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艺术审美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岑瑛墓石刻艺术进行探讨,阐述壮族文化艺术呈现的创造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认为岑瑛墓石雕造像是明代广西土司官墓中的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在广西、特别是壮族历史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桂林是我国石刻文献发展一个特别集中、且成就突出的地区。从文献角度而言,桂林石刻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别的价值,所以古人论桂林石刻云“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桂州岩穴奇,石刻穷秘诡。岂惟考岁月,直可补载纪”。桂林石刻可谓是广西的文化渊薮,但是后人对其整理不足,价值彰显不足,令人遗憾。历史上对桂林石刻进行整理,据笔者所知仅有三种:一是明人万历间张鸣凤的《桂胜》与《桂故》;一是清人嘉庆问谢启坤编《广西通志》时整理的《粤西金石略》;一是1977年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整理的《桂林石刻》三卷本(内部发行)。  相似文献   

3.
2013年1月26日-27日,由平果县人民政府、广西民族大学主办,百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壮侗学研究所协办的“壮族土俗字习俗与甘桑石刻字符研讨会”在平果举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近百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了研讨。本次会议主题围绕壮族土俗字研究与壮族土俗字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甘桑石刻字符”的发现与探讨以及壮族的历史与民俗文化等问题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2011年12月平果县马头镇“甘桑石刻字符”的发现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旨在以内引外联的方式来推进围绕甘桑石刻文的甘桑古文明的研究,这对我国民族文字产生与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广西石刻为透视基点,运用历史横向的比较及计量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所折射出的民族关系,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前后,广西的民族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与政府战略选择及民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档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我国自从进入历史文明时期以来,随着档案内容的不断丰富,档案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从我国档案制成材料的演变历史来看,它大致经历了如下的过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文档案、商周时期的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商代的金文档案、殷代的石刻档案、商周的简牍档案、几乎与简牍档案同时产生的缣帛档案、汉代的纸质档案、近现代以来的现代载体等多种多样形式的档案。中国档案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重要标志就是民国时期几十部档案学著作的陆续问世。档案理论的思想基础由传统的国家模式逐步向社会模式转变。综上所述,档案从起源到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是短时间内突变的,是一个长期记载、积累、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广西情歌》是一部历史的画卷、歌圩的留影、包办婚姻的档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承传了赋、比、兴、夸张、重叠等传统民歌艺术手法,为广西的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民间语言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7.
石刻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历史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焦作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遗留下了大量的石刻。对石刻的鉴赏要多方位,从遗存形式、外部造型、实用性、艺术性及其所载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档案与载体的关系,介绍了结绳记事、石刻、甲骨、简牍、缣帛、纸张等作为载体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邱迎春 《科技信息》2009,(15):369-369,352
广西壮族特色档案是广西壮族数万年历史流转的真实写照和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本文介绍了广西特色档案的内容和作用,并探讨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平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右江中游,东距南宁100公里,西距百色120公里。是百色市的东大门,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全县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人口50.8万。有壮、汉、瑶三个世居民族,壮族人口为92%。平果历史源远流长,这里出土了与甲骨文形成同一时期的甘桑石刻字符。平果是土司府署首邑,  相似文献   

11.
从内容上说,铭文是对所铸钟鼎由来的说明,钟鼎是为纪念赞颂祖先功绩而铸;铭还可以纪生者之功,其基调是赞颂;铭又常用于鉴戒,劝人肃言慎行。刘勰所论铭体之"大要"有三:"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实是曹丕"尚实"说的展开,"弘润"之说显然也从陆机"温润"说脱胎,"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是陆机"博约"说的继承。铭体以永垂后世为目的,因而都以金石为载体,这就注定了其体以言简意深为尚。从形式上看,铭可分为缀序铭和徒铭两种模式。就铭文本身来看,其形式一为骚体,二为齐言。铭文从刻铸于金属到镂刻于石材再到书写于纸张的演变历程,也是其形制篇幅由简到繁的演变历程。从载体看,铭文渐与碑文合拢并流。《文选》共录铭五篇:班固《封燕然山铭》属武将外战功勋铭,具有强烈气势美;陆倕《石阙铭》属帝王内战功勋铭,注重征讨正义性;崔瑗《座右铭》是立身处世的自我勉戒;《剑阁铭》为山河之戒张本;《新刻漏铭》的价值是在于体现了器物铭所应具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语言文字.作为这一时期语言文化重要载体的石刻文献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佛教类石刻的数量迅速增多;佛教石刻的类型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凿刻或者捐刻队伍庞杂,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等.与之相应的石刻文字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石刻楷书记载的内容增加;新造字大量出现;假借字逐渐增多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整套数字化石刻保护的技术,详细阐述了利用数码相机多角度拍摄古代石刻、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复杂三维数字建模等方法最终实现泰山石刻三维真实可视化的过程,以达到原样数字保护和永久数字化存贮石刻文物的目的。同时也为石刻文物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壮族的古文字至少有古壮字、坡芽歌书、甘桑石刻文字三种.古壮字字数敏多,其研究对汉字传播史、自源字与借源字的关系、拼盘文字的发生等研究有重大意义;坡芽歌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早期文字的基本面貌;甘桑石刻文字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研究将丰富我们对壮族古文字及壮族先民的了解.这些研究的继续,会为我们解决方块古壮文的发生年代、古壮文与花山崖刻的关系、古壮文与水族文字的关系、坡芽歌书的发生、甘桑石刻文字的文字性质等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南阳目前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有许阿瞿墓志汉画像石、唐河郁平大尹冯孺人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方城"胡奴门"画像石题记等。现存的汉代碑刻主要有: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赵蓟碑、南阳都乡正为弹碑等。这些珍贵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题记和汉代碑刻记录了汉代的社会历史、书法等内容。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载埔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墓在河南省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墓碑《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撰文并书丹。该碑文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著录。沁阳县文管会于1986年发掘出的该碑刻的残片,补充了方志著录的缺漏和不足。碑文详述了朱载埔世系、生平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堉载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汉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后来的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古埃及石刻艺术在世界上也独具艺术魅力。总结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及特征,我们发现,虽然我国汉代画像石刻艺术与古埃及石刻艺术相差千年,但他们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有很多极其相似之处;而且形成这些艺术的社会背景、宗教思想也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当然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相似文献   

19.
以《石门铭》首一"此"字未损作为断定明拓本的依据由来已久,问题是"此"字清初坼裂脱落,证据不足。又《石门铭》拓本"此"字作伪甚烈,虽多易辨真伪,却难保万一。《石门铭》在民国初年以前精拓难得,主要是由于交通、环境、所用材料、拓工等因素所致。关于《石门铭》的书者与刻工,该摩崖刻石正文之后的款文中有:"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除此之外,二人的生平事迹,尚未发现其他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