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途径,是认识新概念,表达新思想,创造新意义的重要方法。了解隐喻性词汇的构成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对词汇意义的理解。本文首先对隐喻进行概括的阐述,然后着重讨论隐喻性词汇的构词手段。分两方面进行论述:词形不发生改变和词形发生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科技德语词汇在科技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一个单词都具有多种意义,要想使用的恰当,就必须要掌握好它的构成。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周莉 《科技信息》2011,(30):184-185
词汇是组成语言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单位之一,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且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因此在外语词汇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角度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词汇内涵与语用意义的差异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与理解二语词汇的习得与教学。  相似文献   

4.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与词汇空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中,词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常常带有各民族特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空缺现象。产生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理环境、生活经验、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差异,分析比较词汇的空缺现象有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丰富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三峡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区段,对其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有助于三峡文化以及长江文明的发掘与认识。三峡方言的研究,根据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特点来考察,应可自下而上细划为峡口、峡腹和峡尾(或峡端)几段来进行。本文据于峡口,以近50年来的词汇现象为调查对象,由时间、空间以及时空综合的视角,将其词汇构成来源归纳于古语保存和留用、自行设计和造作、引进通语和外言的框架之下,对其语词进行了列举说明。  相似文献   

6.
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汉英两种语言都承载着深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等,以致汉英词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翻译应是建立在了解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实现的,这些方法包括音译、直译、释义等。只有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7.
地处吴头楚尾的萍乡,有着丰富的方言词汇,其方言词汇的来源途径也多元化。萍乡方言区分为城关片、北路片、东路片、西路片、小西路片等五个片区。本文以城关片为据点,从古汉语的遗留、其他地区方言的渗透以及人民群众的自造三个维度探讨该片区方言词汇的来源系统。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调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萍乡城关方言词汇的语源问题和古汉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英汉词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本文从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和组合意义几个方面讨论了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词汇的日益丰富和发展。二战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和观念的更新,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和新义。本文从语言发展视角探讨了最新英语词汇的产生原因、发展途径和构成方法,并对词汇的发展前景做了乐观预测。  相似文献   

10.
高丽 《科技信息》2010,(12):139-139
词汇意义包括很多层面,如果只了解词汇的概念意义,而对其文化意义不加重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无法正确得当地理解和运用词汇,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误解,影响了跨文化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词汇教学不仅仅包括教授学生它的发音、拼写、意义、语法形式、搭配等方面,也要传授给学生词汇背后相应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1.
由于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语言文字的差异,英汉语言中存在明显的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中应积极应对这一语言现象,避免歧异,以便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词汇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 ,最能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民族语言文化均有着反映自己独持的文化特征的文化词汇 ,这些文化词汇自身的特殊文化内涵往往构成翻译中的难点 ,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 ,文化词汇的翻译应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和语用的等值 ,至少应达到语用对等 ,并辅以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词汇存在着化背景差异,造成词义理解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影响词汇化意蕴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应加强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克服“重语言轻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词义内涵与外延并非全部一一对应的,本文就英汉词与词,词与句等方面作析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词的字面意义及其潜在的语用意义随人不同文化背景、经历、人生观、心理、性格、气氛等的影响而变化。掌握词汇不但要懂其本文,更要根据其使用环境来分析,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杜韡  郭雯  冯汝源 《科技信息》2011,(33):378-379
"准确的词汇和几乎准确的词汇之间的差别如同闪电与萤火虫之间的差别——马克吐温"。词汇极具影响力,过时的、不准确的和不恰当的描述词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偏见及态度障碍。残疾人在全球都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因此使用准确及恰当的描述词迫在眉睫。了解英文中与残疾相关词汇的变迁有利于促进汉语中与残疾相关的文明词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日手语的界定,分析了两国手语在手指语、词汇构成、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日手语的基本知识,时中日两国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日手语的界定,分析了两国手语在手指语、词汇构成、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日手语的基本知识,对中日两国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语言文字的差异,英汉语言中存在明显的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中应积极应对这一语言现象,避免歧异,以便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词汇互借是随着中国和英美等国之间交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从英汉词汇互借的内容和方式上可看出英汉词汇互借相互影响的程度。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互相引进的历程,某些借词被引进后的内化过程,对借词所涉及的范围归类和对引进借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反映出语言间文化的融合正逐渐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用趋同论及文化趋同的理念看,英汉文化趋同的主要表象是英汉词汇互借数量呈现日趋增多的趋势,一些“中国英语”已经被广泛接受。具体而言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袭和影响,因此面对中西文化趋同的倾向,保护语言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