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品牌是企业的命脉,是竞争的灵魂。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品牌。运用高科技和市场网络主导着高附加值、高增加值领域的产品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名牌战略,应当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出席“产品创新与民族品牌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徐匡迪在讲话中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不仅是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和企业的主要经营战略。回顾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历程,徐匡迪认为,中国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牌在经营观念、品牌价值、单个企业经营规模、世界占有份额、全球化和技术创新水平还存在差距。徐匡迪说,不断创新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企业竞争的正确思路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创建民族品牌。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要有思维的创新。21世纪是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某些企业忽视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单纯地依靠生产某种外国品牌来提高自己短期市场竞争力。对企业这种的短期行为进行了深层剖析,以实例说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指出成熟型品牌应该警惕品牌价值弱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品牌核心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品牌管理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莉 《科技资讯》2006,(25):210-211
品牌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手段决定品牌的成败。企业要更好地塑造和管理其品牌,达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对企业品牌战略有一个合适的定位,并进行全方位品牌管理,打造品牌核心价值。为增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急需打造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5.
郑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95-95,51
我国物流业在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同时,面临着2005年底物流市场的全面开放,在与国际物流企业竞争的生死关头,品牌将成为竞争的主旋律,我国物流企业必将围绕培育自主品牌以全面提升竞争力而战.  相似文献   

6.
薄弱的自主品牌建设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创建自主品牌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必然选择。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文化价值、动态创新等措施来创立自主品牌,迎接全球化带来的竞争挑战。  相似文献   

7.
秦川  王森 《创新科技》2002,(2):30-33
昨天的市场,竞争的是质量;今天的市场,竞争的是服务;明天的市场,竞争的将是品牌的价值。因为在未来的市场,品牌资产所代表的公司价值,远远超过制遣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实际资产价值。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整合自己的品牌价值呢?作者提出以下六大策略模式,不妨一用。  相似文献   

8.
郑巍 《科技资讯》2008,(36):239-239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顾客之争,维护和提高顾客忠诚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通过对品牌、顾客忠诚、顾客忠诚度、品牌价值的理论分析,阐述了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与品牌价值的关系,并列举了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在于管理创新.石油天然气企业管理创新应从立足大局,贴近市场;规范运作,整合资源;抓好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特色企业文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等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封闭,不是闭门造车,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开放,是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牢固的技术基础, 自主的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突破,才能使一个企业的品牌创新获得扎实的基础、可靠的保证。自主创新, 在企业品牌价值的递增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Competition in the apparel market has developed from preliminary price competition,quality competition,and scale competition to the current state of brand competition.The phenomenon of brand overlap cannot be avoided by apparel enterpris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ir brands.This paper has selected nine identification elements of three dimensions,which we used to construct an apparel brand overlap identification model.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and brand identity and was constructed by taking consumer perspectives as the starting point.Two apparel brands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international E Company have been selected as our empirical research objects.An apparel brand overlap identification model has been constructed based on questionnaire analysis and a cognitive experiment involving eye-tracking technology.In addition,the overlap elements among apparel brands,as well as the cognitive situation of consumers with regard to brand overlap,have been analyzed.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指出由创业型企业转变为以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为特征的管理型企业是使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发展成熟进而走向国际化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与国外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企业要在国际贸易大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开展品牌营销,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但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经营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实施我国品牌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家族式经营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占有绝大比重,其发展情况决定着民营企业的未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家族式经营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克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模式“、以人为本”观念上的弊端,走出企业发展困境,实现我国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要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型国有企业普遍重视自主创新,但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而私营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一旦私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后,却具有更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活力,但是,私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受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能力不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型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本文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响应、实施进展以及领域专家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界面管理理论研究是分工经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整合各种资源,促进集成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界面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合管理对策,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其目的,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指出我国企业要适应新的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进行企业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及管理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20.
略论政府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由政府向企业转变。政府主要是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建立社会技术创新机制,所以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要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取得主动,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改革步伐,转变政府的职能,准确定位,为技术创新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