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鲤鱼幼鱼在白光场下不同表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条纹屏幕中的视觉运动反应,探讨表色、亮度、速度和空间频率对其视觉运动反应速度和临界反应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红色外鱼跟随速度随亮度提高而增加;亮度低于10~(-1)nt,鱼对不同颜色的跟随速度差别很大,亮度高于10~0nt则差别不大。鱼在黄表色条纹屏幕中反应最弱,制约视觉运动反应的直接因素是时间频率而非速度。结果有助于探讨捕捞中渔获量日周期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鲑点石斑鱼(■ )具网膜运动反应。引起鲑点石斑鱼视网膜黑色素颗粒明显迁移的照度阀值上限为10~(-1)1×,而视链细胞明显伸缩的照度阀值上限为10~(-2)l_x以上。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etinirostris)视网膜在完全暗适应及不同照度(10~(-2)、10~(-1)、10~0、10~1、10~2、10~3lx)下明适应后,并不产生网膜运动反应,推测系通过瞳孔运动反应调节明暗视。  相似文献   

3.
鳗鲡幼鱼生长发育中趋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鳗鲡幼鱼(平均体长55.4—250.0毫米)在水平光梯度下对10~(-2)—10~3lux的光刺激都能表现出趋光反应。随着鳗鲡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适宜光照强度也由10~1—10~2lux逐渐移至10~(-2)—10~(-1)lux.在弱光区(10~(-2)—10~(-1)lux)的趋光反应随着鳗鲡幼鱼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坛大,而在强光区(10~2—10~3lux)情况正好相反。 鳗鲡幼鱼对光的反应在12分钟内就出现了光适应,但是其发育阶段不同,光适应也不一样。 在背景光下鳗鲡幼鱼趋光反应的辐度比无背景光时低。但趋光反应的规律在有或无背景光下基本相似。原来趋光反应较强者,受背景光的影响较小,反之则较大。  相似文献   

4.
1.在水平光梯度内兰圆鲹(幼鱼、成鱼)自10~(-1)—10~3lux的照度区内都表现出趋光性,但随光强的增加未出现趋光性加强的趋势。 2.在因垂直照明而形成的明暗对比显著而非均匀性的光梯度内,兰圆鲹在弱照度区游动时间长,在强照度区游动时间短,其游动时间的比例为1:4。 3.兰圆鲹幼鱼的趋光性比成鱼强。 4.在水温为24.5—27℃时,鲐鱼(幼鱼)的适宜照度区为0.01—71ux范围内。 5.无论个体或群体实验,鲐鱼对光反应结果一致,而且群体反应更稳定。 6.对于五种海水鱼趋光性之比较看,兰圆鲹(幼鱼、成鱼)和鲐鱼(幼鱼)都属于对光有正反应,但不属于趋最强光的一种类型,其中兰圆鲹(幼鱼、成鱼)之趋光性比始鱼(幼鱼)强。  相似文献   

5.
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异烟肼对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72 hpf的斑马鱼幼鱼,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 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心包水肿、鱼鳔缺失、体长发育延迟和器官空泡化等。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异烟肼组幼鱼行为轨迹减少,运动次数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隧道通风照明标准虽对入口段照度提出要求,但相关参数过于粗糙,在实践中亦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阶梯式下降进行加强照明。为使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加强照明满足驾驶人暗适应需求,选用31名被试进行昼间暗适应时间测定试验。被试在昼间自然光环境照度下充分适应后,进入隧道照明灯具创造的不同低照度环境中。通过视标识认时间记录,标定不同驾驶人在不同照明条件下暗适应时间。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获得不同隧道环境照度下驾驶人暗适应时间,并计算加强照明各段最优长度。结果表明:在现有隧道昼间入口加强照明条件下,加强段各阶梯长度过短,无法保证驾驶人的视觉顺适过渡;需依据驾驶人在不同照度环境下暗适应时间,结合行车速进行各段长度计算。本文提出加强照明段各阶梯长度值,在现有照度条件下,可保证驾驶人的充分暗适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及形态参数与易钓性是否存在关联。【方法】以广布种鲤科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测定体质量相近、体格健康的40尾幼鱼的标准代谢率,随后在实验室环境中连续进行5d垂钓,每日垂钓20尾幼鱼即停止当日垂钓活动。