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云南中、小盆地低演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若干中、小盆地 (陆良、杨林、保山及景谷 )第三系生物气及未 低熟油伴生气进行了研究 .生物气组分以甲烷为主 ,在烃气中 >99% .同位素组成轻 ,δ13 C1为 - 6 0 0‰~- 75 4‰ ,其中保山盆地相对较重 ( - 6 0‰~ - 6 5‰ ) ,陆良及杨林盆地较轻 ,δ13 C1均小于- 70‰ ,比较而言 ,可能意味保山生物气藏成藏时间较早 .景谷盆地原油为未 低熟原油 ,其伴生气具有相对高的湿度 ,烃气中甲烷相对含量为 5 8%~ 95 % ,就组分而言与正常石油伴生气相似 ,但其甲烷碳同位素值为 - 5 3 8‰~ - 5 7 8‰ ,明显较一般油田伴生气相对富集12 C ,具有与生物 热催化过渡带气相似的特征 .乙烷碳同位素在 - 34 6‰~ - 2 9 ‰之间 ,其源岩应为油源岩 ,但对低演化阶段石油伴生气而言 ,其组成偏重 ,同时 ,乙、丙、丁烷之间有同位素组成倒转现象 ,也许暗示着存在Ⅲ型有机质成气的贡献 ,δ13 CCO2 基本小于 - 1 0‰ ,应是有机成因产物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水合物伴生的沉积物碳、氧稳定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家生  E.Suess 《科学通报》2002,47(15):1172-1176
对取自东北太平洋Oregon州海岸俯冲增生楔,天然气(甲烷)水合物脊上南北两端的两组钻孔沉积物样品全岩碳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测得δ13C和δ18O值大于多在-29.81‰-48.2‰(PDB)和2.56‰-4.28‰(PDB)之间,数值落在“冷喷气孔附近典型的受甲烷气影响的碳酸盐矿物”区内,显示这类沉积物的全岩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已明显不同于一般海相碳酸盐类矿物, 它们已受到了沉积物中甲烷水保物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此外,两处钻孔均显示出δ13C随深度增加而增加,δ18O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认为主要是由于钻孔不同深度位置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AOM)强度和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氧同位素的分馏作用而造成的,沉积物的这种碳,氧稳定同位素特殊性,认为可作为一个识别标志应用于其他海区,以确定或探索海底沉积物中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3.
未熟-低熟油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判识标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永昌  沈平  刘文汇  关平  黄第藩 《科学通报》2001,46(10):867-872
系统报道了未熟-低熟油同位素组成特及其内涵,全油碳同位素可分为两组,一组主峰δ^13C值为-30‰--29‰,另一组主峰δ^13C值为-27‰-25‰,分别与湖泊相和盐湖或泽津相环境相关,族组分间碳同位素分别馏相对小,差值常小于2‰,且最大分馏常出现在饱和烃与芳烃之间,氢同位素δD值为-18‰--130‰,主峰群为-170‰--150‰,说明以湖泊相为主,而δD以-160‰--150‰为次高峰,表明古水体常有咸化过程,原油伴生气甲烷δ^13C平均值为-50‰--52‰,比成熟油伴生甲烷同位素均值约轻10‰,未熟油和源岩之间族组成和单体烃炭同位素组成有较好对比关系,而源岩相对富集^12C,是有别于成熟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条件下镜质体生烃动力学研究表明:活化能随镜质体类型、结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均质镜质体裂解活化能最高而基质镜质体活化能分布相对较低.而由不同类型镜质体裂解生成的甲烷均具有非常相似的碳同位素分布,热模拟早期δ^13C1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晚期逐渐上升,更高温度热解时保持平衡或略有下降.由此可见镜质体的热解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时间、温度及总碳同位素值的控制,而镜质体结构及活化能分布对碳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早期δ^13C1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镜质体的不均质性或在不同的活化能区间^12C-^12C及^12C-^13C之间的活化能差值(△E)有所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南海南部近百万年来钙质超微化石氧、碳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近百万年来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石δ^18O比值与浮游有孔虫和底栖有孔虫δ^18O比值呈同步变化,但超微化石δ18^18O值较浮游有孔虫δ^18O值平均高1.869‰,比底栖有孔虫δ^18O值平均低3.855‰,超微化石δ^13C值与浮游有孔虫和底栖有孔虫δ^13C值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三者存在系统差异,超微化石δ^13 C值要比底栖有孔虫δ^13C值平均高0.76‰,比浮游有孔虫δ^13C值低0.460‰。在氧同位素14-8期之间,超微化石δ^13C值有一明显的高值段,另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超微化石δ^13C值变化与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指示超微化石δ^13C值可以作为表层海水古生产力变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长庆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奥陶系气藏成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新宇  赵林  李剑锋  张文正 《科学通报》1999,44(10):1116-1119
长庆气田奥陶系气藏天然虽为高成熟气,但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仍反映出其气源以上古生界煤成气为主,奥陶系气藏部分样品乙烷酸同位素组成表出现油型乙烷的特征,主要原因是上古生界煤成气向下运移过程中发生了组分分馏而使煤型乙烷的贡献大为减少,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平面分布表明该气藏不是完全连通的“整装”气藏,上古生界煤成气向下运移方式主要是大面积垂向下渗。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板块震旦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备  郑海飞  姚海涛  李永安 《科学通报》2002,47(22):1740-1744
对取自库鲁克塔格震旦系的102个灰岩、泥岩、页岩和冰碛岩样品做了碳同位素分析.震旦系内4个组为冰期沉积,其δ^13C值差别较大(-14.7‰— 4.2‰),δ^13C出现3次明显的负漂移,支持前人提出的该地区出现过3次冰期沉积的观点,只是具体时间上存在差别.下震旦统下部贝义西组δ^13C值总体为正值,可能代表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大陆裂谷岩石记录.全部地层的δ^13C曲线有3次明显的变化,第1次是贝义西组从底部正值变为顶部-5‰左右;第2次从下震旦统上部阿勒通沟组的0‰—3‰左右变为特瑞爱肯组的—3.4‰——14.4‰。第3次是从上震旦统下部扎莫克提组的正值到汉格尔乔克组顶部冰成纹泥的负值。  相似文献   

