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系对抗仿真跨层次建模方法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分析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多视图问题、多分辨问题以及不确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体系对抗仿真的跨层次建模方法论,并给出该方法论的参考模型。该参考模型包括建构、解构、拟合、聚合四个方面,后续的系列论文将分别针对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并给出具体方法。最后综述了本方法论的创新点及其继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体系对抗仿真已经成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和武器装备论证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缺乏对于体系对抗仿真模型抽象方法的研究。在总结体系对抗仿真实体层次建模和体系层次建模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对DEVS进行扩展,给出了面向体系对抗仿真的模型形式规范描述,包括实体模型形式描述、事件类型形式描述、体系模型形式描述以及实验模型形式描述。体系对抗仿真模型形式规范是对DEVS向体系层次描述的有益扩充,可以有效地指导体系对抗仿真的建模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Agent的体系对抗仿真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明智  胡晓峰  司光亚  赵占龙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1):2785-2788,2792
面向信息化战争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从复杂系统建模的角度对传统系统仿真建模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需要以CAS理论为依据,研究新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建模方法,以适应信息化战争模拟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分析体系对抗仿真需求的基础上,从基于Agent的体系对抗仿真建模概念、仿真建模概念框架、仿真建模策略,基于Agent的体系整体“涌现”行为建模等问题入手,探讨了基于Agent的体系对抗仿真建模方法问题,并结合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研究了基于Agent的实体行为建模、实体交互建模和实体模型结构,提出了基于Agent的体系整体“涌现”行为建模思想和建模规范。  相似文献   

4.
在战争实验室中进行体系对抗仿真已成为当前迫切而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体系对抗仿真中毁伤评估建模面临的新毁伤机制研究、软毁伤计算、毁伤计算细化要求、毁伤可信性要求等问题,提出了多层次毁伤评估模型的建模框架,此建模框架规范了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和工程级毁伤模型建模过程、内容和方法;探讨了毁伤评估模型体系和毁伤指标体系构建问题;提出了层间毁伤模型的验证方法,指导构建满足体系对抗仿真需要的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多层次毁伤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5.
空间攻防对抗体系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空间攻防对抗体系涵盖的内容,并对先进仿真技术、空间攻防对抗体系建模技术及其仿真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典型的空间攻防对抗仿真平台。研究过程中重点对空间攻防体系总体模型、空闽信息及信息对抗仿真模型、导弹武器突防仿真模型、空间导弹拦截系统仿真模型、反卫星仿真模型、空间攻防体系评估技术、仿真系统实现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中,雷达体系对抗仿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完备的雷达体系对抗仿真既包括雷达系统模型,也包括电磁环境模型,仿真结果的可信度与这两个部分紧密相关。对抗体系中存在的不同雷达系统,尽管其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各不相同,电磁环境模型特别是射频环境的仿真模型可以设计为一个综合通用的模型,为各雷达模型射频信号传播计算提供一致的支持。在分析射频信号传播过程以及射频环境效应的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综合射频环境模型,该模型能够为射频段雷达体系对抗仿真提供了一个综合、通用的仿真射频环境。通过具体仿真实例演示了模型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飞  司光亚  杨镜宇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5):1021-1025,1031
仿真系统的数据采集是仿真系统应用的重要环节。体系对抗仿真数据采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不区分数据的任务属性,导致后期分析任务的完成情况时难以得到相关数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的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的数据按任务进行组织,支持后期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和其他应用。介绍了该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过程,给出该方法一般流程和总体框架。数据采集实例诠释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验证了该方法在体系对抗仿真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的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支持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实验研究的顶层对象模型体系框架,以确保在不同研究层次、不同研究方向上保持对装备体系理解和描述的一致性。然后,针对体系对抗建模与仿真的主要目的,系统地论述了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和步骤,其中包括层次化指标体系的定义、不同层次指标之间映射关系的确定以及仿真的实验分析与结果分析。