【结果】1)第1d被钓出幼鱼的标准代谢率高于未被钓出幼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连续4d中被钓出幼鱼与未被钓出幼鱼的标准代谢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每日被钓出幼鱼与未被钓出幼鱼的体质量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被钓出幼鱼的体长在第3d和第5d大于未被钓出幼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被钓出幼鱼的肥满度在第3d高于未钓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5d的连续垂钓中,被钓上5次的幼鱼有3尾,被钓上1~4次的幼鱼分别为7,7,6,10尾,仅7尾幼鱼从未被钓出,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被钓出频次的幼鱼的标准代谢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5d中均被钓出的幼鱼的钓出顺序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每日被钓排序在整体上保持一致,而幼鱼的平均被钓次序号与它们的标准代谢率和形态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鲫幼鱼的首次被钓经历并不影响自身再次被钓;在体质量相近条件下,鲫的易钓性与外部形态(如体质量、体长或肥满度等)以及维持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孔沙丁鱼对白光的趋光率在0.1~1lux区最高,并随照度的提高而下降。勃氏银汉鱼在相同条件下的反应则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大,在10~100lux区达最大值。在等照度下,孔沙丁鱼和勃氏银汉鱼对白光和颜色光的趋光反应,随着光刺激时间的延续,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过程。适应过程的变化还与光刺激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教室照明对生理节律的影响,研究采用汉语双字词卡片和“学习再认”实验模式,借助信号检测论中辨别力d作为指标,测试和分析了3种典型色温T5荧光灯在4种不同照度水平下对学生短时记忆再认能力和脑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非视觉效应影响,在一定时间长度内,学生在不同光谱、不同照度光环境下的汉语双字词短时记忆再认能力和脑疲劳各不相同,低色温、低照度对大脑具有“唤醒”作用,可提高短时记忆能力;中间色温为最适宜光环境,可使大脑保持适度兴奋,但该色温高照度下,脑疲劳相对较重,学习效率较低;高色温下脑疲劳最重;“时间累积”效应对短时记忆能力的影响显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鲤鱼幼鱼在6种波长单色光场中的视觉运动反应的速度和时间两方面特性。在可见光谱中间波段单色光场中鱼反应较强,520 nm 绿色光场中跟随速度最快,暗视等亮度条件下 453 nm 蓝色光场中反应潜伏期最短,时间跟随率最高,但在明视等亮度条件下反应的时间特性不随光波长而变化。提高各波长光强度,潜伏期均缩短,时间跟随率均提高,上述特点与水中光谱能量分布及鱼眼光潜光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东海区(26°-35°00′N,120°00′-126°30′E)大面调查渔获物的凤鲚样本,对东、黄海凤鲚不同发育阶段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生态位宽度和食物团单个饵料的重量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体长组的凤鲚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凤鲚不同阶段的食物组成随着发育的变化有所不同,根据%IRI分析,桡足类为各个发育阶段的最重要的食物,糠虾类、磷虾类为次重要的类群,随着体长的增加小型鱼类在食物组成的%IRI比重越来越高。(2)凤鲚有两个摄食强度的高峰:幼体组70~100 mm和成体组191~250 mm,平均胃饱满系数均超过10‰。空胃率和体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随着体长的增加,空胃率不断下降。(3)食物团中单个饵料的平均重量随着凤鲚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体长70~160 mm阶段,单个饵料的平均重量都小于10 mg,体长161~250 mm阶段,单个饵料的平均重量均大于30 mg。(4)聚类分析表明可将的凤鲚6个体长组可以分为3组:70~100 mm、101~130 mm、131~250 mm。体长70~100 mm的凤鲚主要以桡足类和幼体类为食,体长101~130 mm的凤鲚主要摄食桡足类、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131~250 mm的凤鲚主要摄食桡足类、糠虾类和鱼类。(5)凤鲚不同发育阶段食物生态位宽度也存在差异,体长101~130 mm饵料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37,体长70~100 mm饵料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96,体长131~250 mm之间各体长组饵料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及形态参数与易钓性是否存在关联。【方法】以广布种鲤科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测定体质量相近、体格健康的40尾幼鱼的标准代谢率,随后在实验室环境中连续进行5d垂钓,每日垂钓20尾幼鱼即停止当日垂钓活动。