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城固县龙王庙村“一村一品”发展蔬菜产业的做法与经验,主要是:确定开发重点,推广先进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发挥经合组织作用,落实政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乡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合肥市崔岗村在政府扶持政策、特色自然环境等优势条件下,通过艺术创意发展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安徽省艺术村建设的标杆.但在崔岗村发展的过程中,它也出现了文化底蕴不足、模式不完善、特色不明确、利益不均衡、商业化过度等问题,因此在艺术村后续建设过程中,相关组织要结合艺术...  相似文献   

3.
杨小东 《甘肃科技》2021,(2):1-2,49
乡村振兴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会宁县侯家川为例,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黄土高原贫困山区村域产业推进和村庄保护,提出重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升优质旱作农业、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培育特色养殖新优势;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开放空间系统和社会交流格局、村道网络和社区联系格局、民居和单体建筑...  相似文献   

4.
苗绣是苗族女性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是贵州苗族文化的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时期,其存在的短板愈加明显,苗绣如何在产业化、市场化规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成为一个值得重点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以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阐述贵州苗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苗绣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推动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贵州苗绣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提出对策,对推进贵州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课题。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人才供给、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土地流转、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三化并举”等措施,全面激活市场、主体和动能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琦  胡强 《汉中科技》2010,(5):15-16,19
总结了秧田坝村发展“一村一品”取得的成效:主导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得到培养,能人效应得以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得到壮大,品牌优势凸显,推动了全村农村经济事业的全面发展,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求真务实,抓关键措施,求突破发展。秧田坝村发展“一村一品”成功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县新华村作为省农业厅确定的“一村一品”粮油示范村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和现有发展基础,在通过充分论证该村粮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粮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工作重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油菜产业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本文分析了我国油菜产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油菜产业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滇川藏交界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该区域的产业兴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当地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强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通过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助力该区域的旅游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一村一品”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长治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 通过构建“乡村发展现状评价–乡村类型划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预评价”分析框架, 进行项目实施之前的预诊断, 甄别乡村发展优势与短板, 研究其与脱贫攻坚项目的匹配情况, 得到如下结果。1) 江津区全区统筹规划的评价平均值为0.080, 乡村聚集程度较低, 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与东部; 基础设施的评价平均值为0.819, 基础设施建设较好, 形成一条南部两翼低值环绕带; 人居环境的评价平均值为0.713, 形成一条南部高值环绕带与一条北部低值带。2) 江津区241个乡村根据发展现状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 数量最多的“规划一般-基建一般-环境一般”类型乡村有64个, 零散分布在北部, 该类型乡村实施的脱贫攻坚项目数量为12个, 明显多于其他类型乡村。3) 江津区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地集中在西部与南部。从江津区全域和每个项目实施地的乡村发展类型来看, 改善统筹规划和基础设施类的脱贫攻坚项目与全区乡村发展现状的匹配度较高, 但改善人居环境的脱贫攻坚项目仅有3个。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产业振兴视角,本文系统分析了创新要素、外部环境与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采用西南4省(市)533家涉农科技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构建有序logistic计量模型进行了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企业家创新精神、管理运行机制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而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则是涉农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创新条件;(2)市场创新能力、激励机制效果、研发资金占比、贷款支持政策、产业潜在利润、诚信价值观念对其高质量发展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提升其发展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3)从关键变量的影响程度来看,贷款支持政策和产业潜在利润对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明显大于研发资金占比和市场创新能力,表明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对其发展质量的影响比创新要素更大,改善外部环境可以直接推动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说明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其发展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构建了基于农户视角的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千村调研”收集到的887个样本村的产业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测度了湖南14个市(州)的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差异化格局明显,呈现高度集聚状态;乡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呈 “北高西低”的趋势;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比较薄弱;乡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产业门类不全、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应制定全局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应注重多元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的扶持;应强化优势特色,因地制宜培育各地乡村产业;应优化顶层设计,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动态评价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进入2l世纪后,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乡镇企业在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着限制因素,内部发展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乡镇企业必须克服环境的限制,通过创新,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实现乡镇企业的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16.
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协整分析等方法,对1980—2020年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时序演化特征及协整关系进行探析。主要结论如下:(1)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农村聚落生态系统产生影响;(2)农村聚落生态系统动态度大致经历了1980—2005年的变化微弱期、2005—2010年前后的中间下降期和2010—2020年的快速上升期;(3)1980—2020年,各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4)93.55%的省(区、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规模的相关系数大于0.7,且至少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5)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村聚落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协整,呈现长期均衡关系,且长期弹性为0.829。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武陵山片区2市(州)为范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探讨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本,摸索出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3个实践模式.一是在嵌入方式上,从单纯的服务嵌入到服务与体制的分层互嵌;二是在工作范式上,由补缺性社会工作转向发展性社会工作;三是在工作方法上,从依赖专业工作方法到专业方法与本土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学前教育面临城乡差距大、发展步履维艰的问题。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行为应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统筹城乡师资,落实监督机制,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着重从国家政策理论层面并结合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以法治功能与法治精神为引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下,探索乡村振兴与法治乡村之间的关系、法治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力争探索出实现乡村振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武陵山片区2市(州)为范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探讨了专业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本,摸索出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3个实践模式.一是在嵌入方式上,从单纯的服务嵌入到服务与体制的分层互嵌;二是在工作范式上,由补缺性社会工作转向发展性社会工作;三是在工作方法上,从依赖专业工作方法到专业方法与本土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