最后,对建模与仿真方法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并简要说明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武器平台的体系对抗综合仿真系统中通信连通性功能的实际需求,给出了通信连通性模块的组成、功能及仿真流程,对其中的关键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路径损耗计算和视野(FOV,Field Of Hew)判断模型.结合实例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通信连通性模块的研究开发为体系对抗仿真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可为电子信息系统及装备分析研究、研制与试验评估以及建模仿真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器装备效能仿真不同于一般的复杂系统仿真, 具备很大的组合建模潜力和迫切的组合仿真需求. 当前的统一仿真协议、统一建模方法、统一模型规范等组合仿真途径主要还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 没有充分结合应用领域的实际, 难以真正实现组合仿真. 提出了基于模型框架实现组合仿真的思路, 通过将领域共性不变知识(DIK)固化为可组合的模型框架, 而应用可变知识(AVK)则可在模型框架基础上通过定制或扩展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了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的可组合建模框架(CMF), 应用实践表明能够明显地提高仿真开发效率, 有力地支持模型级可组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作战模拟对模型逼真度的要求,建立真实反映战场行为的组织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从复杂网络的观点出发,并结合效用和多Agent理论,分析和描述了真实作战组织的网络特性,综合考虑了实体完成类似任务经历、完成任务的能力素质和当前的心理/生理状态三者对效用的影响权重,提出了适用于作战模拟的动态网络组织形成算法。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反映了作战模拟中的组织行为特点,且在复杂度方面优于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雷达预警探测系统具备"系统的系统"特性,对其可组合化建模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其内在规律的最新热点发展区.在对雷达预警探测系统问题域和仿真域中组合建模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以MDA、UML、Web Servers,XML、形式化表示等建模技术为核心,由语言维和模型维构成的栅格状跨层次组合建模技术参考视图;并结合实例,详细讨论了模型维各层次如何使用语言维各要素进行组合建模的形式化描述,以及层次间模型如何相互映射与转换,进而保持了从系统建模到仿真建模全过程模型语用语义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张童  刘云生  查亚兵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8):1710-1712,1748
开展组合建模技术的研究是实现动态在线仿真开发的基础,并进一步为实时作战决策的制定提供支持。就可组合仿真系统的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首先,对可组合性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然后,进行具体的概念框架设计,建立了一个用户级、组件级和应用级的三层结构,分析了其功能特性;最后,初步研究了网格环境下组合仿真应用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基于模糊规则的双机斗空战行为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用模糊规则建立的三层决策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层飞机状态模糊控制器进行了优化。文中给出了实验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这种用模糊规则建立的行为模型产生了逼真的空战格斗行为。  相似文献   

15.
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荆涛  丁晓明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2):1635-1637
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是以提高海军武器装备宏观论证质量和效率为目的,以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战效能评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仿真系统,该系统由模型管理分系统,战术推演分系统,战役仿真分系统,综合评估分系统,演示汇报分系统和数据管理分系统六部分组成,本文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思路和仿真结构,论述了各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并对系统与宏观论证研究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作战仿真是军事人员的“作战实验室”。然而,作战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对其进行建模困难,Agent和多Agent技术为计算机作战仿真提供了新的建模仿真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作战系统的特点和传统的数学建模的不足,其次介绍了有关Agent、多agent系统和多Agent系统仿真的概念,并分析了基于多Agent的建模与传统的数学建模的区别,最后,分析了一个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技术的陆军地面作战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7.
空军作战仿真模型聚合与解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聚合与解聚问题是多分辨率建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本质是不同分辨率等级模型之间的转换,完成不同分辨率模型之间的交互。以空军作战仿真中不同层次仿真系统集成问题为背景,论述了模型聚合与解聚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模型交互的基本准则;在对空军作战仿真模型聚合与解聚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实体位置、速度、状态以及战损、战斗力指数的聚合与解聚问题,并给出了面向工程实践的聚合与解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