8.
宋之光  王翠苹 《科学通报》2005,50(24):2769-2773
在墨西哥湾海底沉积物中检测到一组含有1~5个不饱和双键、不规则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烯烃(PMI?)系列化合物,其在色谱图上分布在nC22~nC24之间.这些化合物具有极负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比值在?86.7‰~?115.5‰之间,而与其伴生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碳同位素比值在?28.4‰~?34.6‰之间.这些化合物是海底甲烷古细菌厌氧氧化活动所产生的特征生物标志物,指示着海底存在天然气渗漏或有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戴金星 《科学通报》1989,34(9):690-690
近十年来,我们在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楚雄、琼东南与东海9个盆地及14个煤矿,取了202个煤成气样,获得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分析数据426个,从中选择出原生的煤成气,并对其可确定源岩成熟度(R_0)进行了测定。从这些资料,明显可见我国原生煤成烃气的δ~(13)C值随其源岩成熟度增加而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北京十三陵地区雾迷山组(1310~1207 Ma)白云岩的δ13C数值范围从-1.5‰~1.5‰ (PDB),δ18O数值范围一般为-4‰~-5‰ (PDB).它们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旋回性变化的特征.δ13C从地层层序的边界发生正偏移,至1.5‰(PDB),然后发生负偏移至-1.5‰(PDB).有时,在δ13C为负值的层段δ18O数值较高,约为-4.0‰(PDB).碳、氧同位素组成的这种特征可能与海平面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富气机理与天然气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海相盆地蕴含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古生界海相层系成为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并相继有大型气田发现.研究认为中国古生界烃源岩的高.过成熟或煤系烃源岩以倾气为主及TSR作用是导致海相层系富气的主要原因.古生界海相发育优质的泥质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其中前者热演化程度高且沉积组合富含硫酸盐类,导致原油裂解成气;后者以成气为主且演化程度已进入高成熟,因而海相盆地以富气为主,特别是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海相层系几乎没有发现油藏,且以干气为主.海相天然气主要属于煤成气和原油裂解气或二者的混合,其中在原油裂解气中往往富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烃类碳同位素组成较为复杂且存在倒转现象,这主要是受热演化和TSR次生蚀变或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混合所致.煤成气是中国海相天然气的主要构成部分,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和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是今后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塔里木盆地海相层系不发育煤系烃源岩,因此以寻找原油裂解气为主.  相似文献   

12.
沼泽环境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践发 《科学通报》1992,37(22):2080-2080
对不同环境中现代生物和现代沉积物的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国外做了许多工作,研究发现植物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4到—34‰,影响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不同沉积环境的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有着明显的差别。如太平洋沉积物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的δ~(13)C值分别为—20.4‰和—22.3‰。滨海沉积物中富里酸和腐殖酸的δ~(13)C值分别为—24.1‰和—25.1‰。而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沼泽  相似文献   

13.
中国部分煤田发现的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新集、李雅庄和恩洪地区发现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是中国煤层气的一种新的成因与资源类型.其基本特征为:组分以甲烷为主,C_1/C_(1-5)>0.99,属于干气;δ~(13)C_1值为-61.7‰~-47.9‰,绝大部分<-55‰,比该区煤岩所处热演化阶段(R_o值为0.87%~1.43%)所产热成因甲烷的δ~(13)C估算值低得多,显示甲烷具次生生物成因特征;δD_((CH)_4)值为-244‰~-196‰;δ~(13)C_2值为-26.7‰~-15.9‰,δ~(13)C_3值为-10.8‰~-25.3‰,重烃属热成因;CO_2含量极低,δ~(13)C值变化很大,反映出次生变化的特征;δ~(15)N_2值主要在-1‰~+1‰之间,指示N_2主要源于大气,而N_2与CH_4含量之间具良好的负相关线性关系,反映出含菌地表水渗入煤层的活动.综合示踪指标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层气为以次生生物气为主,含有部分残留热成因气的混合气.煤层抬升和断裂发育为次生生物气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宋之光  王翠苹 《科学通报》2005,50(24):2769-2773
在墨西哥湾海底沉积物中检测到一组含有1~5个不饱和双键、不规则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烯烃(PMI)系列化合物, 其在色谱图上分布在nC22 ~ nC24之间. 这些化合物具有极负的碳同位素组成,13C比值在86.7‰~ 115.5‰之间, 而与其伴生的正构烷烃化合物碳同位素比值在28.4‰~ 34.6‰之间. 这些化合物是海底甲烷古细菌厌氧氧化活动所产生的特征生物标志物, 指示着海底存在天然气渗漏或有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  相似文献   

