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XPM纳米灌注浆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灌注浆施工工艺,由于其不产生离析和沉淀,水灰比小,可灌性好,设备简单、成本低,所以在各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岩体的可灌性不仅取决于受灌裂隙的初始开度,还与在灌浆压力作用下裂隙的弹性扩张值有关.本文首先建立了灌浆压力沿流程的非线性分布方程,然后导出了估算裂隙弹性扩张值的理论公式.示例分析表明,灌浆压力的扩缝效应对细裂隙的可灌性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识别蚀变矿物并对不同种类的蚀变矿物加以区分,需要仔细研究蚀变矿物之间的光谱差异,尤其需要结合现有遥感器光谱通道研究其可区分性.利用MATLAB语言开发了自动寻找可区分光谱区间和可区分传感器通道的分析工具.根据设定的阈值可以寻找在阈值范围内的可区分通道和可区分光谱区间.最后对TM、ASTER、HYPERION等传感器的可区分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可见:高光谱传感器HYPERION能识别和区分蚀变矿物的通道比TM、ASTER传感器的多几倍甚至几十倍,所开发的分析工具能够正确地区分可区分的区间,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丙烯酸盐浆液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认为丙烯酸盐浆液是一种在防渗性、流变性、粘结强度、毒性方面具有独特性能的防渗型化学浆液。文章对丙烯酸盐浆液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锂基膨润土(简称锂土)具有吸水能力强、吸附能力好、悬浮性能高等优点,有望弥补水泥-水玻璃(cement-sodium silicate,CS)浆液易离析、凝胶时间调节精度有限等缺陷。为查明锂土对CS浆液性能的影响,以质量比为0%,5%,10%,15%,20%,25%和30%的锂土替代CS浆液中的水泥,考察了锂土对CS浆液的表观黏度、析水率、凝胶时间、早期抗压强度和水化产物的影响,得到了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锂土增加了浆液的表观黏度,有效降低了CS浆液的析水率,提高了浆液稳定性;在锂土掺量为10%以内时,可以缩短浆液的凝胶时间,而在锂土掺加20%左右时,可以提高浆液的早期强度。可见锂土能有效弥补CS浆液的缺陷。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锂土未改变CS浆液的水化产物类型。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可重组制造系统的运行特点和故障分类,在构造制造系统结构模型和诊断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灰关联理论结合模糊数学相关方法,通过新的诊断指标的使用,为可重组制造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套新的可诊断性与可检测性分析方法;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提出了该方法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沃丽汀片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lretin Opathy, CSC)患者口服沃立汀片治疗前后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的测量分析,评价沃立汀治疗CSC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随访资料完整的CSC患者20例23眼,给予沃立汀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 5mg,在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周、4周、8周,16周进行OCT扫描并做图像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16周复查治愈20眼(87.0%),显效23眼(100%),无效0眼(0%).结论沃立汀片药效稳定,持久,使用安全,方便,应用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肯定,确切.OCT能显示CSC的直观图像并能精确测量,对随访病情变化有客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屏障功能障碍,脉络膜渗漏液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存,致使神经上皮发生盘状脱离为特征的一种眼底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内向整流钾通道(inwardl y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Kir)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在视网膜上目前比较确定了Kir2.1 Kir4.1 Kir7.1的存在与在亚细胞中分布,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内向整流性钾通道在视网膜上的表达与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颢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4):117-117