【结果】1)第1d被钓出幼鱼的标准代谢率高于未被钓出幼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连续4d中被钓出幼鱼与未被钓出幼鱼的标准代谢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每日被钓出幼鱼与未被钓出幼鱼的体质量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被钓出幼鱼的体长在第3d和第5d大于未被钓出幼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被钓出幼鱼的肥满度在第3d高于未钓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5d的连续垂钓中,被钓上5次的幼鱼有3尾,被钓上1~4次的幼鱼分别为7,7,6,10尾,仅7尾幼鱼从未被钓出,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被钓出频次的幼鱼的标准代谢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5d中均被钓出的幼鱼的钓出顺序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每日被钓排序在整体上保持一致,而幼鱼的平均被钓次序号与它们的标准代谢率和形态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鲫幼鱼的首次被钓经历并不影响自身再次被钓;在体质量相近条件下,鲫的易钓性与外部形态(如体质量、体长或肥满度等)以及维持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鲢、草鱼幼鱼对三种不同形状网目定置网片的反应,并探讨草鱼幼鱼反应节律性。结果表明:定置网片对两种幼鱼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作用大小与网目形状有关.不同形状网目对鱼的视觉诱引力相同,而扁形网目对鱼的触觉诱引力大于长形、方形网目.穿网能力的顺序:方形>长形>扁形可用穿网系数K来定量表述.草鱼幼鱼趋网、碰网和穿网尾次数具明显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照度下图像降质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视觉特性和Curvelet变换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低照度图像转换至"色调-饱和度-亮度"(HSI)颜色空间,在Curvelet域中分解亮度参量得到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子带分量,以此构建人眼视觉模型;然后利用模型的亮度遮蔽特性和亮度-对比度遮蔽特性对高频分量进行非线性增强,同时对低频分量进行非线性拉伸;最后通过Curvelet逆变换重构亮度参量,结合原始图像的色度和饱和度分量将图像转换至原色彩空间,得到增强后的低照度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升低照度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保持图像的细节信息,抑制图像噪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成对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游泳行为与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的关系。【方法】在(25±0.5)℃条件下测定60尾鲫幼鱼的SMR并筛选出20尾高SMR个体和20尾低SMR个体,再将1尾高SMR和1尾低SMR个体进行随机组对,在行为观察装置中分别测定单尾鱼(两水箱中间有隔板)和成对鱼(两水箱中间无隔板,可见对方)在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的运动时间及频率、进入食物环1倍体长范围频率以及高SMR个体与低SMR个体相互追随的时间。测定工作进行两次,分别称为测定Ⅰ和测定Ⅱ。【结果】1)成对实验鱼之间的好斗频率与SMR个体差异不相关,不论是低SMR个体追随高SMR个体,还是高SMR个体追随低SMR个体,追随时间也均与SMR个体差异不相关。2)在实验水箱中间有隔板条件下,实验鱼不仅在安全区域的停留时间比明显高于在危险区域的停留时间比,而且静止时间比明显大于运动时间比,但取走隔板后实验鱼在两区域的停留时间比无明显差异,并且运动时间比大于静止时间比。3)不论中间有无隔板,单尾鱼于测定Ⅰ时在危险区域停留时间比、安全区域停留时间比、运动时间比及进入1倍体长范围食物环频率均与在测定Ⅱ时获得的对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除进入1倍体长范围食物环频率外,单尾鱼在中间有隔板的游泳行为特征数据与中间无隔板的游泳行为特征数据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MR可能不是成对鲫幼鱼游泳行为中领导者的重要特质,但两者的视觉信息交流可改变两者的游泳行为特征,并且鲫幼鱼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特征保持较高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成对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游泳行为与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的关系。【方法】在(25±0.5)℃条件下测定60尾鲫幼鱼的SMR并筛选出20尾高SMR个体和20尾低SMR个体,再将1尾高SMR和1尾低SMR个体进行随机组对,在行为观察装置中分别测定单尾鱼(两水箱中间有隔板)和成对鱼(两水箱中间无隔板,可见对方)在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的运动时间及频率、进入食物环1倍体长范围频率以及高SMR个体与低SMR个体相互追随的时间。