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河南省山地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研究.方法:选择河南省5个不同生境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河南省蚋科蚋属6亚属22种,其中含2个新种.结论:河南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性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甘肃省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甘肃5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3种,其中含有4个新种.结论:甘肃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古北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地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代表性地区,按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并据此对内蒙古蚋类名表进行更新和作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科3属(原蚋属、后克蚋属和蚋属)22种,其中含5个新种及10个内蒙古新记录种。内蒙古蚋类更新至4属35种。结论:内蒙古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江西省进行蚋相调查,初步摸清代表性地区蚋类区系.方法:选择7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录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科蚋属22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此次未采到的2种,共记载蚋类24种.结论江西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华中区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自治区吸血蚋类分类研究(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广西6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8种,其中含有3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此次未采到的4种,广西共记载蚋类22种。结论:广西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罗洪斌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05,23(3):31-34,38
目的:对湖北省蚋类进行初步调查研究,了解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湖北省5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湖北省蚋类25种,其中含7个新种,国家新记录1种,加上以前有记载但此次未发现的2种,共计27种。分析表明具东洋界区系特征。结论:湖北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地方性,反映了东洋界华中区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9.
侯晓晖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06,24(4):31-33,17
目的:对四川省西北部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代表该地区的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四川西北部地区5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四川西北部地区蚋属5亚属17种,其中含4个新种和5个四川省新记录种.结论:四川省西北部地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10.
徐旭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12,30(4):25-28
对内蒙古2属4亚属7蚋种rDNA-ITS1长度及序列变异进行分析。陆氏后克蚋和长鞭纺蚋的ITS1长340nt左右,宽跗副布蚋、辽宁蚋、内蒙蚋、纳克蚋和红头厌蚋的ITS1长约100nt。陆氏后克蚋的ITS1长度,可作为将后克蚋属归为蚋族的一个佐证。宽跗副布蚋的ITS1序列与近来LaRue等提出的蚋类ITS1存在由8个短保守区构成的39nt核心的这一结论仅部分相符,提示该结论的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虻类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摸清该地区虻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孳生环境,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制作标本和鉴定虻种,并对我院馆藏标本进行整理,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录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虻科3属12种,分别隶属于斑虻属(2种)、黄虻属(1种)和虻属(9种)。结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好的虻类孳生和血源条件,具有虻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该地区优势种是华广虻。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