15.
桂林丫吉村表层带岩溶土壤系统中δ 13C值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坡地岩溶土壤系统为对象,定位采集和测定分析了该系统中空气、植物体、土壤和水等系列样品的δ^13C值。结果表明,岩溶土壤系统中δ^13C值不仅存在土壤固相有机碳、土壤空气CO2和土壤水重碳酸盐等库间的广泛差异,而且有明显的深度变化和季节变化,7月的地面空气、土壤空气和土壤水的δ^13C值比4月轻1‰-4‰(PDB);系统中水、气相活嗅迁移碳组分的δ^13C值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CO2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鄂霍次克海东南部OS03-1岩芯180 ka BP以来底栖有孔虫内生种Uvigerina spp.进行了稳定氧碳同位素分析,发现了112~109 ka BP(Ⅵ),102~90 ka BP(Ⅴ),85~76 ka BP(Ⅳ),57~54 ka BP(Ⅲ),44~40 ka BP(Ⅱ)和17~10 ka BP(Ⅰ)的6次δ13C轻值事件,其中发生于102~90 ka BP的轻值事件Ⅴ中的δ13C降幅最大,达到了2.5‰,其他事件中均达到1‰以上.研究认为,这些δ13C轻值事件可能由表层生产力增高、鄂霍次克海中层水形成减弱、最低含氧带加强等因素共同引起.古菌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这些δ13C轻值事件没有受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和甲烷气体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与幔源富CO2流体有关的复合成因烷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之钧  张刘平  曾溅辉  杨雷 《科学通报》2002,47(16):1276-1280
应用天然气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对幔源流体有关的复合成因烷烃进行初步的探讨,不营凹陷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在数值上具有有机成因特征,但是在数据结构上却存在两个次总体,反映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总体上,高δ13CCH4值次总体与幔源CO2含量较高的天然气相对应,主要分布在幔源流体和基性火成岩活动区,研究表明,盆地埋藏热演化,烃源岩类型以及盆地流体-岩石反应不是造成东营凹陷甲烷碳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幔源流体与有机成因油气 的混合。  相似文献   

18.
经多年反复实验和改进,建立了高真空条件下、球磨机碎样、不经水介质直接收集解析气的装置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排除大气污染、粉碎热解以及经水介质集气等各种干扰因素,使所获解析气中的烃类气体体积百分含量大幅度提高,最高可达80%以上,碳同位素系列可实测至δ13C1~δ13C5.利用新建立的装置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烃源岩解析气的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判识烃源岩类型,与应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判识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利用天然气的乙烷碳同位素组成作为判识母质类型的参数是可行的;(2)利用烃源岩解析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计算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Ro值与烃源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吻合极好,证实了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热演化程度的对应关系是可靠的;(3)首次建立了天然气气-源直接对比方法,运用自然源岩样品解析气的实测δ13C1和实测Ro值建立的lgRovsδ13C1表达式,为油气勘探区进行精细油气源对比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储层解析气研究的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永昌  张晓莹  沈平  刘文汇 《科学通报》1998,43(17):1895-1897
GC-C-MS(色谱-燃烧-质谱)同位素在线分析仪的出现以及对这一仪器的开发,使10^-2 ̄10^-3μL量级的烃类气可以较好地测定其碳同位素。应用这一技术,测量了吐哈盆地艾参1井三叠系油砂层脱附气C1 ̄C3的碳同位素组成,其值分别为δ^13C1=055.1‰,δ^13 C2=-38.6‰和C3=-35‰。根据吐哈盆地天然气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盆地的地质背景,认为该储层解吸气为该层原油受生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的高分辨分子地层学研究,获取了其沉积有机质的组成(百分含量)、沉积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分布(δ^13Cong)、黑碳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以及觉 淀有机质中反映陆源输入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等信息,计算了柱状样觉积有机质中来源于水生碳的碳同位素大小(δ^13C水柱)。在前人建立的δ^13Cong-Pco2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以δ^13C水生代替δ^13Cong,较为准确地计算了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表层水的Pco2。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水的Pco2在末次冰期平均为240μL/L,在全新世平均为为320μL/L,对比冰芯记录,全新世支海南部表层水可向大气释放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