测定工作进行两次,分别称为测定Ⅰ和测定Ⅱ。【结果】1)成对实验鱼之间的好斗频率与SMR个体差异不相关,不论是低SMR个体追随高SMR个体,还是高SMR个体追随低SMR个体,追随时间也均与SMR个体差异不相关。2)在实验水箱中间有隔板条件下,实验鱼不仅在安全区域的停留时间比明显高于在危险区域的停留时间比,而且静止时间比明显大于运动时间比,但取走隔板后实验鱼在两区域的停留时间比无明显差异,并且运动时间比大于静止时间比。3)不论中间有无隔板,单尾鱼于测定Ⅰ时在危险区域停留时间比、安全区域停留时间比、运动时间比及进入1倍体长范围食物环频率均与在测定Ⅱ时获得的对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除进入1倍体长范围食物环频率外,单尾鱼在中间有隔板的游泳行为特征数据与中间无隔板的游泳行为特征数据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MR可能不是成对鲫幼鱼游泳行为中领导者的重要特质,但两者的视觉信息交流可改变两者的游泳行为特征,并且鲫幼鱼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特征保持较高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光辐射对于中国画可以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保存这些艺术珍品,应尽可能地降低展品上的照度,但是给人观赏又不能让画幅和视觉环境显得昏暗或模糊不清。作者进行了一系列主观评价实验,应用语意差别量表和因子分析,找出了中国画陈列的视觉环境的最佳照明条件。结论为: 1.画幅上的最佳照度为50lx,范围为30-100lx。陈列室的空间光分布要求平均柱面照度/画幅照度((?)/E)比为0.15,范围为0.12—0.20。画幅和环境照明建议采用白炽灯作为光源。2.当使用荧光灯时,画幅照度和平均柱面照度/画幅照度比宜采用较大值。  相似文献   

18.
北盘江两种鱼感应流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长6~8 cm范围内(P>0.05)白甲鱼与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相对感应流速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白甲鱼幼鱼的感应流速、相对感应流速相对体长均有显著差异(P<0.05),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相对体长有显著差异(P<0.05),而相对感应流速相对体长无显著差异(P>0.05);白甲鱼幼鱼与光倒刺鲃幼鱼的感应流速推算公式分别为y=0.001 13x3-0.263x2+2.041 6x-5.144 5,y=-0.000 2x3+0.002 4x2+0.016 2x-0.060 4.试验所得体长(7.772±0.141)cm白甲鱼的感应流速为(0.131 7±0.003)cm/s,相对感应流速为(1.699±0.030)bl/s;体长(6.516±0.114)cm光倒刺鲃的感应流速为(0.077±0.002)cm/s,相对感应流速为(1.187±0.020)bl/s.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不同饥饿时间对鲤(Cyprinus carpio)幼鱼体型特征的影响,将大小相当的50尾体质量为(21.50±0.41)g、体长为(9.42±0.08)cm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饥饿组,分别饥饿处理0,7,14,28,56d;随后测量并计算各组实验鱼的形态特征参数。结果显示:7d饥饿组的所有体型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14d饥饿组的体高、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头高/体高、尾柄下部长/体长、臀鳍面积/鱼体侧面积、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8d饥饿组的体高和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头长/体长、臀鳍面积/鱼体侧面、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56d饥饿组的体高、鱼体侧面积、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头长、头长/体长、头高/体高、臀鳍面积/鱼体侧面积、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饥饿胁迫对鲤幼鱼体型特征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饥饿程度相关;饥饿使鲤幼鱼体型变得更加"细长",相对臀鳍和尾柄面积增大,这可能有利于减少游泳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20.
鸟类离顶盖通路的结构和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离顶盖通路是鸟类主要的视觉通路之一, 由视网膜、视顶盖、圆核和外纹体组成. 各结构之间具有区域性的对应投射;通路中的神经细胞具有不同的感受野特性, 对不同形式的刺激呈现出不同的反应模式. 参与物体运动方向和物体的朝向分析、运动物体的速度检测、颜色和物体轮廓处理、图象-背景识别、视觉指导定位、捕食和逃避反应等.离顶盖通路侧重于加工关于目标运动的特殊视觉信号,而对自身引起的视觉运动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