本文推广了文[1]中的可重构性概念,提出了完全(i,j,Ti)可重构性这一更一般的概念,用几何方法给出了完全(i,j,Ti)可重构性的充要条件,并由此得到另一种可重构性指标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盾构壁后注浆材料配比及注浆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盾构壁后注浆浆液需根据实际工程,满足相应的工作性能要求;并达到一定的注浆效果。基于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分析了各注浆材料掺比与浆液工作性的关系,提出了适合工程施工的浆液配比。通过探地雷达技术对注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拱顶注浆效果好于边墙。应注意对壁后注浆效果不佳区域及时补注浆液,防止地层塌陷。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裂隙注浆与渗流的特点,从流变性、理论公式、流动特点和流态等诸方面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对比评述,阐述了二者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可为岩体注浆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富水弱渗地层立井施工注浆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具有凝固强度高、无毒、阻燃、环保安全、初始粘度低、凝胶时间短的低孔隙溶胶类化学浆液作为注浆材料,制定了浆液扩散范围、注浆压力、注浆结束标准等注浆方案参数,完成了属于富水弱渗地层的文家坡煤矿风井井筒注浆施工,解决了工作面涌水大的技术难题.工程实践表明,针对富水弱渗地层地质条件的立井井筒化学注浆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措施可行.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泽阳 《科技信息》2013,(23):350-351
针对曹跃煤矿2005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下巷区段顶板砂岩富水、断层裂隙发育造成支护困难,冒顶事故频发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材在巷道迎头掘进面预先打设钻孔注浆加固破碎岩体的方案。详细阐述了注浆钻孔的布置形式、注浆工艺流程、特征参数以及施工过程,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浆液流体的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建立了浆液刚进入盾尾空隙时的环向压力分布模型;并推导了在距离注浆孔较远距离处的浆液压力梯度与上浮力的关系式。结合实际工程监测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盾构机推进时,注浆点附近的浆液环向压力分布主要由注浆孔位置和注浆孔压力及浆液重度决定;停止推进时,浆液在固结效应下压力逐渐消散,竖直方向上压力梯度逐渐减小;随着远离注浆点,浆液的压力梯度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时的压力梯度主要由上浮力的大小决定。  相似文献   

16.
帷幕灌浆工程施工条件隐蔽、影响因素复杂,对灌浆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是灌浆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受传统评价方法本身的限制,对灌浆效果的评价多依赖对局部灌浆质量的分析,而忽略浆液宏观分布的影响.文章以托口电站河湾地块帷幕灌浆工程为例,依据帷幕灌浆各孔段的灌浆参数和施工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生成单位吸灰量的分布云图,从浆液宏观分布上对灌浆效果展开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灌浆断面中以白垩系红层为代表的风化程度高、结构疏松、孔隙率大、岩体软弱破碎的地层,单位吸灰量较其他地层显著增加;2)岩溶孔洞越完整、岩溶通道越丰富、连通性越强的岩溶区域的单位吸灰量越大,并且在溶洞周围单位吸浆量有增大的现象;3)可视化分析成果图显示出防渗帷幕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帷幕的覆盖范围达到设计要求;4)实践表明,引入三维云图,从浆液宏观分布上对灌浆效果的评价是可行的.利用可视化分析的方法表达灌浆物理量空间分布,从宏观上展示了灌浆效果,为评价灌浆效果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同时可为帷幕的补漏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岩体注浆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把注浆理论归纳为多孔介质注浆理论、拟连续介质注浆理论、裂隙介质注浆理论、孔隙和裂隙双重介质注浆理论,分析了各自特点,总结了不足,提出了岩体注浆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中,由于大断面隧道所承受的浮力大和泥水对浆液的稀释及通过富水复合地层等不利条件,同步注浆效果大受影响.本文结合正在施工的盾构隧道施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盾构原有注浆设备和管路优化改造,由传统的同步注入单液水泥砂浆改造为同步注入复合浆液,达到了同步注入速凝浆液的目的,并通过在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和采取辅助措施,解决了因同步注浆效果差造成的管片上浮及开裂等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注浆设计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设计缺乏准确性,极易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成本及施工工程量。以黄岛地下水封洞库渗水超标部位为工程背景,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完整的注浆设计优化方案,对水封洞库两种注浆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评比分析,评比结果科学、有效。研究结果表明:投资成本、施工工程量和施工进度对注浆方案的影响最大。注浆设计应遵循低成本、高效率、快施工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坝基最优帷幕灌浆区厚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一维渗流理论分析了设置帷幕灌浆时闸坝地基面的水头分布,进而分析了帷幕灌浆各参数对地基面渗透压力的影响,从降低渗透压力的角度提出了最佳帷幕灌浆区厚度的理论,并采用二维渗流模型及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