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易经》是人类摆脱浑沌的一个手段和方法,《易》之“太极”同样包含着对远古宇宙图式的一种拟测,这与神话中的浑沌开辟有着精神上的相通,都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易经》六十四卦的井然有序其实正来源于原初的浑沌——太极。正是对超越浑沌的渴望,才有了《周易》揭示的宇宙秩序。“太极”的宇宙图式体现了整体思维的模式,与“人类生于蛋”的神话母题一脉相承。《易经》、《易传》、《易纬》在传统意义上的义理与象数语言之外,还有一套神话语言,对《易经》、“太极”进行神圣的描述,从而将其神话化。  相似文献   

2.
李峤《楚望赋》及序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大理论:感物说与登临说。单以感物说而言,李赋并无多少创见。在登临说方面,李赋道出了登山临水,使人心瘁神伤的根本原因:“有求而不致,有待而不至”。更重要的是李峤《楚望赋》及序是结合登高望远必致伤感这一具体的感发形式来阐述感物兴思的现象与原因的,所以更具有综会性。此外,它也提示我们,屈、宋情怀与赋体文学对感物兴思及登临伤神现象与理论的影响,并意识到诗赋创作与理论发展客观存在的绵绵不绝的轨迹和李峤本人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多样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崇高》是古罗马时期的文论著作。从崇高的内质构成、心理效应、产生土壤三方面解构其理论内涵 ,可以看出《论崇高》已溢出文艺美学范畴 ,而成为一部“人类崇高论”。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了众多词人,推尊五代、北宋词人,而对南宋词人多所贬抑。《人间词话》的词人论背后隐含着王氏的词学观:他批评姜夔是指向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批评吴文英是指向晚清四大家的词学理论。在王氏对清代主流词论的批评中体现着他鲜明的词学自觉意识、创新精神和明确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2,(1):69-76
出土文献简、帛《五行》中出现大量引《诗》现象,这些引《诗》现象体现出《诗经》早期流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通过对简、帛《五行》的引《诗》目的、形式和类别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具体了解《诗经》这部经典在早期社会中的功用和地位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简、帛《五行》展现的《诗》学思想具有“道德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是子思从孔子《诗》学思想中继承发展而来,同时子思这种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诗》学观念又影响作用于之后的孟子学派,从而展现出从孔子、子思学派、孟子学派、荀子的儒家“道德化”《诗》学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周易》爻辞的押韵情况从韵脚位置上可分爻内韵、邻爻韵和隔爻韵三种。爻内韵根据每句字数和押韵句数的不同有多种变化。重新认识属于邻爻韵的“坤”卦爻辞的押韵情况,其六爻爻辞均入韵,而初爻至五爻均以开始的二字断句,且以二字句中的第二字押韵。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序志》篇目:“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①这表明了刘勰的文论研究与《周易》之间的密切联系②。具体落实到《原道》篇,可以看出其中的很多语辞材料也渊源于《易传·系辞》。这一现象实际上为我们正确理解刘勰之道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某些思路。不过,由于《文心》研究者大都局限于从单纯的“文”之起源的角度去阐释“道”的蕴意,致使《原道》篇中更本质的深层价值未能得到重视。如有的论者认为刘勰《原道》篇在根本观念上是承袭汉儒经学之《易》观,有的则指出刘勰家秉的是玄学大师王迅之《易…  相似文献   

8.
我院教授、院长林继中博士新著《唐诗与庄园文化》,于一九九六年五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人心态、诗歌创作和美学意蕴三个层面展开对唐诗与庄园文化各种关联的探讨,意在展示庄园文化对唐代文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最后作者将这种种关联归结为佛教禅宗与道家玄学思维催化下一种诗歌美学意蕴的“韵外之致”。该书系“唐诗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种。《唐诗与庄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2,(4):75-79
《性自命出》与“思孟学派”的关系,在学界未成定论,仍有待从人性论、修养论进行更深刻细腻的较论。心、性、情的相关论述,是儒家哲理作为“生命学问”的意义基础,也是朱子建立孔、孟学统的依据。《性自命出》以丰富、细致的概念,撑起了早于孟子学说的儒家性情论架构;但孟子性善论明确的人文抉择与宣示,却是《性自命出》付之阙如的大义。就思想观念发展来说,孟子性善论可说是《性自命出》性情论的进一步发展。但二者在具体工夫修养论的差异,显示了在没有其他有力考证的情况下,不能直接肯定彼此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原始人类知道死亡但想超越之,其途径有四,其核心为死亡—复活观念。死亡—复活观念在古阿拉伯神话中,还产生了凤凰涅槊的形象。中国神话中,也有死而复生的灵禽。《天问》数句便说到了一个鸟在火中复生的神话。王逸、丁晏、闻一多、姜亮夫、黄文焕、黄拱辰、钱澄之、林云铭、蒋骥、刘梦鹏、胡文英、蒋天枢、林庚诸家对“阳离”一词各有所解。而以《山海经&;#183;海外东经》郭注及《周易&;#183;说卦》为据,“阳离”一词的真义却另有所指。  相似文献   

