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直流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后在换流站设备上产生的过电压,对高频谐波进行抑制,提出在±500 kV换流站出口处加装一组L-C型辅助防雷滤波装置.首先,分析了L-C型辅助防雷滤波装置的结构原理和防雷保护特性,并对其进行参数选取.其次,研究了直流侧进线段和换流站各设备的建模方法,在PSCAD/EMTDC中搭建±500 kV换流站直流侧雷电过电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针对算例分析了雷击故障和换流站直流母线短路这两种情况,提出应该对L-C型辅助防雷滤波装置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10 k V配电线路临近变电站直击雷和感应雷过电压计算模型,提出了临近变电站线路段防雷保护措施,获得了直击雷和感应雷作用下变电站入口过电压的大小,分析了不同措施的防雷性能和对变电站入口过电压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安装母线避雷器后,变电站入口过电压幅值可大幅度下降;架设避雷线可有效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直击雷和感应雷作用下,变电站入口的过电压峰值可分别下降73%和28%左右。安装绝缘线后,避雷器数量和安装位置对耐雷水平和变电站入口过电压的陡度影响较大,当避雷器安装位置位于绝缘线两端时,对变电站入口过电压的抑制效果较好,可使变电站入口感应过电压峰值下降52%左右。研究可为架空配电线路临近变电站的保护方案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雷电的危害形式主要有三种,既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接收天线、旷野中的传输干线与机房均应设置避雷针或避雷线,可以有效的避免直击雷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从配电网的结构以及内、外过电压水平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配电网故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配电网内部过电压发生的几率较高, 遭雷击的概率大、而其防雷措施薄弱, 特别是缺少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内部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的共同作用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此外, 恶劣的运行环境、不当的运行维护也是配电网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配电网故障的措施, 如加强配电网的防雷保护, 使用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对铁磁谐振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治理, 降低配电网的故障建弧率, 加强配电网的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变电所直击雷、雷电波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对断路器操作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了阐述及分析,并介绍了限制措施、各种注意事项及设备选型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刘学理  张彦 《科技信息》2006,(4):218-219
本文介绍了针对广播电视转播台新型复合防雷技术,它由限流避雷针和模块化配电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构成,前者预防直击雷,后者防线路雷。通过实验验证表明它们能有效的限制直击雷电流和沿电源线、信号线的来波,消除了暂态过电压对转播台电子设备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800 kV平波电抗器是±800 kV高压直流(HVDC)输电直流侧的必需元件。在制造电抗器前,需要对电抗器的过电压耐受进行评估,保证匝间电压小于绝缘值。该文在求解电抗器分布参数的基础上,用链型回路等值电抗器,采用PSCAD/EMTDC程序求解在雷电冲击下的匝间电压。计算表明:电抗器外圈匝间过电压值大于内圈,外圈首匝匝间过电压最大,对比雷电全波冲击和雷电截波冲击时的电抗器匝间过电压,后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蔡晓冬 《科技信息》2011,(33):I0052-I0052,I0073
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雷电防护工作和设计审核工作的经验,就当前民用住宅低压配电系统的雷电过电保护措施方面值得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分析和探讨。直击雷的防护防避直击雷主要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312_1~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电子设备雷击导则》、《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通常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将雷电流接收下来,并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  相似文献   

9.
