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词学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词学流派——“南派词学”与“北派词学”。这种分类有两个依据:一,两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事词学活动与词学研究的主要地域,二,他们的词学代表作的产生地域。本文关于二十世纪二十位已故词学名家的流派归属的认定,除了这两个依据之外,同时还依据他们的师承关系或其所接受的影响。文章从二十个方面揭示了这两个流派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又从十五个方面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阐述了词学流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词体诗化理论”涵义有二:一是视词为诗,用儒家传统诗教来阐释、规范词体的属性和功能;二是主张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促进词体雅化。以其理论主张之不同,金元词学家可分为诗化派和曲词派。受北方文化、苏学北行、儒学传统、北曲兴起等因素影响,金元词学形成诗化派偏盛的发展格局。诗化派的词体诗化理论主张,集中表现在对诗词一理观的自觉认同、抒情与言志并重、强烈的词史意识和推崇豪放词风等几个方面;曲词派仍努力维护词体的曲词特性,并在自然为词、探讨词味、维护词体三方面构建自己的词体特征论。承认诗词同源,追求雅正品格,强调自然为词,重视情志协调,是金元诗化、曲词二派的共同蕲向。  相似文献   

3.
谢章铤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词人、词学家,其《赌棋山庄词话》部头之大、论述之精彩,乃是词话史上少有的名作,得到了词学界的一致好评。谢章铤的词及词学在清代词史及词学史上可分得重要一席。近年来,词学界关于他的专论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绩斐然。但是,学界对其研究仍存诸多方面问题,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讨论。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历代学者对谢章铤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相似文献   

4.
朱彝尊是明清之际名的学家之一,影响有清一代诗风词风。从学发展史和艺理论演变史的角度,纵向概述在朱彝尊生前及身后对其进行研究的情况,并对其诗学思想、词学思想作细致的学术梳理和评述是必要的。目前并对朱彝尊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是中国词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彊村派对传统词学作了总结,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南社及新文化派开始崛起,然而观念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有了南社内部的南北宋之争和二胡(胡适与胡先骕)之间的传统与现代之争,最后以胡云翼《词学概论》、《宋词研究》、《中国词史略》为界,标志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的词学研究成就斐然;词史著作的大批出现表明词的文体意识在文学史写作中已充分自觉;词学是一门文体观念处于论争状态的学问,而文体疆界的漂移性恰是词文体的基本特性。它产生于历代词人的不断创造新变,并体现于词学批评中的种种意见纷争;漂移性从词学中一系列相对的范畴如重拙大说、雅俗之辨、音乐性与文学性等问题上都可看到。  相似文献   

7.
杨铁夫的词学活动包括词体创作、词学交游与词学研究等三个紧密勾连的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在师出名门基础上的梦窗词研究这条主线贯串起来。杨氏深受朱祖谋影响,所作极力摹习梦窗,是他肆力梦窗词研究的主要内在缘由。又借助与当代词宗的亲密师弟关系,快速融入主流词坛,抓住词界热点细致研讨,是其得以推出梦窗词研究方面标志性成果的重要外在推力。杨铁夫以梦窗词研究为中心的一系列词学活动,为近世广东乃至整个国内词学的完整建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有独特的词史价值和词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初广陵词坛邹祗谟、王士禛、彭孙遹三位主将中,彭孙遹的词与词论,贯彻并发展了邹、王二人力图倡导的理论主张,是广陵词坛词学理论与实践的代表人物。彭孙遹提出“艳丽”本色是词体特性的必然要求,艳情与雅正实为一体二端;彭孙遹的词学理论主张以自然为宗,但也主张要加以雕琢,所谓“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骎骎乎绝唱矣”;彭孙遹在批评词时虽然以“艳丽”为本色,但却并不排斥其他风格的作品,更能发现同一个词人身上并存的不同风貌。正是在清初那个特殊的背景中,横亘彭孙遹心头那难于说破、又无法释怀的士子情怀让他对稼轩词风的本质特质有了最切身的理解,从而也使其词风得稼轩三昧。  相似文献   