11.
《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墨家深刻研究了“名”的本质、分类和定义,这些构成了墨家逻辑学之概念论.据此,墨家开历史之先河,对数学概念进行了准确而严密的定义.着重剖析了墨家的定义方式对后世中算家,特别是刘徽界定数学概念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墨经》在中国传统数学和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促进知识能力素质教育有机统一为目标,三校联合从四个方面开展《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培养能力,尤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讨论、作业、小论和期末考试多种形式相结合改革课程考核;校校、校企合作促进教改。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历来探讨最多的是封建礼教及家长制与爱情自由之矛盾,有的兼论焦母变态之寡妇心理及刘兰芝无子嗣等问题。但这些论述都较空泛,“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与“爱情自由”等概念在论述中缺乏具体的时代内容。许多论者忽略了一个事实:《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发生在一个文化转型时期,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这一时期便是从汉末开始的魏晋。诗中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乃这一多元化价值观念矛盾之产物,其人物也体现了文化转型时期的特点。从汉末至魏晋,是人生价值观念发生激剧变化的时代,个体生命从汉代…  相似文献   

14.
《楚辞学通典》是规模浩大的《楚辞学文库》第四卷,旨在会通自战国时期至公元2000年之间楚辞与楚辞学领域中的系列问题,原始要终,考镜源流,以简约的形式,显示楚辞学的发生、发展全貌。设“作家”、“作品”、“词语”(楚语)、“典故”、“典籍”、“专题”内分六大类。两千余条目。搜罗宏富,超越前贤,注重对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研究信息的全面把握;对长期忽略的研究“弱项”——学者研究,旁搜远绍,根据不同时代特点,作出全面而迅捷的反馈与评价;敢于指点得失:揭示传承,纠正讹错,追踪前沿,调查争端,突出热点,以突出学术史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反对词中隶事(用典),对代字深恶痛疾;对于化句式的用典,却表现得颇为宽容。在词创作实践上,王氏对事典和代字的使用虽有所节制,但并未达到《词话》所倡“不使隶事之句”与“忌用代字”之高标;大量化用前人诗词之成句,则是《人间词》创作上一大特色。王氏主要基于其以康德、叔本华哲学为根柢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反对用典,其晚年的词作,与这种词学用典观已经完全异趣。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学校教育开始,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就已经存在了。课堂教学的显著优点,如可控性强、效率高、简便易行等都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电教手段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目前,乃至将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但要注意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改革过去那种“讲授内容多,学生思维少;讲授时数多,学生自学少;单一讲授多,其他教学手段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各科…  相似文献   

18.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19.
孔子、老子是伟大的,《论语》、《道德经》是伟大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我这个讲座不是来评价《论语》的,也不是来评价孔子的。但一讲到《论语》,一讲到孔子,就如同讲到《道德径》,讲到老子一样,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别说中国人,看外国人怎么讲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是超过基督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在1988年1月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瑞典的汉内斯·阿尔夫就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智慧。”这恰印证了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在评价孔子时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师院学报》2022,(1):86-92
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结合南非白人作家艾伦·佩顿的小说《哭吧,亲爱的祖国》中对土地所有权的隐喻,分析该小说的空间政治书写。旨在从种族、阶级和性别这三个层面,进一步揭露南非黑人受制于白人主流群体的悲惨命运:种族“空间表征”迫使押沙龙服从审判;阶级“空间表征”令矿工们的罢工和抵制公交车与改造棚户区等反抗行为显得不堪一击;格特鲁德深受种族、阶级和性别的三重压力,最终放弃成为修女的想法,迷失在白人所建立的“表征空间”;在种族、阶级和性别“空间表征”的规训下,为解除黑人在场却失语的状态,押沙龙、格特鲁德和普通矿工等人向白人发起挑战性“空间实践”,但这种挑战性“空间实践”是有局限的,他们最终还是回归规训性“空间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