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考证汉语北方方言中四川省的西部方言——作为一种具有入声声调的方言的本字,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用语。通过这种对本字的考证不仅能看出字义的发展和语音的流变,还能反映出汉字字形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关中东府方言一些常用词语,人们往往不知道它的正确写法,结合河东方言对应词语的读音和用法,考释东府方言这些词语的本字以及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四川方言中"跨越"义为一常用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却无对应之字;方言文献中常写作""。但结合《说文解字》、《广韵》等字书韵书的分析,可知""非该义本字,本字当作"跨";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跨"、"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湖北咸宁方言一般认为隶属赣语,但由于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方言成分复杂,发展相对滞后,保留古语较多。本文对咸宁方言常用词进行了考本字和溯源,共计109例。从中可以看出咸宁方言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景泉著《清水河方言志》是一本难得的县级方言实录。该著方音描写细致,注意连读变调;重视方言语法;收录了丰富、多样的语汇,对方言学尤其是考本字的研究很见功力。  相似文献   

6.
以母语宜城方言为例,拟从汉字的语音演变、语流音变和形音义特点诸方面对其本字进行考释。这对了解古代文化、方言规范化书写,正确使用、宣传和保护方言以及词典编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指的铅山方言,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河口镇地区的话。初步考得铅山方言本字90个,依照方言的声母次第排列,每字后注明该字的方言读音,再解释其义,视需要提供方言用例,末列古字书、韵书的释义、音注,间引古书用例以与方言词相互证发。  相似文献   

8.
《三字杂》的用韵,有一定的特色,其所体现的读音可以与今洞口方言尤其是山门话语音相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其韵脚字,还可以考证方言本字以及订正错别字。  相似文献   

9.
嘉鱼方言中有许多极具表现力形容词,但一直只是有音无字,流于口头,通过文献义证和语音分析,可以求其本字。  相似文献   

10.
谢章铤《说文闽音通》正卷共考证261个词语,考证了一批福州方言本字、记述了一批福州方言词语、记录了一批福州方言字音,并引证文献解说字义,辨明这261个词语中的古今字、俗体字、假借字,在闽方言词考证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文献材料和口语用例,考察咸宁(咸安)方言一组与火相关的俗语词之本字,并探讨其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12.
《蜀语》从实际语言出发,忠实记录了大量的明末蜀方言词语,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一部分蜀方言词语在辞书中的记载情况以及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考证了一部分蜀方言本字并辨析了相关的文字字形。《蜀语》是研究明末蜀方言的重要资料,其断代断域的方言记载和研究模式对后代的方言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证江西吴城古镇方言的本字,共70个。方法是根据古今语音对应规律,查找当地话口头说、无适当字形可写,但《广韵》或《集韵》已收录的字。  相似文献   

14.
当阳,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属西南方言区。本文就部分方言词,通过声韵对照关系来考查在古汉语中的情况,追溯其本字,借此来了解楚地的民风民俗和汉语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声调的相互感染致使我、你、他等同调,这是河南、关中以至于许多南方方言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河南等地第三人称单数他字,受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作用也读作上声。汉语方言的指示代词应当是近指和远指二分,而不应当有所谓近指、中指、远指的三分或其他多分。学术界应当加强对疑问代词等的研究。客家话等南方方言的本字应当是我。  相似文献   

16.
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在方言研究中都存在同音代替的现象,如“上”被写作“浪”,“刚”被写成“将”,“了”被写作“唠”、“咾”等等。通过具体的例证,方言论著中同音代替的复杂性和考本字的重要性昭然。为便于与古汉语、普通话的比较.方言研究中所用的字必须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开封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小品、相声等电视文艺节目很多都使用方言表演,这使方言趋热。另外,人们喜欢用方言写作,以显示语言的地方特色。开封人也不例外。开封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语,由于这些词语普通话中没有,开封方言也只在口语中使用,很少写下来,因此,有人写下来时就想当然地写做某字。这些看似正确的字其实是别字。这种随意用字的现象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分析字形,查阅文献,还是能为这些词语找到它们的本字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同音是指孝感方言和普通话按语音对应规律完全对应的音,所谓同形是指书写形式完全相同。文中所列的孝感方言词有少数可能不是本字,但当地人都这么写,我们也收录了。孝感方言词的意义分两类,一类是与普通话的词义没有联系,另一类是与普通话的词义有联系,我们都收录了,文中所列的孝感方言词,有少数在普遍话中是语素或短语。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持续体标记"到"的相关语料基础上,引证汉语史的材料,从语音、语法两个方面,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重点考察长江以南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到"的本字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着王宝利同志<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一文予以补正,对王文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予以澄清;也称作对"补正"的补正.如王文有把宝鸡一带的方言与宝鸡方言点的方言混淆之嫌,把宝鸡方言一些代词的语音记录错了.本文的重点讨论代词问题.如讨论了"咱"字、"人家"的合音形式、"自己"的变体、远指代词的层次、表示承接关系"阿"的其本字是"那"、"个"字用作近指代词等问题.笔者指出:今宝鸡人有把"咱"字读作[tsa]的、别称代词有"别的"的,这不是原生态的宝鸡方言.笔者还特别指出,取得大量的第一手方言田野资料是方言研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