9.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10.
夏承焘先生是现代词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杰出的诗词家,其《天风阁词》是一部才学兼胜、境界高远、密切反映时代的杰作。其词作虽在不同时期面貌有异,但总体而言,能高处着眼,大处着墨,具有历史的眼光与时代的自觉,追求新声情、新意境、新气象,清刚为骨,奇崛为神,其词境、风神属奇逸、坚苍、高健一格。  相似文献   

11.
《小嫏嬛词话》是清代中期出现的一部词学理论专著,淹没无闻二百馀年,它的发现为词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料。从文献考证和理论梳理对这部词话进行考察,可知:新发现《小嫏嬛词话》的版本情况;作者王初桐及其词学主张;《小嫏嬛词话》的浙西词派词学观;词话的理论特色和闳通的词史观。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经学以义理相尚,呈现出与汉唐义疏完全不同的学术风貌。近百年来,宋代诗经学研究体现出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20世纪上半叶的初步探索、20世纪下半叶以台湾学者为主角的崛起期和新世纪海内外学者互动交流的兴盛期。主要特点是:一、研究程度由浅到深,即开始为附庸于经学史中的简要评述,发展到翔实的诗经学史、名著专门研究乃至综合研究;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即从集体扎堆于朱熹《诗集传》,逐渐覆盖到几乎所有较有价值的宋代诗经学著述;三、研究队伍由台湾学者的一支独秀发展到大陆主盟、港台日本等海外学者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清代陆游词的批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代前期的词论家主要是围绕陆词主体风格的认定问题展开讨论,陈维崧、王士祯、贺裳等人都对陆游及其词风的体派归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到清代中期,陆词遭遇了浙、常二派的相对冷落,而《四库提要》对陆词“以诗为词”特点的论述则成为此一时期陆词批评的亮点;相较之下,以陈廷焯、刘熙载为代表的清代后期词论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陆词的风格特征、创作手法以及艺术成就和局限作了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为我们今天研究陆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绝佳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著名的词人,沈祖棻的词学渊源尤值得考索。除了几世相传的家庭文学熏陶外,沈祖棻在大学期间师从吴梅、汪东等词坛名流,接受良好的词学训练,又受汪东的词学影响,学习周邦彦等词人,转益多师,融会诸家之长。沈祖棻既能秉持良好的词学渊源,同时不断探索与自身才性相契的词风,终能融化新知,在小令创作上自成一家之体。  相似文献   

15.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一书中,系统地评价了诸词学专家、词学群体,但有疏漏之处。本文补充介绍了女词家张珍怀先生。她家学渊源,曾游于当代诸词学大师之门,故学殖深厚,尤擅于词学。她的词学著作有三个特点,即以词人的眼光治词、以女性的眼光释词、以学人的眼光研词,在清代女词人和日本词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17.
沈祥龙是晚清继蒋敦复、刘熙载之后活跃在上海的一位重要词家。他的词学著作《论词随笔》是一部少见的词论修辞研究专著,但是其作、其人都长期为学界所忽视。沈祥龙在清人辨体和尊体的基调下,以情、韵、气论词,崇尚真情与自然,标举清空和雅正,折衷群吉,论列得失,不为浙、常所牢笼,很多观点为后世况周颐、王国维等继承生发,是词学理论传承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发展科技金融机构促进科技事业发展河南省科技开发总公司宁玉献,赵利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发展科技事业必须发挥“货币的第一推动力作用”,给予足够奖金投入。我国目前科技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五个渠道:一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二是各...  相似文献   

19.
唐圭璋的词学,继承了朱祖谋和况周颐的传统,又在辑佚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词选之学和词史之学方面,超越了朱、况。唐圭璋从事词籍的整理和批评的时候,总是体现着强烈的"尽全意识"和"文献意识",这是朱、况所不具备的,对今天的词学研究来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词体结构论     
本文共分四部分:一,词体研究中的两个倾向及两类研究关联的不足和建构词体结构层次理论的必要性。二,借鉴新的文体理论成果梳理词体概念,为词体结构层次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三,词体结构论,将词体结构层次命名为体制、体用、体貌和体性,并给出词体结构关系框架图。四,词体结构论的理论应用价值及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