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多样,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不合理的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使得地质灾害的发生日趋加剧,地质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技术不仅可以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能够为抢灾与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减少甚至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德江县大顶上岩溶塌陷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在喀斯特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生活在岩溶塌陷易发区的居民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从贵州省德江县大顶上岩溶塌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分析了该区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认为该区产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为岩溶发育,有一定厚度松散堆积层,断层破碎带发育,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诱发原因为人类采矿工程活动,其主要形成机制有深浅部隐伏岩溶连通效应,机械潜蚀效应和降水入渗效应。在分析岩溶塌陷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潘恺  李聪伟  宋睿智 《科技资讯》2014,12(20):233-233
嵩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断裂构造发育,且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自然环境破坏较严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导致该地区存在或者发育独特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市)之一.嵩县地质灾害具有分布面广,相对集中,稳定性差等特点.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条件及修路、切坡建房、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降雨是最直接的引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贺江洪 《科技资讯》2012,(8):117-118
本文介绍了拟建工程场地所在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以及马城铁矿的基本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及规范确定评估范围为矿界范围与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范围,确定评估精度级别为一级。现状条件下,矿区及周边地质灾害不发育,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矿山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预计将来矿区地质灾害主要为采矿诱发地表变形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本次仅对矿山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其中地表残余沉陷变形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预测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充填法管理顶板时的最大下沉值,预测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严重;综合分析认为,建设工程除占用土地外不会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建设工程场地适宜性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其中最为发育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通过对陕西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地裂缝是采场边坡滑移、地面沉陷过程中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它既可能是地质构造活动在地面形成的破裂痕迹,也可能是现代工程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破裂痕迹,甚至可能是地质营力和人类工程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现象。辽宁抚顺是一个以燃料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素有煤都之称,  相似文献   

7.
艾其凯 《工程与建设》2023,(2):447-449+494
岩溶特殊的形成条件和地质环境使得其塌陷具有突发性,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巨大的威胁。文章以黔中地区某石膏矿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场区的地貌特征和地质条件基础上,分析岩溶及采空区塌陷的形成机制,研究岩溶及采空区塌陷产生的灾害,并建立了以发育度和危险度为指标参数的评价方法,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处于地质灾害高发育区的网格点有4个,处于地质灾害较高发育区的网格点有7个,处于地质灾害一般发育区的网格点有11个,处于地质灾害不发育区的网格点有38个;研究区处于地质灾害四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个,处于地质灾害三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个,处于地质灾害二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个,处于地质灾害一级危险区的网格点有55个。  相似文献   

8.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太原西山煤田古交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主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引起地表建筑物、耕地、市政设施和水资源破坏等环境效应问题,分析了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均为煤炭采空区失稳变形的演化产物,而采矿活动是滑坡和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改变了覆岩的原始应力状态,降低了原有软弱层(面)的力学强度;同时,开采使地表产生裂隙,加剧了地表水的渗透,因而诱发了山体滑坡及崩塌。最后针对古交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引起的环境效应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兰州城市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地矛盾突出,地质灾害发育,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占到致灾总数的90%以上.由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平山造地、绿化灌溉、污水不合理排放、城市垃圾无序堆置,以及矿产资源开采等为主的人类工程活动,成为城市地质灾害频发的触发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各类人类工程活动对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影响,现状台塬坡脚建筑、平山造地等工程形成的黄土边坡,是城市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段,是防治的重点.充分认识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科学合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是有效预防和避险兰州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安溪县剑斗岩溶地面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建立各因子层次结构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可能发生塌陷的区域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剑斗岩溶地面塌陷主要与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及其岩性、地质构造、水力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大连开发区石棉矿为例,通过对比塌陷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治理的工程造价,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治理塌陷地质灾害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大连开发区的实际地质情况,提出了大连开发区石棉矿区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对指导石棉矿采空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受制于一定的区域背景条件,从而决定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借助图形语言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可直观、简洁地表达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 技术,将地质灾害空间属性及其与致灾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的关系用图谱形式表示,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特征以及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地形地貌是形成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态及变形破坏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形成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作用,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触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皖南山区环境地质特征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以皖南山区环境地质特征、岩土体组成及其工程性质研究为基础,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馈作用分析入手,探讨区域环境工程地质作用规律,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对地质生态环境防护和塑造人地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及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了武隆县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对策.武隆县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危岩是武隆县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岩石地层的软硬相间、坡体结构的不稳定、山地地形和有效临空面的发育以及暴雨和人为活动的诱发是武隆县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成因.在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方面,其措施主要有编制灾害预测报告、加强监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检查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勘探和地面塌陷资料,本文分析了蔡家关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包括岩溶发育特征,第四系岩性结构和厚度,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引用地表水期间岩溶塌陷的发展趋势,研究了岩溶塌陷的发育与分布规律。为预防地面塌陷,为建筑物基础的防塌结构设计,及可能塌陷区建筑物基础形式的确定等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分布广,加上人类社会活动加剧,地质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广西地质灾害具有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群发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广西主要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膨胀土地质灾害、河岸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污染、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山区石漠化等。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引发环境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紫阳、岚皋一带是陕南山地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和重灾区 ,随着各种工程经济活动的增强 ,灾害发生更加频繁 ,危害性更大。作者在分析区内地质环境的基础上 ,系统总结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等特征 ,进而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关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其中以滑坡和崩塌为主.调查与数据统计表明,滑坡多发生在第四系成因的松散土体中;崩塌多发生在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且地质构造发育的陡坎、陡崖部位;大气降雨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多雨年份和每年的雨季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季节;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赵庄二号井岩溶陷落柱的特性及赋存条件,通过基础地质研究,结合三维地震勘探结果,从岩溶形成的三要素可溶岩、构造和地下水活动三方面对赵庄二号井岩溶陷落柱进行分析,总结出岩溶陷落柱的形成与它们的关系,揭示了岩溶陷落柱的充填、分布及发展演化过程等信息,为高产高效的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提供依据,为晋城矿区深部开采时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