最高;混合模型的高易发区滑坡密度达到1.94,高于随机森林(1.86)和自适应提升模型(1.68);通过区内三处历史滑坡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区划结果与滑坡分布相吻合,说明自适应提升-随机森林混合模型可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新方法,其区划结果可为滑坡防治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箭竹坪矿区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层、构造、顶底板岩性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整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做简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差异比较大,其中煤层中的后期小构造和顶底板岩性被视为顶底板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