用于将新能源送出的鲁固、天中等大容量直流输电通道的起点均建设在偏远地区,网架薄弱、直流故障后过电压问题较为突出,直接限制了直流输电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比。结合大直流弱送端系统对调相机技术的要求,提炼出关键电气参数并给出优化方向,仿真结果验证了关键参数对提高调相机抑制暂态过电压性能的有效性。然后综合协调换流站滤波器、调相机及近区变电站低容电抗,给出大直流弱送端系统无功电压协调优化控制策略,最后结合某特高压直流弱送端系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为调度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现在卫星通信地球站子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电子数据处理技术,而由雷击产生的过电压正是导致这个高度敏感系统频频受损的主要因素之一。防雷工作正在从以传统的防直击雷为主向防雷电感应过电压对通迅、控制、电源等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损害而转变。本文重点探讨雷电过电压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危害,从雷电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入侵强度及产生危害展开,针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力争将雷电过电压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感应雷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机理以及不同雷击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的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安装线路避雷器、提高线路绝缘配合、架设避雷线、增设耦合地线等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以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降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直流输电(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UHVDC)以输电容量大、线损少、输送距离远等显著优势成为解决中国能源与需求呈逆向分布问题的重要方案。然而,由于其输送距离远,跨越区域的地形和气候复杂,使线路沿线土壤电阻率分布不均匀。基于准东—皖南±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分析了直流线路过电压机理,并采用电磁暂态计算软件PSCAD,针对直流线路不同平均土壤电阻率和四季实际土壤电阻率进行过电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会对换流站的反射产生影响,以及实际土壤电阻率会使最大过电压位置向送电侧偏移。通过优化线路避雷器的安装位置使过电压的抑制效果更优,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直流电网"概念的形成,传输距离的增长使得架空线成了构建直流传输网络的最佳选择。相较电缆线路,架空线故障率更高,更易发生断线故障。基于多端柔性直流环网拓扑结构,对直流网络中部分线路断开后换流站及相连线路的暂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故障后产生直流侧过电压以及非故障线路过电流的机理;以抑线路过电流水平、加快系统恢复速度为目的,提出改进后的电流控制器模型。最后,基于PSCAD/EMTDC搭建了四端环网模型,验证了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能够明显的抑制线路过流峰值和加快直流网络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4.
高压直流输电对控制系统要求极高,而低压直流系统为高压直流输电的自动顺序控制、通讯设备、测量系统等提供电源。低压直流系统故障将导致重大隐患,通过对换流站一起低压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分析,明确了故障查找方法,对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向着复杂化、大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各种电气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实现工业自动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电力系统中过电压着手,结合雷电冲击波的基本特征和防雷装置,从对直击雷的防护、对侵入雷电冲击波的防护2个方面分析了工厂供电系统的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电源质量问题及直击雷、雷电感应、瞬间过电压、零电位漂移等浪涌和过电压的侵袭,安装在弱电系统中的设备经常会受到各种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在雷雨季节,自动化显示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如Modem、载波机、程控变换机等)等常常遭到损坏,造成较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介于此,该文主要对现代建筑弱电系统防雷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朱旦  杜海章 《科技资讯》2006,(35):53-53
传统以避雷针为主体的防雷措施,虽然可有效防止直击雷和削弱电压波的强度,减小雷击的破坏程度,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电网中由雷电而引起的暂态过电压.微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压仅几伏,工作电流在微安至毫安数量,而感应雷电电磁脉冲在这类微电子设备上引起的过电压通常都在千伏以上.  相似文献   

18.
熊国宏  张剑  张勇 《科技信息》2010,(17):354-354
雷电放电过程所产生的雷电流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从而引起巨大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对电力系统来说,雷电放电可能在系统中产生很高的过电压,称为雷电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如果对其不加以限制,将造成输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配电装置等的绝缘故障,从而引起停电事故。此外,雷电放电所产生的巨大电流,也会因机械效应和热效应造成设备损坏。因此有必要认识雷电的形成、雷电的危害和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直流侧单极接地故障是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tilevel converter, MMC)的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输电系统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一般以换流站闭锁前子模块电容放电电流近似故障电流,忽略了换流站控制环节的影响,结果存在误差。提出一种考虑换流站控制方式的故障电流计算方法,针对换流站主从控制,改进了基于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在故障后的等效回路中使用并联受控电流源将换流站控制环节纳入考虑范围,分别对定功率控制与定电压控制方式下的故障电流进行计算。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两端MMC-HVDC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中晶闸管的过电压、过电流故障,采用阻容缓冲器进行器件自身保护,以及基于模糊比例积分(PI)控制理论的电子保护电路作为控制系统保护.仿真结果表明:阻容缓冲电路使系统跟随性更好,系统超调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换流站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能实时调整PI参数,使整流电流具有良好的跟踪性和故障恢复性,保证高压直流输电的正常、可靠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